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骚体文学的政治抒情特征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eng20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晚明骚体文学政治抒情的情感类型分为四类,分别是晚明文人对朝政废弛的失望之情,士不遇的苦闷抑郁,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愤慨和对苍生百姓的悲悯。具体来说,晚明腐朽的政治主要由昏君庸主和奸邪小人造成,因此骚体文学的政治抒情中常见文人对庸君的怨愤与对群小的痛恨之情。“士不遇”是古代文人的普遍遭际,这类抒情最大的特点就是文人关注到自身的政治经历与情感需求,因而政治抒情带有个体化抒情倾向,其中的抒情又包括文人在初入仕途时对政治理想的高扬与期待,理想落空甚至不断遭受打击与挫折之后的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有一部分文人在看透了晚明混乱龌龊的政治斗争后,对政治心生厌倦,从而生发对自由与归隐的向往。不仅如此,晚明文人在关注朝廷政治与自身仕宦经历之余,还将视野转向黑暗的民间社会与困苦不幸的苍生百姓,给予普通人民真挚的同情与悲悯,体现出晚明文人对民生的重视。本文还对晚明骚体文学政治抒情背后蕴含的思想特征进行了探究,晚明骚体文学的政治抒情分阶段呈现出以情为本,个体化情感的解放和以理约情的思想特征。这些思想特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晚明政治环境的影响,又受到当时经济发展,士人心态等多方面影响。其中,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晚明社会思潮和主要思想,晚明逐渐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的阳明心学,所倡导的“重真情”思想影响了晚明大批文人,而在阳明思想之外,又有两次复古思潮和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重情说”等许多思想和分支,它们均对晚明文人骚体文学的政治抒情中蕴含的思想特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最后,本文对晚明骚体文学的艺术特征进行讨论与研究,晚明骚体文学总体上呈现出三大艺术特征:意象选材的拓展,体式的多样化和语言风格的慷慨深沉。具体来说,晚明骚体的意象既有对原初骚体“香草美人”传统的继承与新发,又有俗化意象和凶兽类意象的大量新增,显出晚明骚体在意象选材上的拓展与新创;晚明骚体在体式上继承了原初的《离骚》体、《九歌》体、《橘颂》体和楚歌体,以及后人新创的混合体式;晚明骚体语言风格的慷慨深沉主要体现在大量感叹词,叠词的使用和以文学化语言为主的骚体文本语言。晚明骚体文学艺术特征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使文人胸中的政治抒怀意得到了更加妥贴而激切的表达,使晚明骚体的政治抒情显得更为激情澎湃,深婉动人。
其他文献
李陈玉明末为官,忠君爱民,政绩斐然。明亡入清后,便隐居不仕,著书山间,其间仅用三十日便一挥而成《楚辞笺注》。受当时个性解放思潮与经世致用风气的影响,他有感于前人不正注疏之名,不解屈子之性情,不疏纯忠至孝之意,愈加解坏楚辞,便以“笺”——“以作者为我注脚”为上上人语,“注”——“句栉字比”为下下人语,以字词训诂为基础,阐明大义为目的,申发性情为追求,笺注详略相参,共同解明楚辞。《楚辞笺注》展现了李陈
学位
桐城派起于康熙年间,此后绵延二百余年,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学术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末代宗师,吴汝纶的古文成就尤为值得关注。故本文选择以吴汝纶古文为研究对象,以《吴汝纶全集》中收录的四卷文集为基础,集中探讨其文学思想的渊源、古文创作的内容、古文理论以及其在晚期桐城派流变和近代文化转型中的作用。吴汝纶的文学渊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长环境和交游对象密切相关。西风东渐使中国社会在教育制度、学术思潮等方面产生
学位
唐代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范围大致包括今东三省、河北东北部以及京津等地。东北地区的山水、地名、历史遗迹、历史传说等意象经过诗人的主观选择和提炼加工,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而是具备了点、线、面三维的结构体。这些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深沉的历史底蕴。本文选择唐诗中的东北意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全面搜集和分类整理全唐诗中关于东北意象的诗歌作品,选取兼具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与诗性特征的典型意象进行探
学位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诗人,后世诗论家对其诗歌多有论述。其中清代诗论家对范成大诗歌的研究呈现出集大成的特征,包括对范成大诗歌渊源、风格、题材、体裁等多方面内容的评论,具体的论述主要存在于清代诗话作品中。清诗话对范成大诗歌的接受,大致可以从四个视角进行阐释。其一,从诗人流别的角度论述范成大诗歌渊源。以贺裳为代表的宗唐派,视范成大为“唐音”,认为范成大诗歌渊源可以溯源到唐代的“元、白”。以宋荦为代表的宗宋派
学位
寿鉨作为活跃在民国时期旧京文坛的重要词人,其词创作品及词学理论对晚近词坛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寿鉨词及词学理论对深入了解寿鉨其人其事、其词作内容、词学主张以及探索民国词及词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寿鉨的生平、品貌个性及交游状况出发,对其词及词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寿鉨生于晚清民国,时局动荡,又深受新旧文化交替的冲击和洗礼,复杂的环境影响着寿鉨的创作和词学思想,这些在其作品中都可窥见。作为旧式文人
学位
关于王安石古文的鉴赏评点历史悠远,文学品评下可以关涉到他本人的政治宏图、哲学思想、人格理念和古文创作要旨特点等方面。本文立足于刘熙载对王安石文“长于扫”的评价,《艺概·文概》曰:“介甫之文长于扫,东坡之文长于生。扫故高,生故赡。”(1)在对“扫”这一不成熟的文学批评关键词解读的基础上,对以上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分析“扫”字“摒除”内涵与王安石人物内核的一致性。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第一,人物身
学位
韩柳并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产生、定型、发展经过了较长的时间。韩愈和柳宗元的交游以及他们在道德认知、古文理论等方面的共同点是韩柳二人能够并称的基础。刘禹锡对柳集的整理,为柳宗元的接受奠定了文献基础,也是韩柳并称形成的必要条件。韩、柳、刘三人的友谊为韩愈和柳宗元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对韩柳并称有推动作用。晚唐杜牧有感于韩柳中唐改革的实践性,在情感方面与韩愈和柳宗元有联系,最终正式提出了韩
学位
曲调《采桑》源远流长,本文旨在厘清其发展情况。因此从曲调《采桑》的来源、乐舞风貌、体式演变以及主题声情方面来分析研究。第一章考证曲调《采桑》的渊源。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曲调《采桑》的来源考辨,即考证曲调本事。通过对比分析其与民歌采桑的生产活动、古相和歌《陌上桑》以及西曲《三洲曲》的关联。从中可以得出曲调《采桑》源于民歌采桑劳动。第二节对曲调《采桑》别名加以论述。其中词调《采桑子》常见的别名主要有《
学位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南宋时,诗论家就已经开始对陆游诗歌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到清代,“诗话”这一文论体裁更加系统完整,涉及陆游的诗话著作数量更丰富,内容更全面。诗论家从知人论世、师承渊源、技法风格等研究角度入手,对陆游诗歌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观点展开了批评。在清代唐宋诗之争的语境下,宗唐派、宗宋派以及兼宗唐宋的调和派等不同流派的诗人对陆游的评价呈现出了不
学位
《甘州》曲调,源于边地,唐玄宗时期进入宫廷成为著名的教坊大曲,后历经唐宋、金元、明清数代而未消歇,具有乐舞、曲辞等多种艺术形式,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曲调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将从曲调渊源、乐舞风貌、曲辞体式三个方面对《甘州》展开研究。第一章考证《甘州》曲调渊源。本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辨析《甘州》调名本事,主要从地理之“甘州”和曲调之“《甘州》”两个方面入手,其来历本事源自于地名,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