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商誉泡沫之谜——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的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ngsh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并购浪潮的席卷,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账面价值与日剧增,已达万亿高位。商誉高企的后续是层出不穷的商誉爆雷事件,上市公司动则数十亿的商誉减值令投资者、金融机构、监管层等防不胜防,防范化解商誉爆雷风险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商誉产生于企业的并购交易,亦指并购商誉。已有文献认为,商誉爆雷的源头是商誉在并购交易时的初始确认价值被过高估计,存在泡沫成分,从而为后续的商誉减值留下了充足的释放空间。因此,研究并购商誉泡沫的形成机理,并探讨何种机制能够抑制并购商誉泡沫的形成,不失为从源头上扼制商誉爆雷的途径。本文的研究从厘清并购商誉泡沫的概念开始。通过对商誉源起与实质的梳理以及介绍会计准则视角下的并购商誉定义,本文认识到并购商誉的真实价值应等于被并购企业预期未来超额收益的现值,但现行准则计量下的并购商誉已成为容纳各种“计价差额”的“容器”。现实价格高于真实价值的差额即呈现为并购商誉泡沫。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中发现,已有研究已经关注到并购商誉泡沫可能来源于企业存在的代理问题。代理问题可分为第一类代理问题与第二类代理问题。第一类代理问题是指管理层因其和股东目标不一致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通常出现在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的情况;而第二类代理问题是指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不能被中小股东完全监督而做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通常出现在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的情况。已有研究表明第一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存在正向影响,但却较少关注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的影响。在中国等公司股权较为集中的经济体中,第二类代理问题相比第一类代理问题实际上更为严重,因此研究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的影响或许更契合现实背景。基于此,本文利用2014-2020年形成并购商誉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影响的系列研究。本文发现:(1)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存在正向影响,即并购商誉含有第二类代理问题产生的泡沫成分;当第二类代理问题越严重时,并购商誉泡沫越大;(2)内部控制在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3)在内部治理机制上,管理层股权激励和独立董事制度抑制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的影响;(4)在外部治理机制上,机构投资者抑制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的影响。本文的政策建议为:(1)监管机构有必要设置与企业商誉规模挂钩的并购红线,防止并购商誉规模肆意扩张;(2)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削弱控股股东的超强控制权;(3)加强公司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约束并购商誉的形成;(4)全面加强并购商誉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对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这通常在过往文献中被忽视,从而为已有关于并购商誉泡沫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边际贡献;(2)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内部控制在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并购商誉的影响中的中介效应,丰富了类似研究中的影响机制探讨;(3)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分别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研究了在第二类代理问题下抑制并购商誉泡沫的机制。特别地,在探讨第二类代理问题影响后果的类似文献中少有研究考虑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调节效应,而本文做了补充性的研究。
其他文献
在我国逐步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提升成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连接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信息中介,分析师对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的“乌龙研报”事件使得分析师信息盈余预测的准确度屡受质疑。本文以深交所2012年7月在“互动易”网站推出的“投资者关系”栏目为制度背景,基于现有文献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和金融机构信息
学位
原油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作为工业经济的“血液”,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并且对各个金融市场产生相应的作用。从实体经济角度或金融市场角度来看,原油与其他大宗商品之间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作为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必然受到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而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逐渐发展走向全球化,其与国际原油
学位
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所有制企业呈现出不同效率特征,民企也许效率过高,但也可能存在短视等缺点;国企也许效率较低但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程中,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我们曾经对国有企业做过大规模改革,由此产生了大量民企、集体企业等,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相应出台了救市政策,民企国有化成为当时对企业施以援手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
学位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实体经济愈发繁盛,金融经济也成熟有序,而金融市场作为连接两者的桥梁,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的关注。政策制定者也十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也重视对部分金融风险进行管控。因此本文主要从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出发,研究这六个区域的宏观经济因素对于当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长期波动的影响,并且研究和分析这种影响的差异。首先,
学位
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信息传播,其实际运行路径是搜集信息→信息加工(解读)→信息传播。在信息加工环节,不可避免地会使被加工信息带上媒体的主观态度,即媒体情绪。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吸引受众的“不随意注意”,媒体往往会利用新异的标题、刺激性词汇或主观意见来达成目的,进一步强化了媒体信息传播的情感倾向。财经媒体作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资讯浏览、观点解读、金融咨询、行情查询等全方位服务的供应商,其所传达的媒体情
学位
作为“一级市场之谜”,IPO抑价一直都是国内外资本市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话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关于IPO抑价的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成果。但是相较于国外的研究来说,国内学术界关于IPO抑价问题的研究还相对比较零散。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因此,对IPO抑价相关主题展开更为深入、更为系统的研究,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基础制度体系的完善仍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也是促使新股发
学位
2020年以来疫情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一度剧烈波动,国内外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影响,因此从银行风险承担角度探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变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债务-通缩”等理论,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对银行的风险行为造成切实影响,波及银行的风险承担。主要采用我国境内展业的377家银行2009年至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得到如下结论: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中国大宗商品
学位
自2013年以来,为了突破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流动性的局限,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出的新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多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配合调控经济。维护金融稳定是新型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其中包括维护股票市场稳定运行,股票市场流动性是股市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属性,也是衡量
学位
如何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发展并最终实现“2035中国智造”产业发展目标,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精准把握后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发展新局势,不断深入挖掘和充分激发技术跃变潜力,是继续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问题。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还在外部依赖,尤其是获取融资难、周期长等问题,仍然是当前制约中国产业进一步发展升级的重要因素。新冠疫情反复的态势对企业造成了不同
学位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创新正在逐步成为驱动企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它是企业维持自身护城河的关键因素,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此,在当前环境下,研究激励企业创新的因素具备其迫切性与重要性。本文通过研究投资者在股吧平台中表达出来的情绪信息,探究股吧文本数据传递出的中小投资者情绪是否会对企业创新投资产生影响。此外,本文将企业管理者与机构投资者纳入研究框架中,验证两者在投资者情绪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