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产蛋量下降,头颈水肿和腹泻。H9亚型禽流感为低致病力禽流感,能引起少量死亡或不死亡,表现为生长障碍和产蛋量下降。禽流感病毒变异频繁,传播速度快,给疫情的防控造成巨大的困难,使世界养禽业遭受巨大损失。研究并掌握禽流感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进化规律,对有效的防治禽流感疫情有重要意义。为了掌握我国H9亚型禽流感的变异情况和流行规律,本研究从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水平上对2001年-2007年从我国部分省市的养殖场分离到的10株禽流感H9N2亚型毒株进行致病力、免疫相关性和分子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血凝特性的测定、鸡胚致病力的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的测定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测定等方法对10株禽流感H9N2亚型毒株的致病力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出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离到的6株病毒,用有限稀释法对这6株病毒进行纯化,制备单因子血清,进行双交叉HI试验,从而分析它们的抗原相关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2001年-2007年我国多个地区的这10株禽流感H9N2亚型毒株的致病力不强,其HA效价在29~210之间,对标准抗原的HI效价在11log2~13log2之间,EID50在10-5.62/0.2mL~10-8.69/0.2mL之间,其中ACSD307毒株的EID50为10-8.69/0.2mL,表出较其他9株病毒强的致病力,其他9株病毒的EID50在10-5.62/0.2mL~10-6.57/0.2mL之间。这10株病毒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差异不大,在90.0h~108.1h之间。其中ACSD307毒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最短为90.0h,说明该病毒的致病力较强;而其他病毒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都在90h以上,说明它们的致病力较弱。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分离株的抗原性有所差异但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试验选用的6株病毒的抗原相关性在0.78~0.95之间,同一病毒的单因子血清对该病毒的HI效价较高;ACHN102毒株对这6种血清的HI效价差异最小为0~1个滴度;ACTJ104毒株对这6种血清的HI效价差异最大为1~2.75个滴度。ACSD307毒株的致病力较其他毒株强而其他毒株的致病力没有大的差别,由此推测在实际生产中疫苗的选择压力下可能出现更高毒力的毒株。其次从分子水平上对这10株禽流感H9N2亚型毒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的核苷酸变异和遗传进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RT-PCR技术对其HA和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得全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1742bp左右,开放性阅读框的位置均为34~1716位核苷酸,均编码560个氨基酸。NA基因片段的大小在1442~1450bp之间,开放性阅读框的位置均为20~1420位核苷酸,均编码466个氨基酸。这10个毒株的HA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9株病毒有7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只有ACHB101在145位出现新的潜在糖基化位点。198位受体结合位点变异较多,分别有T、V、A三种情况,ACHN102的191位受体结合位点变异成丝氨酸(S),而其他毒株该位置均为天冬酰胺(N)。在NA基因可能的HB位点上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在366~373位点区域的368位变异较大,在399~404位点区域的401位的氨基酸变化较大。而且这10个毒株NA氨基酸序列存在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序列在第63、64、65位氨基酸有T、E、I三个氨基酸的缺失,这也导致61位糖基化位点的丢失。唾液酸吸附位点上有明显的突变。从整体分析,本试验分离的10株病毒的HA和NA基因变异程度不大;在遗传进化树中均属于欧亚分支中的类CBJ194亚分支,与CBJ194的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88.8%~95.8%之间;N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3.4%~97.6%之间,可能与CBJ194是由同一毒株进化而来。HA和NA基因的变异可能与疫苗免疫选择压力有关。本试验对研究禽流感病毒变异规律和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