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中肠蛋白质组学分析及3个UGT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re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在生产性能和抗性等方面仍明显不如桑叶育,而全龄饲料育工厂化养蚕是未来蚕业的发展方向。使全龄人工饲料的家蚕饲育成绩到达或接近全龄桑叶育水平,是当前的主要研究目标。人工饲料和桑叶中的营养成分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家蚕生长发育和茧质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利用i TRAQ技术对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中肠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显著差异蛋白,采用分子对接手段,选定与UGT40B4、UGT340C2、UGT40A1蛋白稳定结合的抗营养因子,研究了3个UGT基因在添食不同抗营养因子后的差异表达变化。本研究有望对今后的家蚕中肠中UGT基因功能研究和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5龄第4天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中肠的蛋白质组学差异,二级谱图总数为543048,鉴定出37893个肽段和5468个蛋白。以人工饲料育家蚕中肠为试验组,桑叶育家蚕中肠为对照组,共鉴定出564个上调蛋白,400个下调蛋白。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离子结合、含氧酸代谢和有机酸代谢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发现,其主要参与了代谢通路、吞噬体、丙酸代谢和半乳糖代谢等通路。这些结果表明,饲料的差异能够显著影响家蚕中肠的消化、代谢和免疫相关蛋白质的表达。q RT-PCR验证分析显示,UGT40B4、UGT340C2和UGT40A1等9个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和蛋白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2.对UGT40B4、UGT340C2和UGT40A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存在典型疏水区域和典型跨膜结构域,其中UGT40A1蛋白存在2个典型疏水区域和2个典型跨膜结构域。同源蛋白比对和进化分析揭示,家蚕UGT40A1蛋白与野蚕UGT2C1蛋白同源性最高;家蚕UGT40B4蛋白与家蚕UGT340C2蛋白同源性最高,与家蚕UGT340C1蛋白同源性较高。3.利用q RT-PCR技术进行家蚕龄期表达谱和组织表达谱分析,在龄期表达谱中,UGT40B4基因在家蚕1龄和4龄的相对表达量较高,UGT340C2基因在家蚕2龄和3龄相对表达量较高,UGT40A1基因在家蚕4龄和5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组织表达谱中,UGT40B4基因在家蚕的马氏管和中肠中相对表达量较高,表明该基因可能与家蚕消化代谢相关;UGT340C2基因在家蚕的表皮和中肠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可能与家蚕消化代谢和表皮构建相关;UGT40A1基因在家蚕表皮、马氏管、丝腺和头部中相对表达量都较高,可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4.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蛋白质-化合物分子对接,结果表明,UGT40B4、UGT340C2和UGT40A1蛋白与异黄酮、鞣酸和阿拉伯木聚糖的结合能力较强,都存在稳定氢键,能够形成稳定结合,具有相互作用的理论前提。5.添加大豆异黄酮、鞣酸和阿拉伯木聚糖饲育家蚕试验表明,3个UGT基因在添加大豆异黄酮的试验组中显著高表达,其可能与大豆异黄酮的代谢过程有关;鞣酸能够诱导UGT340C2基因表达,推测它与鞣酸代谢过程相关;UGT340C2和UGT40A1蛋白在添加阿拉伯木聚糖的试验组中显著高表达,它们可能与阿拉伯木聚糖代谢过程相关。6.半合成饲料中添加0.1%和0.4%含量的大豆异黄酮,降低了盛食期家蚕体质量,影响家蚕生长发育;添加大豆异黄酮试验组的蛹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说明在饲料中添加大豆异黄酮能够增加蚕蛹体质量。家蚕盛食期蚕体质量调查和茧质调查显示,人工饲料和桑叶中的鞣酸对家蚕生长发育和家蚕结茧过程存在不利影响;适量的阿拉伯木聚糖对5龄家蚕生长发育和茧质具有有利影响;高含量的阿拉伯木聚糖会对家蚕产生毒害作用,影响家蚕生长发育。综合本试验结果,人工饲料中的大豆异黄酮、鞣酸和阿拉伯木聚糖是UGT40B4、UGT340C2和UGT40A1蛋白在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中肠蛋白质组学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原因。这3种抗营养因子会对家蚕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推测这3个UGT蛋白参与家蚕中肠中大豆异黄酮、鞣酸和阿拉伯木聚糖的代谢过程,其代谢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水貂出血性肺炎是危害水貂的重要疫病,给水貂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早期研究认为水貂出血性肺炎是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感染引起。但近十年研究表明,P.aeruginosa单一感染水貂时,致病性并不强,很难诱发水貂出血性肺炎。H9N2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ce A virus,IAV)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在水貂群中广泛存
学位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一种禽反转录病毒,感染禽群后主要引起禽群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频发,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致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控措施。Exosome是活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可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通过蛋白质、m RNA、RNA、脂类等物质的交换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在反转录病毒逃
学位
动物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Cogni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CDS)是以猫狗等动物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聚集及微管结合蛋白tau磷酸化为最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该疾病的研究很少,且无法治愈,但如果及时发现可以用药物、营养手段来改善患病动物的大脑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改善猫犬的CDS症状尤为重要。目前尚无CDS的
学位
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like receptor,RLR)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哺乳动物RLR家族已经鉴定出了3个成员,分别是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ed gene-I,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
学位
禽白血病是由逆转录病毒科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疾病,给全球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病毒囊膜糖蛋白的特性不同,可将ALV分为A-K共11个亚群,其中J亚群ALV(ALV-J)被认为是对我国养禽业危害最为严重、流行最为广泛的病毒亚群。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是ALV在鸡群中传播的重要途径,接种了污染ALV的疫苗也是造成该病传播的途径
学位
山东省是畜禽养殖大省,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但这伴随着养殖污染物的大量产生,尤其是猪牛等大型动物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内含病原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重金属(Heavy metal,HM)等污染物,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威胁。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内47个常规奶牛养殖场和48个常规养猪场作为采样点,采集了养殖废水样本。分离并用微生物质谱仪鉴定了废水样本中的E
学位
K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K,ALV-K)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其从我国各地品种鸡中最先检出,对我国种禽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与药物治疗该病,因此要加大对其检测监控力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因其效率性、方便性和灵敏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ALV检测。Gp85是不同亚型抗原检测的位点。已有针对其他亚型的抗原检测方法,但通过应用
学位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是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在家禽养殖场中广泛存在,引发家禽的坏死性肠炎(NE),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污染禽产品,危及食品安全,导致人类的食物中毒。禽产品的产气荚膜梭菌污染来自屠宰和产品加工等环节,存在沿食物链传播给人类的风险。中国是养鸭大国,也是鸭产品消费大国。探究产气荚膜梭菌沿鸭养殖链的流行特点和传播规律,以及在不同养殖模式下从养殖阶
学位
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感染宿主后可建立和保持终身潜伏感染,引起免疫抑制,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MDV编码的部分miRNAs在调控病毒潜伏感染、致肿瘤发挥关键作用,其中Meq基因簇、Mid基因簇miRNAs已经证实具有致癌、抑癌作用。然而,MDV编码的潜伏相关转录子(Latency associated transcript,LAT)基因簇m
学位
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数量庞大,广泛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但由于MYB类转录因子不同家族成员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存在复杂多样性,MYB转录因子的生物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仍然不清楚。我们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桑椹的转录组分析,发现一种与拟南芥At MYBS1高度同源的MYBS1转录因子在不同发育时期桑椹中的表达存在差异。由于不同发育时期的桑椹含糖量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桑椹的糖代谢过程中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