Notch-1通过胞间连接和骨架重塑调控肿瘤细胞群体迁移的机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癌症的转移是造成死亡率高的原因,而乳腺癌极容易出现转移。在肿瘤的浸润性生长中,尤其是在上皮癌,肿瘤细胞往往是以多细胞共同迁移的方式进行,即肿瘤细胞的群体迁移。而肿瘤细胞迁移这一运动受到很多蛋白信号网络的调控,研究发现在单细胞迁移过程中,细胞骨架会不断地变化重组。与单细胞迁移不同的是,在细胞进行群体迁移的进程中,细胞与细胞间的连接还会共享迁移群体的信号处理和力传递。在细胞内还存在高保守的Notch家族信号通路,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发现Notch-1的活化能调节肿瘤细胞的个体迁移。然而Notch-1通路是否能调节乳腺癌细胞群体迁移及其机制还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主要探究Notch-1活化对于肿瘤细胞群体迁移的作用以及Notch-1具体通过哪些途径调控肿瘤细胞群体迁移。本课题选择能够进行群体迁移的乳腺癌细胞(MCF-7)作为研究的细胞系,并且利用细胞稳定转染的技术构建出Notch-1活化程度不同的细胞株,探究Notch-1的活化水平是否能通过调节细胞骨架和细胞间连接进而调控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并且揭示其调控群体迁移的具体分子机制。本文首先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四组稳转细胞系构建成功,进而进行后续实验。使用延时摄影技术发现伤口愈合实验过程中Notch-1活化抑制了肿瘤细胞群体迁移的效率,而沉默Notch-1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为了找到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我们首先探究Notch-1活化对细胞间连接的影响。选择E-cadherin作为标志,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发现Notch-1活化会增加细胞的E-cadherin表达量,并对E-cadherin的侧面分布并无影响,表明Notch-1活化后胞间连接最紧密。找到能够调节E-cadherin的ILK/GSK-3β/β-catenin通路,根据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可得知,Notch-1活化通过抑制ILK的活化,导致GSK-3β具有活性,胞质内游离的β-catenin被GSK-3β复合物降解无法入核下调Ecadherin的表达,E-cadherin表达相对而言会增加,细胞间连接更为紧密。而膜上与E-cadherin相连的β-catenin不会被GSK-3β复合物降解,它的变化趋势与Ecadherin保持一致。接下来研究Notch-1活化对细胞骨架的调节,选择最经典的Rho A-ROCK通路,根据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发现Notch-1活化导致其RhoROCK通路的激活。免疫荧光显示,Notch-1活化会形成更多的应力纤维,使骨架更为稳定。且Notch-1活化后,活性状态下的MYPT1减少,抑制肌球蛋白磷酸酶活性,导致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程度增加,细胞收缩力变大。已经探究了细胞胞间连接和胞内骨架的变化,细胞与外部环境,比如与基底的粘附也会影响细胞的群体迁移。对Paxillin进行荧光染色,并对黏着斑的数量和面积进行统计,可知Notch-1活化后黏着斑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粘附力最强。综上所述,本课题发现Notch-1活化通过抑制ILK的活化,激活了GSK-3β,使胞质内游离的β-catenin被GSK-3β复合物降解不能入核去下调E-cadherin表达,使E-cadherin表达量更高,细胞间连接更为紧密,膜上与E-cadherin相连的β-catenin不会被GSK-3β复合物降解,它的变化趋势与E-cadherin保持一致。并且激活Rho AROCK通路,F-actin重组聚合,肌球蛋白发生收缩。另一方面,Notch-1活化后,细胞与细胞外基底粘附力增强,抑制了细胞的迁移。Notch-1活化从两方面共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群体迁移。本研究所发现的Notch-1通路通过细胞骨架和胞间连接调控肿瘤细胞群体迁移的分子机制为乳腺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在头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实际应用中,真实的脑电信号可能被各种类型的伪迹所掩盖。虽然已有多种伪迹去除方法,但是高质量的原始数据仍旧无法替代。因此,针对原始脑电数据的质量评估方法尤其重要,其优势在于:1)采集数据时及时地反馈数据质量;2)排除质量较差的数据;3)根据质量评估结果,能够制定个性化的预处理策略。然而,现有的脑电数据质量评估研究仍存在定量质量指标
学位
环境中的铜离子会富集于鱼类的肝脏,造成肝脏中铜过载,从而引发肝损伤,但目前还缺乏治疗鱼类肝损伤的有效策略。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主要作用于非免疫细胞,对哺乳动物肝损伤发挥正、负双向调控作用,但鱼类IL-22在肝损伤中的作用还未知。因此,本论文以草鱼为模型,拟在明确硫酸铜导致肝损伤基础上探讨IL-22对硫酸铜致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及相关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硫酸铜导致
学位
信息缺失是口译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同声传译中难以避免。信息缺失可能导致未译、错译、偏译等一系列问题,降低口译质量。因此,同传时译员应关注到这一问题并积极解决。本文以工商业者协会经营者研讨会模拟会议为例,讨论信息缺失的成因及优化策略。本文首先结合前人研究和本案例特点界定了口译信息缺失的概念,随后具体分析案例中信息缺失现象的成因,将它们分为三类,一是具体项目背景知识不足,二是听辨负荷过大,三是记
学位
在交替传译中,非流利现象比较常见。非流利现象是衡量口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口译流利度的缺失会影响听众对内容的理解,也会导致听众对译员产生不信任,译员本身也会因为非流利现象而产生焦虑情绪,影响现场发挥,降低口译效果。本文以“埃隆·马斯克的世界构想”模拟会议为例,对韩中口译中的非流利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参考前人的研究和相关文献,对非流利现象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将非流利现象分为有声停顿、重复、句首改口、句
学位
簇毛麦属(Dasypyrum)是小麦的近缘物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以及高加索地区。簇毛麦属下包括一年生簇毛麦(D.villosum)和多年生簇毛麦(D.breviaristatum)。目前为止,对一年生簇毛麦研究比较多,研究发现其具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21,并且具有抗旱、抗寒、耐盐以及抗胁迫等优良性状,所以簇毛麦是小麦优异的遗传资源库。对多年生簇毛麦的研究相比一年生簇毛麦来说较少,主要因为
学位
小麦具有悠久的驯化历史,小麦种质改良的重要手段远缘杂交,其中引入小麦近缘物种偃麦草的遗传资源,产生了多种具有抗病性和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偃麦草渗入材料。偃麦草染色体在小偃麦多次杂交回交的后代中,依然保持整条传递,或是产生断裂,易位等结构变异,可影响相关基因表达,最终改变植株的性状。植物着丝粒功能蛋白CENH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与外源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与结构变异息息相关。本研究以携
学位
口译的目的是完成语际交际任务,译员需要在听懂源语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加工,将其转换成简洁易懂,逻辑清晰的译语,传达给听众。如果对源语冗余信息过滤不足,译语就会显得冗长啰嗦、影响交际效果。特别是中韩交替传译中,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直接照搬源语会使译语冗长、不自然。本文以“数字转型下首席营销官的角色”模拟会议为例,结合前人研究中关于冗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将案例中的冗余现象按性质分为语法性冗余信息
学位
听辨是口译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口译的质量。为了提高口译的准确度和完整度,译员首先要提高听辨能力。在“2019秘鲁年度行政人员会议”模拟会议上,笔者进行西汉交替传译,但在听辨环节遇到障碍。结合图式理论,笔者将案例中的听辨障碍细分成辨音阶段、联系阶段和理解阶段遇到的障碍,并且分析成因,主要原因有:对拉美口音的西语不适应;遇到陌生的专业术语;缺乏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忽视语境和句子间的逻辑关
学位
学位
汉语即兴发言靠讲者临场发挥,口语性强,语域变化大,给口译员带来困难和挑战。由于汉语、西语分属不同语族,语言文化差异大,译员在进行汉西交替传译时要充分考虑西语语言习惯和口译交际性特点,产出西语听众接受度高的译语。针对即兴发言和汉西语差异构成的挑战,释意理论框架下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策略可以指导译员优化口译质量,推动跨文化交流。本文以亲身参与的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模拟会议上马云的发言为例,探讨汉西交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