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耐盐基因ThST3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胁迫是自然界中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它极大的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小盐芥(Thellugiella halophila)是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一个近缘属,属盐生植物,极端耐盐;另外,小盐芥的许多形态学特征及遗传学特征和模式植物拟南芥非常相似。因此,挖掘小盐芥中的耐盐基因成为人们研究植物耐盐机制的一个焦点。   本研究利用正向遗传学的方法,通过在拟南芥中功能性表达小盐芥cDNA文库,筛选出两个小盐芥耐盐基因((T)hellugiella(h)alophila(S)alt(T)olerance,ThST3和ThST305);之后又进一步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以ThST3的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展开了ThST3耐盐机理的相关研究。   对ThST3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幼苗发育时期包括种子萌发期及萌发后幼苗生长期,ThST3的过表达转基因株系都比对照耐盐。说明ThST3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具有耐盐功能。另外,干旱处理实验和叶片失水实验表明,ThST3的过量表达株系比拟南芥野生型更耐旱。用多种逆境及逆境相关激素处理野生型小盐芥幼苗,经Northern Blot检测发现,ThST3的表达受NaC1、干旱、冷和热逆境及逆境相关激素ABA、JA、ACC和SA的不同程度的快速诱导,说明ThST3可能参与小盐芥对这些胁迫的早期应答反应。对pThST3∷GUS及pThST3∷ThST3-GUS的转基因拟南芥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hST3在拟南芥中的表达模式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在拟南芥的根、茎、叶、花及荚的维管束中优势表达;在叶幼嫩组织、气孔及侧根中中强烈表达,但在主根中不表达。当有盐胁迫存在时,ThST3的组织表达模式有表现出新的特点。如NaC1和ABA会诱导ThST3在主根中表达,而且表达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暗示ThST3的组织特异性可能受到盐胁迫和ABA的调节。在ThST3的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中,分别在有无盐处理的条件下,对拟南芥中一些胁迫相关的Marker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在有盐和无盐条件下,RD22、ERD10、COR47、RAB18、RD29A、P5CS1、SOS1、SOS2及SOS3等胁迫相关的marker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对照相比,都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ThST3的耐盐功能可能由一种新的调控机制所决定。   以35S启动子及ThST3内源启动子驱动的ThST3-GFP的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对ThST3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融合蛋白ThST3-GFP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而在盐胁迫存在条件下,由ThST3内源启动子驱动的ThST3-GFP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其在细胞核内的信号消失。这说明ThST3的亚细胞定位受盐胁迫调节。嫁接实验表明,ThST3的mRNA和蛋白都可以在拟南芥体内进行长距离移动,并且这种移动可以使嫁接嵌合体的野生型部分获得耐盐性。蛋白序列分析发现,ThST3与拟南芥一个C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高度同源,氨基酸序列同一性(identities)达89%,但此基因功能未知。通过对ThST3及其在其它物种中的同源蛋白进行聚类分析发现,ThST3在N端含有一个保守的可与Ca2+及膜脂重要成分结合的C2结构域。   以ThST3的过量表达株系和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在进行盐胁迫处理的同时,补充不同浓度的Ca2+,结果发现:随Ca2+浓度升高,野生型拟南芥和ThST3的过量表达株系的耐盐性都随之增加,但ThST3的过量表达株系耐盐性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野生型拟南芥;而在不加Ca2+的处理中,野生型拟南芥和ThST3的过量表达株系都表现为同样程度的盐敏感。   这些结果表明ThST3的耐盐功能受Ca2+调节,可能是由一种新的Ca2+依赖性调控机制所决定。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研究单壁碳纳米管对气体的吸附和脱附,以及吸附、脱附对其场发射特性的影响.分别对W针尖上未组装和组装单壁碳纳米管进行热处理,然后对所得残气质谱
该论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PECVD)生长技术,原位制备了SiO/nc-Si/SiO的纳米结构.实验中我们首次采用等离子体氧化的方法,获得了作为隧穿氧化层超薄SiO层,并利用l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首先以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史作了说明,研究了无线局域网的特点和技术问题,分析了各种随机竞争MAC协议的性能和特点,讨论了适用于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的MAC协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锰化合物与去锰PSⅡ颗粒的光组装过程;其次,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锰稳定蛋白PsbO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学位
该论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超高速SiGeHBT,并提出和研制一种新型SiGeHBT.简述SiGe/SiHB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前景,SiGe/Si应变层材料和HBT器件的基本理论,SiGe/SiHBT材料生长和器
该文主要通过场离子显微镜(FIM)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端口结构,并研究了同一样品的场发射显微镜(FEM)像和FIM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验所用的仪器是由该实验室和普莱思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减少和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绿色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电池通过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一种高效利用太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植物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由自身遗传控制的、主动的、有序的细胞死亡过程。通过对植物PCD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发生的PCD不仅是
学位
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波分复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的.主要研究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网络中的三类关键技术:首先研究了波分复用网络中的可调谐光波技术,包括可调谐光纤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宽禁带、高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迁移率、高热导率、耐腐蚀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非常适合于制作高温、高频、高压、大功率器件,在航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