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德汉小句逻辑关系及其体现形式对比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句逻辑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典型印欧语的德语,与汉藏语的典型代表汉语,在小句逻辑关系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相关研究成果相互借鉴较少,并且两种语言之间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不足。主要原因有二:(1)德语与汉语的小句逻辑关系研究在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范围的确定及侧重点的把握上均不相同,形成德汉对比研究中的“两张皮”现象,相互之间缺少对话。(2)德语与汉语小句逻辑关系的对比研究未采用具有可比性的理论框架。汉语小句逻辑关系研究多以汉语单复句体系为框架,德语小句逻辑关系研究多以印欧语的逻辑体系为框架。这使得对比研究缺乏基础。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对比德汉小句逻辑关系及其体现形式,以期加深对德汉语言的本质认识,促进汉语研究与外界的对话以及本土研究的国际化。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门普通语言学理论,具有跨语言研究的普遍性,其“以意义为中心,形式体现意义”的核心理念、系统思想、功能思想等,在宏观层面,为德汉小句逻辑关系对比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微观层面,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其对比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逻辑系统分析框架。基于德汉小句逻辑关系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点,本研究从语言类型、民族认知、民族思维和民族文化四个维度探究造成德汉小句逻辑组合异同的深层缘由,以期揭示其背后的认知、思维和文化根源。因此,本研究回答的问题主要有三:(1)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切入,德汉词组内的嵌入小句与中心词构成的逻辑关系及其体现形式有何异同?(2)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审视,德汉小句间构成的逻辑关系及其体现形式有何异同?(3)造成这些异同的根源是什么?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逻辑系统为框架,以定性分析为主、以定量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针对第一个问题,研究发现:(1)从配列维度看,德汉小句都是嵌入到词组内做成分,二者构成嵌入关系;从逻辑语义维度看,德汉嵌入小句与词组的中心词都可构成嵌入扩展关系与嵌入投射关系。(2)在体现形式上,德汉嵌入逻辑关系由不同的语法结构实现:德语中,嵌入小句一般位于中心词之后,嵌入小句由显性的关系代词引导,表达不同关系时可使用不同的关系代词,以及小句本身有不同的语序结构;汉语中,嵌入小句一般都位于中心词之前,二者之间由结构助词“的”连结,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中,嵌入小句有空位结构和完整结构、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之分。针对第二个问题,研究发现有:(1)从配列维度看,相同点是德汉小句间均可构成并列关系与嵌入关系,构成嵌入关系的小句,其嵌入性在程度上有强弱之分,形成一个由强到弱的连续统。不同之处在于,德语的嵌入性呈现出离散性倾向,汉语呈现出模糊性倾向。(2)从扩展关系角度看,每种关系类型在德汉语中都可通过显性与隐性方式体现。不同在于,德语中,显性方式为非标记手段,隐性方式是标记手段;汉语中,不论是显性还是隐性方式,都是表达逻辑关系的通用手段。此外,德汉在逻辑标记词的位置、逻辑标记词与小句的结合紧密度、所连接小句的句法结构等方面都有区别。(3)从投射关系角度看,德汉言语投射与心理投射都包含两部分,即被投射信息与投射源。从被投射信息角度,德语言语投射有以报道模式为主的倾向,汉语言语投射有以引述模式为主的倾向;德汉心理投射的典型模式都是报道,而不是引述。从投射源角度,德汉投射动词的分类相似,但其具体用法上却相异。从被投射信息与投射源的位置关系角度,德汉言语投射小句置于被投射小句之前是优势语序,德语的这种优势不明显;德汉心理投射都以投射小句位于被投射小句之前为优势语序,德语的占比要明显高于汉语。针对第三个问题,研究发现有:(1)从语言类型角度,德汉归属于不同的形态类型和语序类型,这使得其二者在小句组合中衍生出了不同结构、不同语序和位置关系。(2)从民族认知角度,本研究主要结合范畴化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和象似性理论对德汉小句组合的异同点进行阐释。(3)从民族思维角度,德汉在逻辑组合上体现出的不同可归结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德语体现出了本体追问型的思维倾向,其源于主客分离的思维模式;汉语体现了主体融入型的思维倾向,其源于主客一体的思维模式。(4)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德语体现出的主客分离、对本体追问的思维倾向可追溯到欧洲的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汉语体现出的主客—体、主体融入的思维倾向可追溯到儒道文化;这又与德汉民族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生存方式息息相关。本研究将德汉语小句逻辑关系置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进行对比,总结了二者在逻辑关系及体现形式上的异同,并尝试探究造成这些异同的根源,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两张皮、两种模式互不干涉的现象,加强了二者之间的接轨与对话,也更能体现两种语言的异同点,突显二者的本质差异性。在理论层面,本研究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在实践层面,为德汉语言教学、翻译实践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是20世纪最优秀的俄罗斯侨民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最伟大的双语作家之一。他因其俄语和英语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而举世闻名,被写进了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国家的文学史,成为了 20世纪以来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小说巨匠。纳博科夫一生创作了9部俄语长篇小说,8部英语长篇小说,68篇短篇小说。一直以来,大多数研究者都将目光集中在作家的长篇小说上,对其短篇小说的关注略显不足。
学位
依托于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向世界各地提供品类多样、质优价廉的商品。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助推了网络商品交易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的通路。随着电子支付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有理由期望看到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会突破目前的市值。然而,伴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力发展和强劲崛起,跨境电商经营者和商品提供者在海外被诉商标侵权案件频发,
学位
<正>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工业互联网是连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开放、互联、跨域、融合等特点,这是工业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它打破了以往相对清晰的安全边界,因此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难题。特别是与互联网相连后,既面临来自互联网的外部威胁,又存在工业生产等内部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夯实安全基础,保障工业互联网安
期刊
本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专业技能理论、心理语言学的词汇提取及双语心理词汇理论,旨在探明专家译员的词汇加工效率是否具有优势,专家译员与学生译员之间同声传译(简称同传)词汇加工的效率区别、产生区别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了解同声传译词汇加工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主要回答三个问题,首先专家译员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加工效率在理解、概念化和产出三个子过程中是否更高,以及在听觉输入和口语输出模式下包含语言转换的整体词汇加工效
学位
时体范畴一直备受语言学界关切。波汉时体的本质特性及其差异,目前尚未得到完全的揭示,亟待学界进一步探究。作为一名伊朗人,我深感这一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本研究借用“英汉时空性差异观”(王文斌2013a,2013b,2019),探视波汉时体的时空性特质差异。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透过波汉小说的互译观察波汉时体的表现异同,尤其是彼此的异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拟探究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波斯语小说《瞎猫头鹰》的汉
学位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党内法规制定作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规范体系、提升党内法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自建立以来,党始终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注重发挥党内法规在不同历史时期凝聚思想共识、调整党务关系、严明纪律规矩的积极功能。历经百年发展,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形成了立足实践、广泛参与、多类综合、统筹协调的有益经验,程序化、
学位
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所追求的就是罚当其罪、罪刑相当,坚持的是一种实质公平刑法观。从理论上而言,要实现这样一种刑法基本理念,就不仅仅将重心停留在犯罪行为人身上,而是应当延伸到被害人,其目的在于相对精准确定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大小及其刑罚轻重。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当中也存在着忽视被害人在案件中的作用而机械量刑造成刑罚畸重的情形,如许霆案、于欢案,等等。因此,无论是从贯彻刑法基本原则出发,更为具体还包括行
学位
在借鉴斯普劳特夫妇“人-环境关系理论”的逻辑基础上,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影响着英国“三个时期”地缘政治观的形成;而地缘政治观直接影响着不同时期决策者对英国欧陆政策的制定。从不同时期英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海陆倚重差异出发,本文将近代以来英国“三个时期”(即对欧“均势”政策时期,1945年至2016年全民公投做出脱欧决策时期和做出脱欧决策之后至今的三个时期)分别概括为“以海制陆”、“依海向陆”和“亦海亦陆”
学位
1978年至2019年,我国累计减贫7.65亿人,脱贫工作进入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的攻坚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作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连片特困地区,保障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阻止返贫,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是亟需研究解决的命题。本研究在国内外反贫困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对连片特困地区样本区2017年以来的跟踪调查,从阻止连片特困地区返贫的视角切入,结合
学位
我国1979年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将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影响评价。时至今日,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日趋完善,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争议事件却是越演越烈。许多项目即便通过了环评程序,也未必能让公众信服,环保部门的立场态度与环评报告的公正性及专业性常常受到质疑。环评审查运作的情况已与原初的设计目的出现落差。在面对环评事实时,必须从现实问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