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HDAC1和PfHDA1在恶性疟原虫无性期和配子体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转录调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疟疾是通过雌性按蚊传播的,以疟原虫属的单细胞寄生虫为病原体的疾病。恶性疟原虫有着极其复杂的生活史,每个生长周期都有着严密且精准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疟疾低传染地区,恶性疟原虫更倾向于配子体生殖,配子体生成决定因子PfAP2-G和配子体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同时伴随着PfHDAC1表达下调和PfHDA1表达上调,这提示了PfHDAC1和PfHDA1可能参与了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生成过程,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PfHDAC1和PfHDA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CRISPR-Cas9系统对PfHDAC1和PfHDA1进行条件性敲除,结合RNA-seq和ChIP-seq等技术来探究PfHDAC1和PfHDA1在恶性疟原虫无性期感染入侵阶段和配子体生成过程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从而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疟原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在疟原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抗疟药的靶点筛选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在Plasmo DB网站上获取PfHDAC1(PF3D7_0925700)和PfHDA1(PF3D7_1472200)的基因序列和glm S-Ribozyme条件性敲除标签序列。2、基因编辑。应用CRISPR-Cas9系统获得PfHDAC1和PfHDA1条件性敲除虫株和融合标签虫株。3、Western blot。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fHDAC1和PfHDA1基因修饰虫株是否能正常表达目的蛋白,分别使用TY1、Flag和Actin抗体进行检测。4、RT-qPCR检测PfHDAC1和PfHDA1在各时期的转录水平。5、IFA确定PfHDAC1和PfHDA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特点。6、流式细胞术分析PfHDAC1条件性敲除虫株生长速度。在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后的第一个生长周期内连续取样,分别在12 h、24 h、36 h和48 h取样后立即进行红细胞固定,统一进行SYBR GREEN染色后上机,分析结果。7、体外配子体诱导实验。分别对PfHDAC1和PfHDA1条件性敲除虫株及相应对照组体外诱导配子体并计数原虫率,控制起始原虫率和红细胞压积。8、RT-qPCR检测感染入侵基因和早期配子体生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9、RNAseq。收取各时期PfHDAC1和PfHDA1条件性敲除虫株及相应对照组的RNA样品,进行转录组二代测序。10、ChIP-seq。收取裂殖体晚期PfHDAC1和PfHDA1融合标签虫株的ChIP固定样品,使用ChIP级别的Flag标签抗体孵育,纯化得到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观察PfHDAC1和PfHDA1在疟原虫染色体上的分布和富集程度。11、ChIP-qPCR。收取裂殖体晚期的PfHDAC1和PfHDA1条件性敲除虫株及相应对照组的ChIP固定样品,使用H3K9-Ace抗体进行ChIP实验,通过ChIP-qPCR检测PfHDAC1和PfHDA1各自调控基因的启动子区域H3K9-Ace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1、成功获得PfHDAC1和PfHDA1基因修饰虫株。经WR和BSD药物筛选后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虫株,PCR和测序结果均证明对PfHDAC1和PfHDA1的基因修饰成功。Western blot验证PfHDAC1和PfHDA1基因修饰虫株可正常表达融合标签后的目的蛋白。2、PfHDAC1和PfHDA1的表达水平在裂殖体晚期最高。3、PfHDAC1和PfHDA1定位在疟原虫细胞核内。在环状体时期定位呈点状;滋养体晚期和裂殖体晚期定位呈核内弥散。4、PfHDAC1调控疟原虫无性期感染入侵基因并影响无性期的生长速度。PfHDAC1条件性敲除之后,疟原虫生长速度变快,RNA-seq显示大部分疟原虫感染入侵基因表达明显上调,ChIP-seq结果显示PfHDAC1在这些感染入侵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明显富集,ChIP-qPCR结果证明PfHDAC1条件性敲除后大部分感染入侵基因的启动子区域H3K9-Ace水平上升。5、PfHDAC1条件性敲除后促进配子体生成同时早期配子体生成基因表达上调。PfHDAC1条件性敲除后配子体生成率和配子体形成率均上升。RNA-seq显示早期配子体生成基因表达上调,ChIP-seq结果显示PfHDAC1在早期配子体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高度富集,ChIP-qPCR结果也验证了PfHDAC1条件性敲除后早期配子体生成基因的启动子区域H3K9-Ace水平上升。6、PfHDA1通过调控PfHDA2的表达来影响配子体生成,体外诱导配子体实验发现PfHDA1条件性敲除后配子体生成率和配子体形成率均下降,早期配子体生成基因表达下调,PfHDA2表达上调,ChIP-seq结果显示PfHDA1在PfHDA2启动子区域有明显富集,ChIP-qPCR结果也验证了PfHDA1条件性敲除后PfHDA2启动子区域H3K9-Ace水平上升。研究结论:1、PfHDAC1和PfHDA1在恶性疟原虫无性期阶段裂殖体晚期表达量最高。2、PfHDAC1和PfHDA1均定位在恶性疟原虫细胞核内。3、PfHDAC1条件性敲除后影响恶性疟原虫无性期的生长速度并且促进配子体的生成;PfHDA1条件性敲除后配子体生成减少。4、PfHDAC1通过调控感染入侵基因和早期配子体生成基因的表达介导不同时期恶性疟原虫的生长发育;PfHDA1通过调控PfHDA2的表达介导配子体的生成。
其他文献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常见的流行于婴幼儿的呼吸道病毒,是属于副黏病毒科的负链RNA病毒。RSV是秋冬季节引起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罹患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4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几乎全部有过RSV感染史,同时RSV感染可以诱导婴幼儿及成人的喘息发作。病毒感染及其介导的炎症应答会影响气道功能,引起哮
学位
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由于遭受重大事故、灾难等引起的长期持续性的精神障碍或焦虑综合症,其临床表现的核心特征是记忆异常。国内外PTSD研究发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时PTSD患者海马区体积缩小,推测PTSD患者记忆异常可能与海马萎缩有关。海马为调节认知功能的关键部位,
学位
<正>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升温,对与之对应的机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简称"高训中心")通过对智能制造对传统实训模式的冲击分析,通过多年的探索提出了生产性实训的人才实训模式应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实施效果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一、引言实训是机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环节,其模式必须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产业
期刊
目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肺癌近年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已逐渐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高度恶性肿瘤[2]。肺癌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3]。其中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是NSCLC的主要组织学亚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40%[4]。目前主流的治疗办法有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
学位
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并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EGFR-AS1,作为编码基因EGFR的反义lncRNA(AS-lncRNA),在乳腺癌中的功能作用和潜在调节机制尚不清楚。首先EGFR-AS1在TCGA和Star Base数据库、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FISH和核质分离实验均证实EGFR-AS1主要位于乳
学位
目的: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WHO2021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仅2020年一年,全球有2.41亿人感染疟疾,约627,000人死于严重的疟疾感染及相关并发症。这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类健康,同时对非洲等疟疾感染传播情况严重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尽管青蒿素等抗疟药的应用将疟疾的死亡率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疟原虫耐药性的出现,为疟疾的治疗和预防带
学位
目的:A型流感病毒是有包膜的单链负股RNA病毒。流感病毒的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外部包含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流感病毒包膜下是病毒基质蛋白M1,其内包裹着携带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的vRNP复合物。流感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病毒包膜破开,vRNP释放并被转运至细胞核中。细胞核中的vRNP进行复制、转录,新合成的病毒RNA与病毒蛋白组装成新的vRNP复合物并集
学位
目的:目前,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仍然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表明,大约80~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而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至ⅢB和Ⅳ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可能早于癌症诊断前几年发生。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自身基因突变情况使用靶向药物,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是肺癌
学位
目的:气道黏液分泌增多和肺泡液体蓄积是众多肺部疾病的共同特征,不仅影响呼吸道病原体的清除,还增加氧气从空气中扩散到气道上皮的距离,导致气道上皮缺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失去上皮特性,并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的生物学过程。由EMT介导的气道上皮重塑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
学位
目的:脑型疟疾(cerebral malaria,CM)是恶性疟原虫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每年造成近40万非洲儿童死亡。虽然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能肯定的是CM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包括血管机械阻塞、细胞因子失调、趋化因子产生和炎症等。目前的研究认为,CM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相关,如TNF-α、IFN-γ、IL-1β、IL-6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