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钢-混凝土结合段静力与疲劳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2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混凝土混合连续刚构桥通过在主跨跨中设置钢结构段,可避免大跨连续刚构桥存在的跨中长期下挠、腹板开裂等问题,增大了连续刚构桥的合理跨径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钢-混凝土结合段是该类桥型的核心构件,其连接性能直接影响结构整体受力和长期性能。特大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轨道连续刚构桥中,钢-混凝土结合段具有刚度突变、构造复杂等特点,再加上轨道桥承受动载作用占比大,对结合段静力和疲劳性能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因此,研究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钢-混结合段疲劳损伤行为、静力传力机制及承载力安全储备,对于指导该类桥梁结构设计、确保桥梁健康安全服役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桥梁监测与加固(51425801)”资助下,以世界最大跨轨道连续刚构大桥——重庆嘉华轨道桥为依托,针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钢-混凝土结合段静力与疲劳性能开展理论和试验研究,探究了结合段在设计疲劳荷载及超载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演化,明确了结合段在极限状态下的力学行为与破坏机制,研究了剪力连接件、钢梁端面承压及承压板三类传力机制、应力分配规律和承载力计算方法,量化评估了在各种损伤状态下结合段的安全储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开展了钢-混凝土结合段数值模型的多尺度分析,明确了结合段最不利受力状态,并基于应力集中状态判定高疲劳损伤风险区。研究表明:结合段区域大部分钢结构应力均处于较低水平,钢梁过渡段区域加劲肋截面突变处以及钢板与承压板接触的位置则出现显著应力集中,存在相对较高的疲劳损伤风险。结合段中各构件不同刚度下的界面受力分配规律分析表明:结合段整体受力分布特征为中间大两边小,结合段界面刚度的增大可以减小最大滑移值,结合段长度的增大对最大滑移值的影响较小。此外,端面钢梁和承压板的传力作用进一步限制了钢结构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2)开展了嘉华嘉陵江轨道专用桥钢-混凝土结合段疲劳模型试验,进行了200万次设计疲劳荷载作用下的验证试验,以及50万次1.5倍和50万次2.0倍设计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超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及超载疲劳荷载作用后结构的力学性能衰减轻微,结合段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未发现疲劳裂纹,说明结合段部分具有较高的抗疲劳安全储备。对各个关键位置进行了热点应力分析,加劲肋截面突变处、顶板开孔钢板上部焊趾处的热点应力较高,是初期设计和后期监测的重点关注区域。(3)针对钢-混凝土结合段在不同静力循环荷载工况下的力学行为开展了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设计荷载循环作用下,每次加载应力-荷载曲线成线性关系且基本重合,各测点应力最大变化不超过4.8%,循环过程中结合段的刚度几乎没有衰减;极限荷载循环作用下,前5次极限荷载循环作用下,每次界面刚度退化比不超过7.2%,最大滑移量不超过0.11mm;第6次循环时出现较为显著的衰减,但最大滑移量也仅为0.15mm,结合段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破坏韧性。(4)针对结合段中剪力连接件、钢梁端面承压及承压板传力机制,开展了4组12个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梁端面承压试件最大滑移量均超过10mm,呈现延性破坏特征,换算至钢梁端面极限平均压应力可以达52.9MPa,传力效果显著;单个PBL连接件的极限承载力平均值为87.5k N,且均为延性破坏,具有较好的传力效果;承压板作用组极限承载力均值超过3500k N,且破坏形式呈现一定的延性特征,承压板作用对结合段荷载传递的贡献最为显著。(5)提出了剪力连接件、钢梁端面承压及承压板三类传力途径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建立结合段简化计算模型,提出了考虑滑移滞后现象的结合段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结构安全冗余度理论,考虑结合段三大传力途径,构建了钢-混凝土结合段承载力冗余度评估模型,分析表明:当前结合段设计具有极高的承载力冗余度,在部分构件显著损伤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钢-混凝土的可靠连接。
其他文献
城市化建设是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和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但所引发的热岛效应成为城市热环境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了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制约要素。而城市中的绿地、水体在改善城市热环境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绿地、水体的空间布局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福州是一个典型的滨海城市,在福州的“3820”战略推进下,城市建筑物的建设与建筑区的扩张,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
学位
害虫化学防治是重要的农事操作,而防治中长期低利用率导致防效差和药剂浪费,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需要新技术克服这些问题。纳米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杀虫剂利用率和杀虫效果,然而,虽有多种方法可在实验室制备纳米杀虫剂,但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和载体难降解等问题,制约其工业化进程。因此,亟需寻找和开发工艺简单、载体环保的工艺及配方。针对此需求,本研究先评价了纳米凝胶负载杀虫剂的应用潜力,并发现静电作
学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代谢病,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健康调查信息进行诊断,其确诊率十分有限。基因检测到LDLR、APOB、PCSK9和LDLRAP1等基因致病性突变是诊断FH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FH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新的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有效提升了FH患者的检出率。本文就FH致病相关基因、基因诊断策略、国内
期刊
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和病虫害制约着水稻的可持续性生产,迫切需要较高工作效率的施药手段来应对稻田病虫害的暴发性、重叠性、复杂性。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病虫害因作业效率高、具备复杂地形作业能力和省水省药等优势,在稻田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稻田植保无人机施药时的气候因素、地形因素、植保无人机自身特征因素以及施药靶标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因素等综合形成的实际应用场景出发,选择与植保无人机
期刊
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混凝土材料优良的抗压性能和钢筋良好的抗拉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民用建筑设施(如桥梁、隧道、大坝、核电站等)和军事防护工程(如指挥所、地下掩体等)。一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受到强动载荷的作用(如导弹撞击和爆炸),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强动载荷(冲击和爆炸)作用下的响应和破坏对于各种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计算和安全评估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混凝土的尺寸效应也是众所周知的,但目前大
学位
近年来,燃料电池(Fule Cell,FC)作为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众多的燃料电池中,甲醇燃料电池(Directmethanol fuel cells,简称DMFC)因其能量密度大、不需要加湿、对环境污染物排放小等优点作为便携式电源被广泛研究。然而,缓慢的甲醇氧化动力学和电极表面易中毒是目前DMFC迫切需要跨越的两个最大障碍,因此需要开发新的电催化剂以早日实现DMFC技术的商业化
学位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以强氧化性自由基为媒介,可以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电化学高级氧化系统中,开发高性能、结构稳定的阳极材料至关重要。三维多孔硼掺杂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薄膜不仅具有BDD高自由基产率和结构稳定等特点,还拥有三维多孔结构提供的大比表面积和传质通道,被认为是理想的阳极材料。然而,受限于孔隙难调控、非金刚石碳(Non
学位
孪生诱发塑性(TWIP)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塑性,在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TWIP钢耐腐蚀性较差,在有腐蚀性介质尤其是水溶液环境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针对TWIP钢这一缺点,本文采用Cr、N合金化的方法,通过提高基体奥氏体的电极电位以及形成钝化膜来提高TWIP钢的耐蚀性。另外,利用晶界工程手段改变特殊晶界的比例,减少晶间腐蚀速率。论文还对晶粒组织调控方法及力学性
学位
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实现对水体环境中常见污染物的定量检测尤为重要。伴随着化学修饰电极的快速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兴起,电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和实际水体环境的污染物的检测。但是,很多研究仍然着重报道检测灵敏度的新突破,对电分析结果背后的作用机理讨论较少,对电催化过程中电化学界面上的活性位点和特定电子转移过程的了解仍然有限,从而缺少设计高灵敏、高选择性传感界面的指导
学位
随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增多,隧道排水管结晶堵塞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威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营和整个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稳定。针对隧道排水管结晶堵管问题,基于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以及基础物理学理论,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宏微观测试、室内试验、仿真模拟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隧道排水管内壁植绒防结晶堵管堵机理及影响因素,为防止隧道排水管结晶堵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