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梁损伤波动诊断技术与评价方法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y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合结构是目前国内大力推广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经济合理、变形性能好、刚重比大、施工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复杂空间结构、桥梁结构等领域。组合梁作为组合结构中最主要的横向承重构件,其安全性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是保证组合结构健康运营的关键。本文基于超声、声发射等波动检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从钢-混凝土组合梁局部隐蔽损伤检测与评价、初始损伤对组合梁力学性能及长期时效特性的影响、组合梁整体损伤评价和损伤模式识别等方面展开研究,发展了组合梁损伤波动诊断技术与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提出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栓钉损伤波动诊断与评价方法,发展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栓钉损伤无基线波动识别方法。进行钢-混凝土组合梁栓钉损伤波动检测试验,采用嵌入式压电智能骨料和表面粘贴式压电陶瓷两种不同传感器布设方式,分别测试了栓钉不同损伤程度对波动信号的影响,揭示了栓钉损伤超声波传播机理。构建了幅值差异指标(AVI)、能量差异指标(EVI)和小波包能量指标评价栓钉损伤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值与栓钉损伤程度均表现良好的线性对应关系。针对测点数量较少时EVI值不准确、不稳定等缺点,创新地引入迭代思想,计算改进的能量差异指标(R-EVI),发展了组合梁栓钉损伤无基线波动识别方法,实现了栓钉损伤程度的定量评价。
  (2)提出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损伤波动诊断与评价方法,发展了界面损伤区域定量评估方法。进行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损伤波动检测试验,运用迭代算法,计算了界面损伤波动信号改进的能量差异指标和小波包能量指标,准确识别了组合梁界面损伤区域,揭示了波动信号在组合梁内的传播路径和钢板内的传播机理。基于不同损伤工况下波动信号传播路径和传播时间的改变,提出用Akaike信息准则确定波达时间和波速,对组合梁界面损伤尺寸进行了定量估算,最大误差不超过8%。
  (3)提出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精细化实体滑移有限元建模方法,探究了初始损伤后组合梁力学性能退化及长期时效特性。克服组合梁实体建模时存在不规则网格划分和界面接触定义等困难,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精细化实体滑移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从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和界面滑移分布等方面揭示了不同损伤工况对组合梁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材料粘弹性徐变本构和混凝土龄期有效模量调整,发展了带损伤组合梁时变特性分析有限元模型,进行栓钉初始损伤与混凝土收缩、徐变耦合作用下组合梁长期时效特性分析,揭示了栓钉及其附近混凝土的损伤机理,提出了受损后组合梁长期性能退化预测分析方法。
  (4)基于声发射技术监测新型FRP/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损伤演化全过程,提出了临界状态预警和损伤程度定量评价方法。进行FRP/钢-混凝土组合梁损伤声发射监测试验,通过声发射能量、幅值等特征参数分析,揭示了FRP/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损伤演化机理和刚度退化全过程。基于声发射活性参数(b值)和损伤参数(D)分析,识别了重大损伤的发生,实现了组合梁临界状态预警。基于声发射信号强度分析,建立了组合梁损伤“强度分析图”,将损伤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实现了组合梁损伤程度定量评价。通过分析声发射能量与组合梁变形、应变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非线性对数拟合模型,实现了组合梁局部与整体损伤一体化监测、评价。
  (5)提出了声发射聚类参数选择方法和自适应实时聚类算法,实现了FRP/钢-混凝土组合梁损伤模式识别。针对当前聚类分析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基于拉普拉斯算子得分和香浓信息熵理论,提出了参数选择算法(LSMI);打破传统聚类算法中反复迭代的限制,引入分裂控制参数R和合并控制参数C,用于控制类间分裂与合并,提出了自适应实时聚类算法(SASC)。将提出的算法用于FRP/钢-混凝土组合梁损伤、失效模式分析,通过参数选择算法遴选出声发射幅值、峰值频率和振铃计数三个特征参数,进行了自适应实时聚类分析,有效识别出组合梁各损伤阶段的主导损伤类型,分析得到了不同损伤类型对应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从高密度城市环境的角度出发,以上海高密度地区的体育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它们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现行的更新改造策略的优缺点,借鉴既有的国内外优秀的体育建筑更新改造案例,并依托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建筑应变思维尝试对现行的更新改造策略进行优化。如何解决在紧缩城市和高密度城市环境的背景下存在的体育建筑空间利用率较低、空间品质欠佳等问题,提高体育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是本文的写作初衷。  
意大利建筑师路易吉·卡恰·多米尼奥尼(Luigi Caccia Dominioni , 1913-2016)是活跃在二战后的米兰建设中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在将近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多米尼奥尼为米兰乃至整个意大利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作品,除了建筑设计之外,他的创作活动还涉及景观、家具、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  本文从四个部分展开对多米尼奥尼的设计思想以及建筑作品的研究。  第一章首先明确了本文的
工人新村是上海市20世纪50年代之初为解决工人阶级住房问题,开始兴建的一批集合式住宅,如今的工人新村设施陈旧,户型逼仄,居住环境恶化,老龄化严重,已无法满足居民现代生活居住需求。在上海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工人新村作为一批历时半个多世纪的老旧住宅也面临着更新改造的需求。  本文选取上海市虹口区范围内现存所有工人新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基于建筑策划“群决策”方法,提出针对虹口区工人新村的更新
学位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于2016年5月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关注,目前学界对于提升体育设施使用效率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功能策划,技术研究,运营管理等方面,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对于使用效率这一数据还没有建立清晰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本文以上海四家
在机动车交通主导的当代城市空间格局中,街道已成为十分稀有的城市空间类型,在看似繁华的都市景观中,人们很难找到真正具有活力和适宜日常生活的街道。然而,在城市的另一面,那些建造年代久远的住区周边,一些自发形成的“非正式”街道却展现了另一番景象:街道两侧分布着违章的、破墙开店的商业,虽然环境品质与繁华都市格格不入,但日常生活景象却非常生动。这些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商业街道是居民为了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求而
在知识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愈发重要的背景下,知识创新活动作为将知识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及人文效应。知识创新区作为容纳知识创新活动蓬勃发展的物理空间,无论是更新改造还是新建,都受到各国政府及知识创新人才的重视。本文从知识创新区其应具备的空间构成要素及空间环境特征入手,以增强知识创新区的开放性、综合性及可持续性为目标,汲取典型知识创新区在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而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建筑学与建筑工业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从建筑的选址、设计,到建造、维护,数字技术正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建造(CAM)等方式,在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机器人强大的稳定性、极高的效率与精度是学者们一如既往热衷的话题。以数字建造(Digital Fabrication)、建筑3D打印等为典型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被广泛探索推进。  然而,在机器人在
学位
结构模态识别是通过分析测点位置处的响应数据,以获取结构的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等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模态参数。传感器布置是结构健康监测的首要环节,测点的数量和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模态识别的效果。实际测试时,经济成本、数据存储等限制使得布置传感器的数目有限,且结构某些部位无法安置传感器,无法获取完整的结构信息;此外,测量噪音污染、采样频率不足以及布置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形不符,会影响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因此,
沥青路面是高速公路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不但承受自然环境影响,同时也要受到车辆动荷载反复作用。而车辆动荷载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车辆启动及制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另外,在外界变化环境的作用下路面结构会形成沿深度分布的温度梯度及温度变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较常用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有其优点,但是也有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的缺点。基层含裂缝的沥青路面在车辆动荷载与温度耦合作用下会产生集中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空前的城市化进程,社会发展对高层建筑等高性能结构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地震、强风和爆炸等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中国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且疆域辽阔、海岸线绵长,这造就了中国地震和强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地震发生前后,震中区的大气压和大气温度等发生显著变化,进而诱发风的形成。高层建筑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