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雷暴中复杂电荷结构的数值模拟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ucky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认识强雷暴中复杂电荷的形成过程,本文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模拟分析了STEPS计划中2000年6月29日的一次强雷暴过程,讨论了正地闪频发需要的条件,分析了电荷结构的演变特征和形成原因。得到以下结论:(1)云闪的发生需要较强的上升气流,绝大多数云闪发生的位置较高、电荷密度较大的主正负电荷区之间。而正地闪的发生不仅需要更强的上升气流,还需要云低层存在强的下沉气流,即正地闪发生在强雷暴云成熟阶段后期,对应固态降水强度最大时段。(2)当强雷暴中存在较强的上升气流,而无明显的下沉气流时,电荷主要分布在上升气流区,呈正常的三极性结构。当雷暴的强度进一步增强,且伴随着明显的下沉气流和强降水时,上升气流区和下沉气流区均有正负电荷区出现,电荷的分布开始变得复杂。此时,云内主上升气流区内的各电荷区被强上升气流抬升,短暂地呈现反三极性结构。(3)正地闪频发时间段的上升气流区中,由于强上升气流区对水汽更强的输送,在混合相态区域,有足够高的有效液水含量ELWC,非感应起电机制作用使得霰粒子在相对更低的温度下也获得了正电荷,电荷反转温度更高,形成了中部电荷密度较大、范围较深厚的正电荷区。而下沉气流区中为正负交替的五层结构,在低层区域,感应起电作用明显,下落到这里的霰粒和冰雹通过感应起电机制带负电荷。(4)由于雷暴云上部负电荷区中部分带负电荷的霰和雹粒子被下沉气流输送到低层,及低层区域感应起电机制的共同作用,使上升气流区外围的对流降水区中的霰和雹粒带上负电荷,在近地面形成一个较强的、范围较大的负电荷区。强雷暴云中下部存在的这个偶极性电荷结构为正地闪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正地闪发生阶段对应着上升气流、雹粒子体积和总闪的快速增强阶段。因此,强雷暴中正地闪的发生可作为雷暴强度及冰雹形成的一个指示因子,反极性电荷结构的出现也预示着雷暴有更强的强度和更大的灾害性。
其他文献
B物理一直是粒子物理的热门领域之一,为了配合高能物理实验的发展,要求理论工作者首先就应该对衰变道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理论预测,以期对实验有所帮助,此外,还应结合新的实验
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了如下的自治Kirchhoff型方程其中M是非退化的连续函数,N≥2.假设f是一般的Berestycki-Lions型非线性项,M满足适当的附加条件,利用变分方法,我们建立了几
复杂网络自适应同步的研究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学科领域,如工程学、生命科学、传播动力学等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具有时滞的复杂网络中,探讨了自适应同步问题。众所周知,时滞有
本文主要研究了非扩张算子不动点问题的两类混合算法、变分不等式问题与多值变分不等式问题的投影算法和分裂等式问题的自适应投影算法,分析了几种算法的收敛性。内容主要分
本文首先根据上解与下解的新定义与Schauder不动点定理研究了三阶两点边值问题x’’’(t)=f(t,x,x’,x’’), x(a)=A,x’(a)=B,x’(b)=C的解的存在性,得到了一系列新的有价值
本文首先提出并证明了在Lipschitz连续强单调条件下逆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然后,利用逆变分不等式与变分不等式的等价性,给出了求解逆变分不等式的双循环算法和松弛
本论文提出两类新算法来研究非扩张映像不动点问题.首先提出一个修正CQ算法的交替投影迭代算法,这个新算法避免了在复杂闭凸集上投影算子的使用.然后,提出另一个新算法:广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指数除数函数P(n)在全立方数集上的均值问题。论文主要运用三维除数问题及Perron公式,得到了该均值问题的渐近公式,丰富了关于指数除数函数性质的结果,并对其
在描述随机动力系统的渐近行为中,随机吸引子是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主要研究随机Ginzburg-Landau方程在有界区域和无穷格上的随机吸引子的存在性.论文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
近几十年,随着大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快速的发展,复杂网络的研究受到不同科学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复杂网络涉及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互联网、电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