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P1及MYLK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elif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癌中发病率及死亡人数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部位在颌面部,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及放化疗或者联合治疗,术后生存率不理想且副作用明显,因此,通过进一步研究寻找预测OSC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WIP1是一种2C型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由PPM1D基因编码翻译,在细胞DNA损伤修复中起抑制作用,研究发现WIP1在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癌、肝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且与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但WIP1在OSCC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尚未见报导。MYLK3是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家族中的一员,研究发现其在肝癌及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其在OSCC患者中的表达增高,且与OSCC的发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目的:研究WIP1在正常口腔黏膜及O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分析其与MYLK3在OSCC中的相互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为OSCC的治疗及预后寻找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WIP1及MYLK3在正常口腔黏膜及OSC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WIP1与MYLK3表达的相关性。本研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收集2010年至2020年OSCC患者石蜡病理标本65例,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对照组:收集行牙槽外科手术患者的正常口腔黏膜标本30例。为统计学方便,将未分化及低分化归于低分化组,将中分化及高分化归于高分化组;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WIP1及MYLK3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OSCC中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WIP1主要在细胞质表达,少量在细胞核表达,MYLK3主要在细胞质表达;两者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两者在正常口腔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48%vs.20%;35%vs.1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P=0.001)。2.WIP1及MYLK3在低分化OSCC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两者在高分化OSCC中的表达强度;两者在低分化OSC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两者在高分化OSC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87%vs.46%;67%vs.26%),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3.WIP1及MYLK3在伴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两者在无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90%vs.40%;80%vs.27%),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4.WIP1及MYLK3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1,P=0.000);两者在高分化和低分化OSCC患者中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r=0.798,P=0.000;r=0.550,P=0.034);两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中表达具有相关性(r=0.702,P=0.024)。结论:1.WIP1及MYLK3均与OSCC的发生及发展相关2.WIP1及MYLK3均与OSCC患者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3.WIP1是OSCC发生、发展及转移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靶点。4.WIP1在OSCC中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MYLK3的相互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浆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联合脂代谢指标建立诊断模型,明确其诊断NAFLD的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及体检中心经超声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 Scan502)检测(部分患者行肝穿活组织学检查)确诊的NAFLD患者225例,健康对照10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外
学位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非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肾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炎症因子与肾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改善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1年0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确诊的CKD5期非透析患者100例,其中原发病糖尿病肾病患者36例,原因不明患者33例,慢性肾小球肾
学位
目的:探究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合并肌少症(Sarcopenia)的发生率,筛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合并肌少症的MHD患者予以早期干预,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自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共109例,通过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并查阅患者
学位
目的:内瘘优先(Fistula first)是血液透析患者选择血管通路的原则,国内外已有多个指南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首选的血管通路类型。然而AVF通畅率并不理想,1年通畅率约为60%,2年通畅率约为51%,邻近吻合口静脉狭窄是内瘘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内膜增生是其主要的组织学表现。目前研究认为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肌成纤维细
学位
目的:明确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病理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1例,健康对照组57例。同步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常规及血清生化学检测结果;血浆HO-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依据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肝硬度值(LSM)进行肝纤维化(S1-4)分期。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学位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之间的差异;探究中
学位
目的:研究直接抗病毒药物与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细胞癌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以来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DAAs组和PR组。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均衡两组间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发生率,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
学位
目的: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患者因严重免疫功能受损易合并感染相关并发症。感染亦可同时作为诱发ESLD发生及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关键因素,尤其真菌感染者往往病情更为危重,引发更高的病死率。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ESL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us,IPA)患者的临床资料,阐明ESLD合并IPA
学位
目的:本实验目的是通过测试对离体牙设计不同粘接间隙时玻璃陶瓷全冠固位力,探讨分段粘接间隙对全瓷冠固位力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椅旁CAD/CAM设计制作全瓷冠修复体提供实验数据。方法:筛选并选取因正畸要求拔除的大小、形态接近的6颗第一前磨牙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全瓷冠牙体预备的标准由同一位医生进行牙体预备,预备体完成要求达到各轴壁高度及聚合度一致,包埋,翻制超硬石膏预备体模型6个,通过数字化扫描的方法获得数
学位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确诊和治疗的479例HBV相关HCC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持续NAs治疗组222例,HCC治疗后NAs治疗组257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