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模和双模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nnnnnx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密度流体的分界面受到瞬时冲击,界面上的小扰动随着时间不断增大,并最终形成湍流混合。这种界面不稳定性被称为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RM不稳定性在惯性约束核聚变(ICF)、超燃冲压发动机、超新星爆发和体外激波碎石等实际工程和科学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自1960年RM不稳定性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以往的RM不稳定性研究中,由于单模界面具有简单的数学形式,且单模扰动可以看作所有多模扰动的基础,因此以往RM不稳定性研究主要关注单模界面的演化发展,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实验和数值工作。然而,无论是在ICF还是超新星爆发中,物质界面总是随机扰动,也就是多模界面,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模界面形成技术的困难,多模RM不稳定性很少被研究,所以开展多模界面RM不稳定性的研究迫在眉睫。另外,在ICF和武器内爆等重大的工程应用中界面不稳定性大都由汇聚激波诱导。然而,已有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平面激波诱导的界面不稳定性问题上,关于汇聚激波诱导的RM不稳定性的研究较少。综上所述,开展汇聚激波冲击下的多模界面的演化研究极其重要。由于多模界面的演化远比单模界面复杂,且汇聚情况包含了更多的物理机制,因此本文系统的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首先在水平激波管中,采用改进的肥皂膜技术形成轻/重无高频初始小扰动、无气体扩散的准二维的单模界面,完成了平面激波冲击下单模界面演化的实验。通过提取实验中界面振幅的线性增长率,与冲击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可靠性。随后提取了随时间变化的界面的整体振幅、气泡振幅和尖钉振幅,与文献中的单模实验结果以及多种非线性理论对比,确定了最适合描述单模界面扰动发展的非线性理论。最后通过提取界面轮廓,结合傅里叶分析,获得了前三阶谐频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并与扰动展开模型进行对比,确定了能够在界面演化的弱非线性阶段最合理地描述界面演化过程的理论模型。2)其次在水平激波管中,采用与上一章相同的界面生成方法形成初始条件可控的双模界面,完成了平面激波冲击下双模界面演化的实验。通过改变组成双模界面的两个初始模态的波数及相对相位,从而获得了四种不同初始形状的双模界面。首先本文提取演化界面的轮廓,通过傅里叶分析得到了两个基础模态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对单模非线性理论加入模态耦合机制进行修正,得到了能够预测双模扰动发展的弱非线性理论。之后利用数值模拟对双模界面的演化进行参数分析,验证了提出的非线性理论。最后,提取双模界面的最大混合宽度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波数及相对相位对界面混合宽度的影响。3)采用VAS2D数值程序研究了在楔形计算区域内柱状汇聚激波冲击下的单模界面的演化,并与相同初始条件的平面RM不稳定性演化的情况进行对比,讨论了汇聚情况下的几何收缩效应、非线性效应、Rayleigh-Taylor(RT)效应以及可压缩性对界面扰动发展的影响。在界面演化的前期,几何收缩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均很强,而在演化的后期,主要是RT效应及可压缩性对界面演化起主导作用。本文分别提取了汇聚激波和平面激波冲击下的界面振幅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定量地阐述了汇聚激波情况下每一种效应对界面演化的影响。4)最后在半环形汇聚激波管中,采用吹膜的方式形成初始条件可控的二维单模和双模界面,完成汇聚激波冲击下单模界面和双模界面演化的实验研究。首先提取单模界面和双模界面轮廓进行傅里叶分析,通过对比双模界面的两个基础模态的振幅变化与单模界面振幅变化的区别,得到了模态耦合对双模界面中两个基础模态各自的影响。然后采用CE/SE数值方法对双模界面进行参数分析,得到了构成双模界面的两个初始模态的波数和相对相位对模态耦合以及界面扰动发展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电磁场中自旋1/2粒子的魏格纳函数。协变的魏格纳函数是在8维相空间{xμ,pμ}中定义的4维矩阵,它的各个分量可以给出粒子分布、流密度、自旋分布等物理量。从狄拉克方程出发,我们得到了魏格纳函数满足的运动方程,包括狄拉克方程形式的一阶微分方程以及克莱因-高登方程形式的二阶微分方程,这些方程都是狄拉克空间中的矩阵方程。我们证明了,上述方程的一些分量可以由另一些导出,因此狄拉克形式
原子与分子的激发和退激发现象普遍存在于核聚变、等离子体、星际空间、行星大气和化学反应过程中。研究原子与分子的激发性质对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子与分子的激发性质包括能级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后者常用动力学参数描述,包含着电子的初、末态波函数的信息。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动力学参数主要以截面、振子强度或者形状因子平方等形式表示。随着现代谱学技术的发展,能级结构的测量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Wnt-C59(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15只。模型组、中药组、Wnt-C59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打开胸腔后缝合。成功造模后,中药组大鼠灌胃益气活血方药液6.48 g·kg-1·d-1,Wnt-C59组大
量子力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质疑与争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一众科学家坚信局域实在论,认为量子力学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不完备的描述,而以玻尔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量子力学就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述。双方展开了接近三十年的争论,直到1964年约翰贝尔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使得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第一次能够通过实验的手段来进行验证。贝尔的理论指出,根据量子力学预测得出的一些现象并不能通过局域实在论来解释。
磁场与等离子体广泛存在于宇宙当中,宇宙中的很多现象如蟹状星云的不稳定性结构、吸积盘喷流、高速粒子的产生等等,都与磁场和等离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在天体物理或者空间物理领域,由于观测条件限制,针对这些现象的研究还不够完备。近几十年,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发展,陆续建成了强磁场装置和高功率激光装置,为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磁场与等离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环境。本论文主要针对磁化背景中的激光等离子体膨胀
石墨烯和LaAlO3/SrTiO3异质界面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兴二维电子系统。两者都具有丰富的物性,并且这些物性可以便捷地被电场所调控。由于两者均对各自的表面环境非常敏感,可以期待在两者组成的复合体系中,原有物性将被彼此通过近邻效应显著地调节,同时可能产生单一体系中无法具备的新颖物性。此外,该复合体系也是研究这两种性质迥异的二维电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极佳平台。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这种复合体系,对石
本论文主要研究具有保自由流性质的高阶有限差分加权本质无震荡(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WENO)格式的发展和应用。内容分为两太部分:(1)保自由流WENO格式及在圆柱诱导CH4/空气预混燃烧流场计算中的应用。采用保自由流5阶WENO格式求解贴体坐标变换后的多组分Euler方程组,用基元反应模型描述CH4/空气燃烧。不同于标准WENO格式通量构造方法,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对心理健康识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且传统的依靠专家的心理健康测评模式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因此本文提出基于面部、语音和步态行为特征的识别模型,实现对心理健康状态的智能化识别,以减小主观因素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本文通过使用多模态融合的方式获取综合特征,从而提高心理识别模型输入端信息的丰富度,并在特征融合时引入注意力机制给各个模态特征赋予权重以提升融合效
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计算表明极端相对论重离子对撞产生的高温环境会导致核物质中夸克和胶子的解禁闭,形成一种具有部分子自由度的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 Gluon Plasma,QGP)。QGP是研究强相互作用的理想实验室。相对论重离子对撞实验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寻找QGP,并研究它的特性。重味夸克(粲夸克和底夸克)是研究QGP早期动力学性质的一个独特的探针。由于质量远大于QC
Slice分析是单复变全纯函数理论在非交换、非结合领域的推广,经过十多年研究已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多复变函数论的slice推广却举步维艰,其本质困难在于复结构的不可交换性.本文提出分两步走来有效地解决这一困难.即首先在具有相同复结构的slice建立分析理论,然后建立表示公式并利用它将理论提升到整个空间,建立多变量的slice分析理论.全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多变量slice分析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