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题材山水画朦胧美的表现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anxi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山水画中,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科,历经一千四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这种样式以线条和墨色构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语言。在中国画整套理论体系之下,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山水画对美的表达是多样的,其中山水画所追求的朦胧之感,是依靠笔墨展现出的一种视觉特性,是营造画面美感的一种艺术语言。从上世纪初,漓江题材受到众多画家关注并加以描绘,其笔下很多作品呈现出朦胧的美感。“朦胧”一词在汉语中意为物体有所遮挡使得样子模糊不清,它意味着半隐半现,不完全展现出清晰的景象。在美学中,朦胧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象形态上的朦胧,这类朦胧往往是客观呈现的,通过视觉观感而来;另一种则是意境的营造,属于主观创造出的一种情愫,可意会而难以言传。无论是哪一种朦胧,都需要将其可视化,这就需要画家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寻求平衡,借助外物表现物质与精神之中所产生的物象。朦胧在艺术表现中是重要的表现手段,是增添艺术魅力的表现方式。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广西典型代表的景象之一。漓江作为桂林的一条重要河流,有着丰富的自然风貌,四季之景不同使漓江别有一番风味,尤其以春夏之交的漓江最为特别,将烟雨漓江的朦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意趣含蓄深远。由于广西独有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气象条件,使得漓江产生虚渺自然的朦胧之感,令人回味无穷。由此,漓江题材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在山水诗方面,自古就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在山水画方面,据史料记载,宋代米芾在任职临桂县尉时期创作的《阳朔山图》是以漓江为题材的山水画;近现代,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白雪石等中国画大家与漓江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出许多以漓江为题材的山水画作,呈现出漓江朦胧美的特质。本文分别以四个部分对漓江题材山水画朦胧美的表现展开研究。第一部分论述漓江成为山水画题材的背景;再对朦胧这一词的基本概念进行定义,以理论的角度探讨朦胧美的哲学和美学内涵;最后,从历代山水画作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分析朦胧美的表现方式。第二部分主要从漓江的朦胧美构成因素入手,分别从构成漓江朦胧美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来研究。从漓江自然的地貌特征、气象条件、树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有关漓江的山水诗、山水画史料及抗战文化的人文因素加以分析。第三部分选取有代表性的漓江题材山水画作品进行分析,从画面的构成和笔墨的运用等方面分析朦胧美的表现方式。第四部分说明笔者对于漓江和朦胧美感悟,以及对笔者创作的影响。通过对朦胧美表现的研究,从中得到启示并将其运用到山水画作品的创作之中。
其他文献
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之美称,自山水画肇始至清末民初,画界很少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传世,在二十世纪吸桂林的山水引了大量的画家前来交游并对景写生,齐白石、李可染、陆俨少等著名画家都曾对桂林进行山水画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桂林山水画发展的同时也汲取桂林山水之灵气,获得了自身创作水平的提升。陆俨少在表现桂林山水时,画面十分的宁静,一改往日之风貌,桂林地域自然与人文对陆俨少的画面塑造有一定影响。陆俨少
学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8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S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HC)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等临床资
学位
关山月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重要的代表人物,1940年抵达桂林创作了一大批作品,其中《漓江百里图》生活气息浓郁、意境清新,这一时期关山月开始进行以山水画为主题的创作。《漓江百里图》作为关山月这一时期重要创作之一,采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桂林漓江两岸一片萧索凋零的景色,体现了关山月对山水画精神的理解与实践,以及在抗战时期中国画改革的特殊背景下,他对写生与创作的联系、自我风格的形成与创新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本文
学位
目的:白细胞介素(ILs)是一个多能细胞因子家族,可调控缺血性卒中。IL-22是IL-10超家族成员之一,在组织损伤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IL-22可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自噬、凋亡和细胞死亡。IL-22也可改善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心肌损伤和凋亡,预防小鼠肾I/R后的肾损伤和炎症。另外,IL-22可抑制OGD/R PC12细胞凋亡。然而,IL-22参与缺血性
学位
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前进,使得更多的水彩画家把目光投向了城市,他们开始关注城市风景与人文精神。城市的综合属性推动了城市绘画题材发展的高度。城市是一个综合体,也是人的集中居住地,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座城最根本的构架,这个构架形成了,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生态,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城市题材水彩作品正是表达这一关系的艺术具体呈现,它通过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最终表现出主题思想。中国城市题材水彩画
学位
目的:通过在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 Cl2)模拟的缺氧条件下,探索THP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糖酵解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通过不同浓度的Co Cl2处理肝癌细胞:采用浓度为0、50、100、150、200和300μmmol/L的Co Cl2处理Hep G2细胞,随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葡萄糖试剂盒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乳酸试剂盒检测乳酸生成量;蛋白质印迹法(W
学位
陈树人,二十世纪岭南画派三大创始人之一的著名画家、革命家,早年都师从广东画家居廉,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绘画熏陶,因其卓越的才华和爱国情怀享有很高的声誉。二十世纪初,陈树人为开拓中国画的新局面,开始走向社会和自然,进行大量的写生活动。他在创作中所传达出的图式、线条、色彩等语言也组成了二十世纪山水画革新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广西文化为根基进行研究,针对陈树人在桂林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进行图式分析。第一章以二十
学位
山水画经历了由魏晋南北朝兴起,至隋唐发展成熟,宋元达到鼎盛、明清承续发展,直至近代逐渐走向衰败的曲折发展过程。进入20世纪,中国画面临长期自律性发展造成的衰落和来自西方艺术文化冲击的双重危机,中国画坛掀起了改革创新浪潮,为山水画现代性发展提供了契机,山水画逐渐形成了“传统出新”、“中西融合”和“现代水墨”三条改革发展之路,通过对同期不同流派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山水画发展呈现出艺
学位
目的 探讨高血压慢病干预中互联网联合全程慢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普仁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管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互联网联合全程慢病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血压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管理前(P<
期刊
本文围绕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对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判定,然后针对现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优化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