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n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联合国有关预测数据,到2050年,世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2%,其中四分之三的老年人口将居住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保障所有老年人能够获得充裕的、可持续的养老金收入以安享晚年,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举办各类养老金计划。各国现行的养老金计划绝大多数是缴费型的计划。  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基本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但是,缴费型养老金计划仍然具有不可克服的不足之处。在中国,现行的以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为主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也暴露出覆盖范围有限、减贫效果不佳等问题。  总之,传统养老保障制度(包括缴费型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无论是扩大养老金覆盖范围,保障老年收入还是减贫效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因此需要另辟蹊径。此前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状态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因为在毛里求斯、巴西、智利、南非等国的实践证明了其在扩大覆盖面、减少贫困,增进社会公平和福利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总结若干国家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世界银行于2005年出版了一部重要报告—《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这报告的核心在于扩展了三支柱的思想,进而提出了“五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概念和建议,“五支柱”方案中的核心思想在于“零支柱”养老金—即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的提出,这标志着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开始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承认和重视。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国家会着手建立和完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  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世界各国想要建立完善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就必须对非缴费型养老金的基本理论进行完整的研究,把握其中运行的规律。本研究旨在对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全文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对本文取得的创新之处进行说明。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是本文研究的理论起点。该章详细梳理了国际组织、国外专家和学者以及国内专家学者对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研究的文献,着重关注他们对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基本内涵、绩效分析、可行性研究以及中国的制度建设等几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相关研究经验,并指出不足之处,从而使得本研究能在巩固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又能够取得一些重大突破。  第三章阐述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基本内涵。本章首先回顾了世界范围内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通过分析发现,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代表性的国家取得阶段性的建设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大力倡导之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影响力越来越高,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其次,界定了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定义、特征和分类,鉴于当前对于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概念使用比较混乱,本研究采用接受度更高、边界更为明晰的狭义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概念。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主要特征包括具有公共产品的经济属性,是一种代际互助,风险共担的收入转移支付机制,主要由中央政府举办,融资来源于政府的一般财政收入,包括中央和(或)地方两级财政收入,资格条件往往仅限于公民身份或居住时间,其中,部分计划取得的资格条件与个人缴费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待遇水平通常由一国的最低工资标准、贫困线标准等生活成本因素决定,并有一定的连续性,最低受益年龄与法定退休年龄并不表现为必然一致,前者往往高于后者,具体受益年龄由一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和财政状况决定。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主要包括最低养老金担保、家计调查式和普惠式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制度在制度目标、受益资格、受益水平、财政成本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次,分析了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关系。一般来说,一国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三个层次由低到高的部分。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作为“零支柱”,自然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与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既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又有一定的互补关系。此外,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其他部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章对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绩效进行分析。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绩效可以分别从它的保障对象、制度建设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这三个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来进行考察。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微观绩效,主要体现在它对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影响。老年人贫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都面临的重大难题,而传统的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减少老年人贫困方面力有不逮。本研究从理论分析和经验数据两方面论证了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减贫方面的绩效。此外,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还有助于保障老年人人权,维护老年人尊严。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中观绩效,主要体现在它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劳动力市场因素以及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自身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养老金制度的覆盖面方面步履维艰,相比之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扩大养老金制度覆盖面方面则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还有助于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宏观绩效,则主要体现对一国长期发展的影响,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会加速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引致提前退休,加快劳动力市场的新陈代谢,同时导致劳动力市场向非正规化趋势发展。这也符合现代化进程中就业弹性化、非正规化的发展趋势。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能够减少国民储蓄,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进而发挥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的增长。  第五章对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即分析一国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所依赖的政治环境、成本负担、资源筹措、行政管理能力等外部因素的可实现程度。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政治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所依赖的政治环境的考察,一般来说,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政治上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契合本国的政治遗产和主流价值观取向、充分表达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符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完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等几个方面。非缴费型养老会计划的成本是指为建立和运行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所耗费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成本负担包括财务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影响财政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内生性的行为因素和外生性的制度因素。通过建立模型发现决定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财政成本的因子主要为人口老龄化率、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覆盖率以及受益水平,国际经验表明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财政成本负担均不太高。非缴费型的筹资责任主要由政府来承担。从短期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压缩其他公共支出来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预留财政预算的空间,也可以通过信贷来筹集短期周转资金,或者利用国外援助性资金来应付一时之需。从长期来看,政府通过安排一般财政预算、特定税收支持、社保缴费转移、建立主权养老基金、发行特别债券等途径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建立筹资长效机制。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行政管理是指根据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设计对其相关事务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作、养老金受益资格的审核和确定、养老金受益发放的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成本的控制等几个方面,总体目标是既要保证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又与其他为老年人提供的支持计划有效结合起来,努力达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各个支持计划和谐发展。  第六章阐述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中国的构建与发展。本章首先回顾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我国的历史与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之前,除了占主体地位的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具有“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部分特征之外,属于社会救助范畴的农村“五保”制度也带有若干非缴费型制度的特点,这两大制度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理念深入人心作了很好的制度铺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两大主要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即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其次,提出未来我国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构想与政策建议。未来我国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应该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情基础并充分借鉴国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完全覆盖、管理高效、财务可持续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并与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一般社会救助、商业保险和个人自愿储蓄等密切结合起来,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福利社会下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为此,必须坚持公平和普惠、基于国情,量力而行以及城乡统筹、分布实施等指导原则。通过对我国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确定未来我国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的基本方案是从着手完善现有的两大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出发,待时机成熟时合并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制度。这个过程需要分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推动高龄老年人津贴全国统一和新“农保”完全覆盖试点。第二步,实现高龄老年人津贴和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两大制度的整合。第三步,将高龄老年人津贴和新农保合并成为一个针对全国60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统一标准定额给付的普惠式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并以此为契机,理顺原有的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个人账户部分、企业年金部分、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养老储蓄部分的关系,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五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并对这个基本方案的财政成本、资源筹集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可以充分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有望建立起一个覆盖所有老年人的、财务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多元化、行政管理高效化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五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第七章是结论部分,一方面主要是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提炼和总结,对本文提出要解决的五个问题进行全面解答,另一方面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研究内容的创新。尽管世界范围内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历史已有百年,但由于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强大和普及,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一直被人们所忽略。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理论关注程度和研究成果还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本文对于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前沿性。本研究将从社会保障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视角出发,全面而又深入研究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内涵、绩效及对可行性等重大理论问题,拓展了研究视野,极大的弥补了国内外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研究的不足,丰富了社会保障理论。  2.研究方法的创新。除了主要依靠文献的理论研究之外,本文还尝试以现有可靠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对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减贫绩效和财务成本进行分析,较好的佐证了相关的理论研究。  3.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如本研究中对“零支柱”深刻涵义的解读,对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关系的考察,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刺激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绩效,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财务方面的可持续性等观点都具有较大的理论创新。  4.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立足中国国情,在当前中国人口变迁和经济社会的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分析中国基本养老保障改革和发展的缺陷,总结当前中国的高龄老人养老津贴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试点经验,从而对中国特色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和制度框架进行设计,倡议建立一个公平与效率并重、普享福利与财务可持续兼有的“五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这样对中国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建议尚属首例,特别是本研究倡导的建立“中国特色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建设性。  受到研究条件等限制,本文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相关国家的数据,在研究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绩效和可行性时,过于依赖文献资料,定量研究不足,造成本文某些观点还欠缺一些实证性的说服力。本文采用了狭义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概念,这固然能够使本研究避免陷入当前尚存在的一些学术争端漩涡之中,突出研究重点,取得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快捷的达成研究目标。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未来可进一步放宽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外延,对广义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责任重大,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更好履行各项职能的组织保证和人才资源支撑。为此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是指教师自动自发表现出的超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行为,它不求学校给予奖赏,但仍能自我提高、帮助同事、关心学生、保护学校资源、维护学校人际和谐发展。这些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农村是产业格局调整、城镇化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大后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安全服务已经从乡邻之间自发的守望相助,逐步进化为农村群众、投资客商等对政府、行政村自治
综述了微机控制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台设计,描述了试验台各组成部分和功能特点。重点介绍了试验台测控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方法。实现了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The design
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存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农民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一下子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城市化面前变得手足无措,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不能再就业,或者有
新世纪之初,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生革命性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面貌。在教育领域引发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正在深刻改变着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研究目的:   比较和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血站的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能力,了解以上两大地区血站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
半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d Card)是哈佛大学两位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发明的,它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绩效管理系统,同时还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将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