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伴慢性疼痛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帕金森病发病率为1.7%,估计国内帕金森病患者至少有200万人,且每年新增10万,并随着医学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会越来越多。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以及焦虑抑郁、嗅觉减退、便秘、疼痛等非运动症状。其中疼痛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它可以早于帕金森病典型的运动症状出现。由于对帕金森病疼痛症状的认识不足,该症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也缺乏统一的评估和有效的治疗。因此,加强对帕金森病疼痛的认识,及早对PD疼痛进行诊断及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关于帕金森病疼痛的机制尚不明确,疼痛阈值降低、痛觉传导通路神经递质功能紊乱、神经免疫性炎症以及神经病理改变等均可能参与了疼痛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尿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它可以通过清除超氧化物、自由基以及鳌合铁离子等途径降低PD的患病风险。尿酸可能可以减轻PD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本研究通过评估帕金森病伴慢性疼痛的临床特征,分析PD伴慢性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对PD疼痛的认识。通过分析帕金森病慢性疼痛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初步探究尿酸参与PD慢性疼痛的可能性,为帕金森病伴疼痛的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
  目的:1、评估帕金森病伴慢性疼痛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2、分析帕金森病伴慢性疼痛与血尿酸的相关性,为帕金森病伴慢性疼痛的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
  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台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99例帕金森病患者详细的临床基本资料。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nifiedParkinson’sDiseaseRatingScale,UPDRS)、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MoCA)评估。根据帕金森病患者是否伴慢性疼痛将PD患者分为PD伴慢性疼痛组和PD不伴慢性疼痛组,记录PD伴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部位、数目、类型以及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后疼痛是否改善等情况,并进行国王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ing’sParkinson’sDiseasePainScale,KPPS)、疼痛简明记录表(Briefpaininventory,BPI)的评估。收集PD患者距离入组2个月内的血尿酸值。分析帕金森伴慢性疼痛的临床特征以及疼痛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将PD伴慢性疼痛组与不伴慢性疼痛组的性别、年龄、起病年龄、首发症状、病程、体重指数(BMI)、运动亚型、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评分、Hoehn-Yahr分期、异动症的发生率、左旋多巴等效剂量、HAMD评分、HAMA评分以及MOCA得分进行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立PD伴慢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子。对PD伴慢性疼痛组、PD不伴慢性疼痛组的血尿酸差异进行分析,研究PD伴慢性疼痛与血尿酸的相关性。
  结果:1、PD伴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58.6%,多为中等程度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的类型以肌肉骨骼性疼痛最多见,25.8%的患者有2个及以上部位的疼痛,42.3%的患者经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后疼痛有好转。PD疼痛的严重程度与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焦虑以及抑郁的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疼痛部位数目、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UPDRS-Ⅲ、UPDRS-Ⅳ、Hoehn-Yah分期、PD运动亚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症状波动、异动症的发生率之间均没有发现相关性(P>0.05)。2、PD伴慢性疼痛组与不伴慢性疼痛组在性别、PD运动亚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UPDRS-Ⅱ、UPDRS-Ⅲ、UPDRS-Ⅳ、HAMD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程、起病年龄、首发症状、Hoehn-Yahr分期、BMI、异动症发生率、UPDRS-Ⅰ、HAMA、MoCA得分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D伴慢性疼痛的患者以僵硬迟缓型最多见,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更高,运动症状更重,抑郁的评分更高;回归分析显示UPDRS-Ⅱ评分是PD伴慢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3、PD伴慢性疼痛组的血尿酸(295.14±66.70umol/l)低于不伴慢性疼痛组(315.91±83.26umol/l),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10);在女性患者中伴慢性疼痛组的血尿酸(264.29±41.46umol/l)低于不伴慢性疼痛组(289.40±79.09umol/l),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10)。男性患者中,PD伴慢性疼痛组与不伴慢性疼痛组的血尿酸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1、PD伴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高,多为中等程度疼痛,疼痛部位以腰背部及下肢为主,以肌肉骨骼性疼痛最常见,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PD疼痛的效果不佳;PD疼痛的严重程度与UPDRS-Ⅰ、UPDRS-Ⅱ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相关;2、PD的慢性疼痛与疾病相关因素(如运动亚型、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抗PD药物的剂量)以及一般因素(如性别和抑郁)有关;UPDRS-Ⅱ评分可以作为PD伴慢性疼痛的预测因素;3、PD伴慢性疼痛与血尿酸有一定的相关性,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验证PD伴慢性疼痛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升高血尿酸水平可能可以为治疗帕金森病疼痛提供新策略。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含气腔型浸润性肺小腺癌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此类肺癌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同时探讨气腔形成的可能机制。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小结节(直径≤2cm)1197例,其中浸润性肺腺癌393例,筛选出含气腔型浸润性肺腺癌50例,分析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资料。CT图像分析包括肿瘤形态、位置、大小、密度;气腔个数、大小、单发气腔位置。病理切片分析浸润性肺腺
学位
期刊
目的:探讨全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160个,其中恶性病灶103个,良性病灶57个,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DWI、DCE-MR扫描,使用单指数拟合模型生成ADC图。由一名有10年乳腺MRI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在对病理结果不知情的情况下,借助DCE-MRI来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全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和截断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评估IDC异质性及组织病理学分级。  方法和材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间具有完整病理及术前磁共振资料的92名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其中单纯型IDC69例,
背景与目的  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日前,研究发现脑卒中已经成为国人死亡的第一大疾病,也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症状出现的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干预的有效性和效益性已得到明确的证实。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是我们熟悉的体内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指标,在一系列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前
研究背景与目的:  脑梗死是全球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中国脑卒中的69.6%-70.8%。有效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时间窗的4.5h内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目前脑血管再通的最主要有效措施,并改善患者功能预后。然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患者的预后间仍有较大的异质性。营养不良已被证明与脑卒中的预后不良独立相关。卒中前营养状态与预后研究较少,且脑梗死入院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的一致性较差。静脉溶栓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
学位
背景与目的  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为主,约占70%-80%。AIS的高致残致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目前在发病4.5小时内的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进行早期溶栓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胃恶性肿瘤患者中肌少性肥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联合所有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可视化的线列图模型用于识别预后不良患者。  方法:对636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并将其中605例患者进一步纳入到生存分析当中。通过术前骨骼肌和肥胖评估情况将患者进行身体成分情况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导致严重术后并发症及不良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两个由独立危险因素组成的线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