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汉时体对比分析 ——以波汉时空性差异为视角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EK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体范畴一直备受语言学界关切。波汉时体的本质特性及其差异,目前尚未得到完全的揭示,亟待学界进一步探究。作为一名伊朗人,我深感这一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本研究借用“英汉时空性差异观”(王文斌2013a,2013b,2019),探视波汉时体的时空性特质差异。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透过波汉小说的互译观察波汉时体的表现异同,尤其是彼此的异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拟探究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波斯语小说《瞎猫头鹰》的汉译中谓语(时体)有哪些特征?第二,中文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的波译中谓语(时体)有哪些特征?第三,波汉时体范畴究竟有哪些异同以及此类异同的主要原因和背后所隐藏的波汉民族思维异同何在?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一部波斯语小说(?)和其对应的汉译《瞎猫头鹰》和一部中文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和其对应的波译(?)。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考察波汉时体的异同表现行为。我们首先以文献梳理为起点,对波汉时体进行界定与分类。本研究发现,波汉两种语言都有时体范畴,但各有各的特征。波斯语的时和体主要通过语法手段和形态变化体现于句子的谓语动词,但汉语的时和体不一定体现于句子的谓语动词,汉语的时范畴尚未达到高度语法化的程度,其分类尚不清晰,但本研究发现,意象图式是汉语体的主要手段之一。以此为基础,本研究进一步基于数据分析,揭示波汉时体范畴的特征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主要有四:第一,波斯语小说中谓语的汉译特征主要有五:(1)波斯语谓语动词在汉译中可不出现;(2)波斯语谓语动词在汉译中可改变句子结构,其主要表现有四:1)转为“是”字句;2)转为“有”字句;3)转为“在”字句;4)转为“使”、“让”和“令”字句;(3)波斯语谓语动词可转为名词;(4)波斯语谓语动词在汉译时可借用成语表达;(5)波斯语有完成体或非完成的虚拟体的句子,汉译时可转为动补结构。第二,中文小说中谓语的波译特征也主要有五:(1)汉语非谓语动词在波译时可转换为有动词的结构,其主要表现也有四:1)名词谓语句或形容词谓语句转为动词谓语句;2)“是”字句转为一般动词句;3)“有”字句转为一般动词句;4)“在”字句转为一般动词句;(2)汉语动补结构可转为一个新动词结构;(3)汉语谓语动词在波译时可转为动词不定式或介词+动词不定式的结构作为句子的宾语;(4)动词转为连词或介词;(5)汉语动词波译时会出现改变其语义或补充译者的语感等现象。第三,本研究发现,基于对9189个谓语的分析,其中4172个是波斯语谓语和其对应的汉译以及5017个是汉语谓语和其对应的波译,波汉两种语言的时体体系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是两种语言时体范畴的差异多于其相似。波汉两种语言都具有时范畴也具有体范畴,这属于两种语言的共性,但彼此表达时和体的语言手段和工具却不相同,这属于波斯语和汉语的不同语言个性。有87.51%的波斯语谓语和有72.33%的汉语谓语可直接译成对应语言的谓语,而谓语动词的结构不变,也就是说这一部分谓语动词可直接译成动词。但值得关注的是,此类动词尽管不变,可汉语里没有任何形态变化和时体的语法标记,而在波斯语里这些动词却具有强制性的形态变化和时体的语法标记,这足以反映这两种语言中,其动词语义虽相近,但其时体体系具有明显的差异。数据分析表明,汉语小说里的谓语在波译过程中的变化多于波斯语小说里的谓语在汉译过程中的变化,这是因为汉语句子不管名词谓语句抑或其他结构,译成波斯语时,一定要加一个动词,而且具有强制性的时体标记,但是汉语句子对动词的要求不具强制性,而且即便使用动词,其时体也可以依凭语境和句子里的其他成分得到解读。本研究认为强时间性特质就会在语言的一些方面特别在时体范畴体现语法化程度高,而强空间性就会在语言的一些方面特别在时体范畴体现语法化程度低。第四,波斯语具有强时间性特质,而汉语则具有强空间性特质。本研究发现,汉语的时体与汉语强空间性表征具有同质关系,汉语的时体一般跟动词无多大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是汉语的非谓语动词,也能达到体现时体的目的。然而,波斯语的时体与波斯语强时间性的语言表征之间具有一致性,波斯语句子里,动词是核心成分,并以动词的时体标记呈现时体。这充分说明,波斯语民族和汉语民族的思维方式与其背后的认知因素存在差异。本研究认为,汉语时范畴尚未达到较高语法化的程度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对时间概念不重视,而是中国人经常通过一些表达空间概念的手段感知时间并表达时间。在语言表征中,汉语句子常表现为强名物化,如汉语的名词谓语句、独语句等。汉语句子里,名词的重要性强于动词,这是因为名词是表达空间事物的手段。但是,波斯语民族更重视行为、变化或过程,体现于语言表征,就是波斯语里使用的动词语法手段特别强。为了表示动词的语法关系,其语法手段是借助动词的时体形态变化,这种时体表达方式为波斯语民族所偏好,但却不是汉语民族的钟爱。概言之,本研究聚焦于波汉两种语言的时体展开探讨,发现这两种语言时体特征的差异多于其相似,并发现这些特征背后的深层原因及认知因素在于“波汉时空性特质差异”。本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证明了波斯语时体的强时间性特质与汉语时体的强空间性特质。本研究既有益于波汉时体研究和波汉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波汉二语习得研究和教材编写,尤其对开展波汉语法认知研究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当世界史走进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中国戏曲开始被另外一种文明“发现”,并被用“他者”视角进行端详和审视。现代学者逐渐认识到深入了解和观察西方“他者”对戏曲定位的必要性,并经由对其演进史的追溯以把握这种定位的变化和修正,以期得出客观比较与界定的结果,最终实现戏曲的自我体认。本课题以传教士进入中国到1840年西方的戏曲叙说、翻译、改编与研究为对象,试图勾勒出这一过程从最初的遇见,到中间的静心分辨、体会、比
学位
三音节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长期以来对三音节词语的研究相对薄弱,相关研究的论著明显少于双音节词语和四音节词语。但三音节词语的数量丰富、表现力强,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个特殊的集合,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加之近年来三音节新词语发展态势迅猛,在现代汉语中的比重逐渐增多,已然成为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音节形式,因此研究三音节词语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同样存在着不重
学位
志愿翻译行为是译者在志愿翻译活动中为实现话语信息转换而进行的符号性、认知性、交往性实践。此类翻译行为具有自愿性、服务性、非营利性、非职业性的基本特征。数字化时代催生了志愿译者群体的崛起。研究志愿翻译行为有利于观察当代翻译实践的新兴形态,提升民间翻译的话语建构,应对翻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对志愿翻译行为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译学的主体边界,是重新审视翻译本体和翻译本质,完善并丰富翻译研究范式的重要切入点。本
学位
阿赫玛托娃是俄国白银时代的著名诗人,自其走上文坛以来作品始终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高度关注。但纵观诗人诗歌的研究历史,我们发现阿赫玛托娃诗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即诗歌的叙事特征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实际上,阿赫玛托娃的诗歌继承了 19世纪俄国经典小说叙事传统,根据诗歌主题的变换,在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叙事人称、叙事方式、叙述者、人物话语、读者、隐含作者和真实作者等方面呈现出自身特有的叙事风格。论文以阿赫玛
学位
时间指示语是组织语义空间的重要坐标,是人类对自然时间认知的重要表征形式。在缺少时间定位的情况下,任何话语都无法构建。学界虽不曾忽视对时间指示语的研究,但因其问题本身的复杂与抽象,较之与人称、空间指示语的研究,时间指示语的研究缺少系统性、专门性与针对性。主要表现为时间指示语的界定、表达、分类、认知等问题没有得到完善研究,且学界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英语语料,研究成果并不具有纯粹的普遍语言学意义。作为典型的
学位
注意资源分配研究是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关于视译的注意资源分配研究并不多见。通常认为,文本难度较高时,译者会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但也有研究发现文本难度并不会或者仅仅对某一翻译阶段的注意资源分配情况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所遇到的各类翻译问题也会占据更多的认知处理资源。但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公开发表的关于德汉视译过程的翻译问题研究成果。因此本研究尝试对比学生译员在对不
学位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是20世纪最优秀的俄罗斯侨民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最伟大的双语作家之一。他因其俄语和英语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而举世闻名,被写进了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国家的文学史,成为了 20世纪以来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小说巨匠。纳博科夫一生创作了9部俄语长篇小说,8部英语长篇小说,68篇短篇小说。一直以来,大多数研究者都将目光集中在作家的长篇小说上,对其短篇小说的关注略显不足。
学位
依托于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向世界各地提供品类多样、质优价廉的商品。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助推了网络商品交易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的通路。随着电子支付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有理由期望看到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会突破目前的市值。然而,伴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力发展和强劲崛起,跨境电商经营者和商品提供者在海外被诉商标侵权案件频发,
学位
<正>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工业互联网是连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开放、互联、跨域、融合等特点,这是工业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它打破了以往相对清晰的安全边界,因此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难题。特别是与互联网相连后,既面临来自互联网的外部威胁,又存在工业生产等内部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夯实安全基础,保障工业互联网安
期刊
本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专业技能理论、心理语言学的词汇提取及双语心理词汇理论,旨在探明专家译员的词汇加工效率是否具有优势,专家译员与学生译员之间同声传译(简称同传)词汇加工的效率区别、产生区别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了解同声传译词汇加工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主要回答三个问题,首先专家译员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加工效率在理解、概念化和产出三个子过程中是否更高,以及在听觉输入和口语输出模式下包含语言转换的整体词汇加工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