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报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药物不良事件评估工具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国内老年慢性病患者对药物不良事件的认知、经历与应对的体验;构建适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评估工具,验证其内容效度;收集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信息及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评价评估工具的可接受性。构建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药物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为识别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提供筛查工具。方法混合性研究方法1.基于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整理和分析资料,在反复阅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有意义的陈述进行编码,提炼主题并归类,将资料进行综合与总结。2.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构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评估工具的条目池;多学科小组讨论对条目进行筛选,形成评估工具初稿。选取5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评价其内容效度;通过与老年慢病患者一对一半结构式的认知性访谈,识别受访者对评估工具的条目理解及应答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结合专家意见和认知性访谈的结果,对评估工具给予相应的修改。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评估工具在临床中的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测试,采用有效回收率、完成时间以及填写难度3个指标评价评估工具的可接受性,统计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3.通过文献分析法确定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编制成风险因素调查表;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通过横断面调查法,采用风险因素调查表和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评估工具,以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收集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资料。采用患者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与医生、药师专业判断相结合的形式对药物不良事件发生与否进行判定。基于SPSS 21.0软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老年慢性病患者药物发生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评估模型校准度与区分度,选取约登指数为截断值,计算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对1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5大主题12个副主题:(1)认知局限:对所服药物认知不良、对药物不良事件认知模糊。(2)药物不良事件的判定受阻:不知道和不确定、寻求其他解释、获取信息受限。(3)识别药物不良事件的依据:时间线索、主动寻求信息支撑。(4)药物不良事件的应对:自行应对、不会主动告诉医生、积极寻求沟通。(5)期望:渴望更多可靠的信息、希望得到服药安全保障。2.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评估工具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用药情况以及可疑的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清单(42个条目)。7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认知性访谈,根据受访者提出的问题对评估工具进行相应的修改。对评估工具进行临床应用测试,有效回收率为95.71%,67名研究对象的完成时间平均(22.04±9.926)分钟,89.55%的调查对象认为填写难度不大;77.61%的研究对象共报告128例40种药物不良事件。3.基于自我报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药物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329份有效回收的问卷,其中90人发生“很可能-肯定”级别的药物不良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性别(女)、体质量(BMI≥24kg/m2)、每日服药粒数(>12粒)、一年以内跌倒史、日常活动能力5个变量进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3,最佳临界值为0.501时,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62.3%,正确预测率为69.96%。结论1.由于相关知识欠缺和接收信息途径有限,老年人对药物不良事件的认知和应对受到局限;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参与到用药安全监测是积极的,希望通过加强与医疗专业人员的沟通,接受可靠的用药信息和详细的用药评估,以保障自身的用药安全。2.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评估工具的内容效度和可接受性较好,可用于评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报告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3.初步构建了基于的自我报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药物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可帮助护理人员识别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及早预防和重点监测,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气道黏液分泌增多和肺泡液体蓄积是众多肺部疾病的共同特征,不仅影响呼吸道病原体的清除,还增加氧气从空气中扩散到气道上皮的距离,导致气道上皮缺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失去上皮特性,并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的生物学过程。由EMT介导的气道上皮重塑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
学位
目的:脑型疟疾(cerebral malaria,CM)是恶性疟原虫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每年造成近40万非洲儿童死亡。虽然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能肯定的是CM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包括血管机械阻塞、细胞因子失调、趋化因子产生和炎症等。目前的研究认为,CM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相关,如TNF-α、IFN-γ、IL-1β、IL-6
学位
研究目的:疟疾是通过雌性按蚊传播的,以疟原虫属的单细胞寄生虫为病原体的疾病。恶性疟原虫有着极其复杂的生活史,每个生长周期都有着严密且精准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疟疾低传染地区,恶性疟原虫更倾向于配子体生殖,配子体生成决定因子PfAP2-G和配子体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同时伴随着PfHDAC1表达下调和PfHDA1表达上调,这提示了PfHDAC1和PfHDA1可能参与了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生
学位
西方史家在诠释中世纪西欧国王与贵族的封建契约时,惯于阐发封建契约的互动性、对等性乃至平等性,强调其对国王权威的限制,但这一时期英国并非如此。诺曼征服后,“舶来的封建制度”对英国王权形成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英王与贵族之间的封建契约,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契约”到“文本契约”、“个人承诺”到“集体协商”的演进过程,其间充满了封建等级身份所赋予的强制性、不平等性。在这个过程中,英王不断突破反映双方“约定”
期刊
产教融合型实训平台的建设,能够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五链并举探索实训基地建设内涵,优化实训教学模式,持续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成果,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有益探索。
期刊
<正>学术界对《大宪章》的研究颇为单薄,可在现今我们却仍旧能够在世界各地看到“大宪章”的身影。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文献,其影响不仅限于历史上的英格兰,更广泛影响世界各地。著名英国历史学家丹·琼斯将《大宪章》这一枯燥乏味的文本赋予鲜活的生命,生花巧笔地带我们有效厘清了其演变过程,重新审视了这一份特许状空前绝后的地位。本书主要研究1215年《大宪章》的故事,包括《大宪章》的诞生背景、演变过程以及深远的影
期刊
目的 探讨神经功能损伤与脑卒中后发生继发性癫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诊治的脑卒中病人525例为研究对象,检测病人脑卒中发作3天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观察病人脑卒中后2个月内有无发生继发性癫痫,分为癫痫组、无癫痫组,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Spearman分析神经功能损伤与脑卒中后发生继发性癫痫的相关性。结果 癫痫组
期刊
《大宪章》诞生800周年之际,全球知识界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首先,《大宪章》是英国珍贵的思想遗产,英国学者以英国为主体,确立了《大宪章》在英国历史、法律和宪法中的核心角色。其次,《大宪章》也是世界共享的思想遗产。在全球史视域下,各国学者都试图结合本国法律制度和历史发展,对《大宪章》进行阐述和解释,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在民族史视域下,英国是《大宪章》研究的主体和中心,但在全球史视域下,《大宪章》研究存
期刊
目的:目前报道的恶性肿瘤中,肺癌的死亡率位居首位。寻找肺腺癌(LUAD)中的表达差异分子,并研究其致癌的分子机制能够成为肿瘤检测和靶向治疗的基础。ARHGEF16是一种Rho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主要调控GDP交换GTP激活Rho GTPases,影响重要的生物过程。最早研究发现ARHGEF16可以促进未转化的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发生恶性转化,当使用ROCK抑制剂Y-27632后能够抑制这种
学位
<正>一、活动的背景近日,我们正在开展"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主题伊始,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蛋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们分享。在分享的同时,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几个重要的问题:蛋宝宝是从哪里来的?是鸡妈妈生的吗?所有的蛋都是鸡妈妈生的吗?面对孩子们的好奇,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讨论,萱萱妈妈还淘遍了周边的市场,买了一对鸡宝宝和一只鹅宝宝带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