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以Y公司为例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0年到2021年中央连续出台多份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制度文件,据2020年审计署公布的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2020年共针对1.8万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700多亿。从近年来中央关于国家审计的通知和规定文件中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以人为“本”,以任期为审计时间范围对被审计对象在工作绩效、履责等方面做出评价,其目的在于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履职尽责、确保担当作为。但是在地方上,国有企事业单位数量较多,在任以及离任领导干部数量更多,地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无论是审计工作任务量还是质量把控方面,整体工作压力较大,对此,不少地方政府采用外聘的模式,由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参与企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据此,本文试图通过一具体审计案例研究,对地方国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进行梳理,发现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限于政府审计的公开性低,本文从具体审计案例出发,站在注册会计师视角对审计过程中各项细节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后续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更有助于未来审计实务中高质量审计工作的开展。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在阐述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对经济责任审计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聚焦于Y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案例对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聚焦于Y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并以审计从业者的视角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全方位梳理,内容上更为具体,同时也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本文先从经济责任审计概念和理论等角度出发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理论探讨,首先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概念和相关主体概念,并就经济责任审计中受托责任内涵进行分析,并结合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活动中的各项职能,对其预防、发现和抵御问题作用进行挖掘,同时考虑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各责任主体之间联系,分析其在权力制衡方面的作用机制;接着又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变迁背景、近年来审计结果等角度分析宏观层面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认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审计时效性和政策导向性,审计要求及审计标准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审计从业人员需要有较高的从业素质,并且审计工作自身较为繁琐,凸显出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审计评价环节可能忽视了评价客观性以及针对性等问题,以及最后审计结果运用环节可能存在滞后性、追究力度弱、透明度低等问题;再接着又以某一具体审计案例——Y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为基础,对经济责任审计从审计业务承接,到审计过程开展,再到审计结论及建议等全部环节进行剖析,就具体案例过程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发现:(1)业务承接过程中对承接业务主体资质以及审计工作压力的考虑欠缺,(2)审计实施计划制定过程中无较多实质性内容,整体不够详实、计划工作不够周全,(3)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经营情况考虑有所欠缺、内控测试不到位等,(4)审计结论及审计评价环节评价力度难以把控、审计建议针对性较弱、责任观念不强等;最后针对案例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1)合理统筹安排审计资源;(2)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3)进一步细化审计内容;(4)建立健全审计评价体系;(5)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制度。本文主要聚焦于某一地方国企具体案例,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从地方多案例展开,分析同一区域不同国企、同一区域不同承做方式(对外公开招标或政府审计局承做)、不同区域地方国企以及中央与地方国企之间经济责任审计的差异,或是更进一步,以第一人称参与地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角度进行审计实务研究,为审计法律层面建设、审计技术开发运用、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等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经济主体,其环境责任行为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超额利润差,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为获取资本收益进行金融化,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苗头,产业资本大量流入金融、房地产领域,导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难以推进。本文首先在梳理国内外企业金融化和环
学位
物质性是当代西方媒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理论家们思考数字时代、考察技术媒介、分析传播场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之一。但在文学研究领域,文学性与物质性总是二元对立,文学世界是一个与物质世界对立而生的情感空间,这一观念使得物质性问题成为文学研究的盲点。在此背景下凯瑟琳·海勒探讨了文学的物质性取向,并对文学物质性问题进行本体论的研究。受物转向思潮的影响,海勒拒绝物质性与文学性的二元对立思想,认为物质性
学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于货币、股票、利率、贵金属等传统金融产品,并且以自身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的新型金融交易工具——期货、期权,经历了一个从诞生到迅速发展的过程。金融衍生品以其特有的信用交易以及套期保值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推动力。其中期权因其和其他衍生品不同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套期保值、杠杆投机等方面。同时,现有文献中对于股票的横截面收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学位
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进入违约常态化,“刚性兑付”已经不复存在,信用评级作为衡量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受到众多投资者与监管机构的重视。信用评级能够解决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增量信息。其中,主体信用评级由于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长期信用风险,是包括投资者在内众多市场参与者更为关注的对象。随着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不断发展,拥有资质的评级机构越来越多,信用评级质量问题浮出水面。近年来,
学位
主体作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命题之一,是人们在逐步感知、认知外部环境过程中不断建构起来的自我。作为主体物理维度的身体,以及主体精神维度的意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主体的感知和认知层面的建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作为一个关键因素日益参与到主体的建构过程中,凭借发达的生物医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改写着主体的身体和意识,带来感知主体的混乱以及认知主体的动摇。不过碍于社会现实的约束,很多技术只
学位
布莱希特是二十世纪一位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著名戏剧家,其戏剧理论与戏剧实践带有革命倾向,在戏剧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技术”入手,阐述布莱希特利用新的戏剧技术创造新的戏剧形式。这种戏剧形式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式的传统戏剧的羁梏,实现了戏剧审美与教育的双重功能。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中技术问题的提出。首先,在法西斯的残酷统治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走向科学的艺术是布莱希特在政治思
学位
段位性作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形式特征,作为诗歌叙事学领域的核心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将诗歌分成线、空间和可能意义的离散片段的方式——来看待诗歌,同时,特别强调换行、换节、句法选择等多种对诗歌成分进行选择、部署和重组的操作。本文主要关注现代汉诗文本的三大要素:段位性、叙事性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评估段位性时,本文主要关注它在视觉上、听觉上、语义上以及意象层面的形式特征;在评估叙事性时
学位
本文从信息网络的角度关注了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互动带来的股市波动。许多研究认为,网络在金融市场信息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社交网络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基金网络成员存在某种信息交流方式,通过信息共享和普遍的社会学习,一种策略或观点会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播,进而对其他成员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网络效应。而信息网络对资产价格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网络成员间的信息互动会通过交易行为最终延伸到
学位
在德勒兹的哲学探讨中,文学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强调文学与哲学的互动,在文学中获得思想灵感,以求解决哲学困境。在德勒兹看来,文学就是划出“逃逸线”,其价值在于解放生命、赋予生命全新的可能性。本文以德勒兹“逃逸线”理论为研究对象,旨在厘清“逃逸线”思想的内涵从而感受德勒兹解构主义文学观的魅力,共分三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围绕德勒兹“逃逸线”理论的生成展开。首先介绍理论基础:“逃逸线”理论强调欲望的
学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英国青年亚文化兴起,其惊世骇俗的风格和模糊不明的表意吸引了社会大众和文化研究学者的注意,伯明翰学派是对其研究影响最大、成果最丰富的学派,迪克·赫伯迪格作为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同样将青年亚文化作为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并对其做出诸多理论贡献。其中身份认同问题是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之一,也贯穿在赫伯迪格理论始终,他为青年亚文化理论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了不同维度的解读,赋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