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gmatic Functions of Echoic Utter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声(echo)原本是一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在语言学中,语言学家们把这种重复前一说话人已经说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话语现象称之为回声话语(echoic utterance)。回声话语是言语交际中最富有活力的一种普遍而又有趣的语言现象,在会话过程中起着各种各样特殊的语用功能。由于这种现象将说话对方的话语引入自己的话语中,以此来表达说话人对该话语的某种态度或情感,所以回声话语是一种元语言现象。
  在我国,早在上世纪中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就曾经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1944)一书中提到了“复问”,也就是“回声问”——回声话语的一个重要子类。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语言学界对于回声话语现象还是缺少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作为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语用现象,回声话语在国际上一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较早对回声话语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的是在夸克(Quirk)等人的《英语语法大全》(1985)一书中。
  2001年,文旭和陈治安的《论言语交际中的回声话语》一文对夸克等人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概括。他们将回声话语定义为“重复前一说话人已经说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话语”,认为就功能而言回声话语可分为回声问和回声感叹。回声问在言语交际中最为普遍,通常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或语气重复对方说的全部或部分话语,并要求对方重述或证实刚才所说的某些内容,因此,回声问又可以再分为“重述性回声问”和“解释性回声问”两种形式。前者是指重复前述话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疑问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所重述的内容得到证实;而后者要求对方讲清楚而不是简单重复刚才所说的某些内容。回声感叹也是重复前述话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但和回声问不同的是,回声感叹必须用升降调或高降调。回声感叹重复的句子形式可以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甚至感叹句。
  本文首先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回声话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回顾发现许多学者从语音、语用、反语、重复等不同的角度应用关联理论、三大纯理功能、言语行为理论等不同的理论框架对回声话语进行了研究,回声话语也在名称、定义、分类、功能等方面历经各种变革。
  然而,回顾同时也发现,国内外对于回声话语的相关研究仍然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尤其是随着认知语用学的流行,仅从字面来定义回声话语显得有些狭隘。因此本文创新性地将回声话语分为显性回声话语和隐性回声话语。前者即为传统定义下的回声话语;而后者则是指说话人并未在字面上重述任何前述话语,而是心理上对前一说话人的话语进行了回声,从而根据语境暗示出说话人对前述话语的某种态度,这种思想上而非形式上的回声话语本文将其定义为隐性回声话语。所以,本文将回声话语重新定义为“说话人在话语形式上或心理思想上重复部分或全部前述话语,以此来表达说话人对该话语的某种态度的话语。”同时,本文也具体区分了回声话语和重述、应答和招呼等非回声话语之间的区别。此外,本文同时注视到回声陈述,这个一直以来被语言学家所忽略的回声话语的一个重要子类。顾名思义,回声陈述就是指说话人以陈述的语气形式回声前述话语,来表达某种语用功能,同时注意到回声陈述经常被应用于采访、面试、审讯等会话形式中。所以本文将回声话语分为显性回声话语和隐性回声话语,并将前者分为回声问、回声感叹和回声陈述;而隐性回声话语则包括单独使用的特殊疑问词,如“什么”、“谁”、“哪里”等,单独使用的高频词汇,如“really”、“excuse me”、“pardon”等表达方式。
  接着本文精心地将回声话语的特征概括为:语境性、元表征性、暗示性、非正式性和强调可转移性。随后,结合大量实例,本文总结出回声话语包含有以下语用功能:表惊讶感、表迷惑、表讽刺、表求证目的、表好奇心或感兴趣、表怀疑心理、表不满情绪、表衔接和思索、表强调和认同、表回馈作用。
  随着科技和语言学的逐步发展,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实际语言应用当中,而非仅限于理论研究。因此,本文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英语应用于一体,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回声话语进行系统全面详尽的分析。本文首次将研究视角转移到近年来越来越普遍流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 CET6)和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TEM4& TEM8)这几类非常具有权威性的测试上。在我国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要参加以上四种测试中的一个或多个。因此,本文分别搜集了最近十次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的真题,将四十次考试中的听力对话部分原文集合在一起,并从中仔细分析提取出70个回声话语的实例,从而形成本研究的一个小型语料库。结合回声话语的知识,本文对这70个人造测试语料中的拟真实回声话语进行统计,逐个分析其所属回声话语类别和功能,并运用SPSS软件对其出现频率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本文发现,回声话语在各种测试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并且其每一个子类和每一种语用功能的应用都覆盖到了每一种测试当中去。回声话语本身经常会产生言外之意,母语使用者要准备把握和理解都有一定难度;作为第二语言,要掌握和准确理解会话对方的话语意义甚至言外之意,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通过对本文语料的研究和分析,不但可以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和应对各种英语考试;同时还可以使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母语使用者在相似环境中是如何交流的,进而加强英语学习者使用回声话语的意识,并更好的理解和领悟回声话语的弦外之音,使交际双方能够流畅的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口语流利度和言语交际的实际效率,也同时为英语教学者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向,即把回声话语这一语言现象应用到教学当中去,让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更好的意识到并应用这一重要而普遍的语言现象。
其他文献
隐喻是一种重要语言现象,备受学者关注。自从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中提出“语法隐喻”以来,语言学家们便对语法隐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及研究。根据语言的元功能,韩礼德将其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后来,马丁补充且完善了韩礼德的理论,于1992年提出语篇语法隐喻。然而,此次提出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大范围研究。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应用语言的元功能理论以及韩礼德和马丁的语法隐喻理论,对普利策新闻
网络表情符号是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广泛使用在网络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其凭借图像化的直观表现,为网络交际中缺失的情绪、感情等因素加以注解,学术界不乏对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本文从语用的视角出发,从形式和内容上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基本分类后的基础上,在言语行为理论和语言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下,对网络表情符号的语用功能和语用解释作出了分析。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1)网
反身代词的非照应性是特殊的语法现象,它引起国内外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非照应性。首先,本文指出:古汉语中,“自”具有照应性特征,而“己”具有代词性特征,通过分析现代汉语“自己”的分布情况和使用,它兼具照应性和代词性特征,并且认为“粘着性”是造成其特殊性的原因;其次,指出了管辖与约束理论对“自己”解释存在的不足,本文以句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语义和语用解释来探讨“自己”的约
学位
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不断发展,英语教学法也在不断改革,显性与隐性教学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但大多集中于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对于词块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选取词块作为目标语言形式探讨了显性和隐性教学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块习得的影响。研究选取了湖南某大学60名会计专业大二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班,一个班
学位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批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在迁入地主流语言的影响下,外地务工人员及其后代的语言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两代人在语言使用上也有不同特点。本研究以语言接触理论为指导,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录音记录手段,走访了11户在松桃务工的邵阳家庭,收集了共13小时自然谈话语料,转录和整理出了462条语料。运用GOLDVARB X和EXCEL(2010)软件,分析各种变量如性别
学位
电影,作为吸收其他艺术类型营养综合而成的一门新的艺术,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电影字幕翻译更是作为翻译领域中的一个新兴产业,正受到广大翻译界学者们愈益密切的关注。从研究现状来看,由于其语言格局的特殊性,西方学者在对电影字幕翻译研究方面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因此,在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方面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共识。我国在电影字
学位
双关语是语言使用中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本文选取了双关语中幽默双关语作为分析对象,使用顺应关联模式对实际言语交际中幽默双关语的生成与理解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以求展示说话人与听话人在使用幽默双关语交际时的认知过程。  本文首先简要地讨论了学者们此前对于双关语所作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发现之前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修辞和语用角度,而从认知角度对于它的分析起步较晚,而且多集中在言语生成阶段,
学位
毫无疑问,安吉拉·卡特是二十世纪后期英国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之一。在她短暂的人生中,一共出版了9部长篇小说,多个短篇小说,并著有戏剧、儿童书籍、诗歌和文艺评论集等。她的书写风格混合了魔幻写实,哥特式,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本文要论述的是卡特的第七部小说《新夏娃的激情》。这是一部以美国内战为背景的反乌托邦小说。小说中,卡特大胆的把玩现存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两分,呈现给读者一个不同政治、种族、性别团体之
学位
小说《英国病人》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被殖民者的遭遇,具有典型的反帝和反殖民主义倾向。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对被殖民者的主体性问题进行探索:被殖民者的主体性丧失的原因、结果以及被殖民者的自我主体性复归的途径。殖民者一方面借用殖民教育、科学探索和篡改历史等认知暴力手段来扭曲事实,从而使被殖民者自愿地为其服务。另一方面又通过残酷的殖民统治摧残被殖民者的身心,造成其心理恐惧。外因和内因结合势必导致被殖民者的主
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基于对这社会的共同知识,一般都有相似的认知环境,因此在日常交际时,双方会省去那些不言自明的内容,从而提高交际效率。同样,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进行省略,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缺省。在跨文化交际中,因对异质文化的有限了解,这种缺省现象极有可能引起双方理解上的断层,从而影响交际效果。而无论以何种形式如影视、演讲、读物等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都要涉及翻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