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和小鼠弓形虫病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ta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病是引发绵羊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感染途径是采食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水、饲草的水平传播和妊娠期母羊的先天性垂直传播。本研究于2017年至2019年共收集了166只绵羊心脏。分离出11个活弓形虫虫株(TgSheepCHn3~TgSheepCHn13),均从MAT滴度≥1∶100的绵羊心脏获得。在1∶100的抗体临界值下,25.3%(42/166)的羊心血液中发现弓形虫IgG抗体。对67个MAT效价为1∶25的心脏组织进行胃蛋白酶消化,7.5%(5/67)的心肌消化液检测到弓形虫核酸。11个弓形虫分离株对小鼠均可形成大脑包囊,呈非致死性。PCR-RFLP结果显示,7个分离株属于ToxoDB#2,4个分离株属于ToxoDB#4。
  2019年采集7只母羊的血液及其流产胎儿11只,血液采用MAT方法检测弓形虫抗体,PCR检查胎儿各个脏器,石蜡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母羊和胎儿的血液弓形虫抗体都为阴性,72.73%(8/11)胎儿的组织中检测到弓形虫SAG1,病理组织显示11只流产胎儿都为活胎,各个脏器都有不同程度出血、淤血和水肿。结果表明,母羊在妊娠后期严重感染弓形虫,弓形虫可通过脐带和胎盘传播给胎儿。
  为研究弓形虫感染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104个绵羊源弓形虫TgSheepCHn1(Chinese1)速殖子,分别采集弓形虫感染后2d,4d,6d,8d,10d(days post infection,DPI)和6周的小鼠生殖器官和副性腺,血清检测睾酮含量,采用H&E和IHC染色方法分析生殖系统的病理损伤情况和弓形虫的分布。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雄性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睾酮含量先增加,8DPI后减少。6DPI后,小鼠生殖器官出现病理损伤,特点为副性腺>生殖器官。6DPI后,在各器官均可观察到弓形虫,多分布在被膜疏松结缔组织和间质,且随感染时间延长,弓形虫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小鼠感染弓形虫,对睾酮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虫体可侵入雄性生殖系统和副性腺,并引起损伤,推测弓形虫急性感染可减弱雄性动物生育功能,并可能通过精液传播。
  为探究弓形虫是否经乳汁和胎盘感染胎儿,以弓形虫慢性感染的雌性BALB/c小鼠建立研究模型,建立乳汁和胎盘传播试验。试验A:采用MAT检测1-6月龄幼鼠血清中弓形虫抗体,1月龄幼鼠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高达97.83%(45/46),感染弓形虫幼鼠和未感染幼鼠两月龄时的抗体转化有显著差异(P<0.001),3月龄时,未感染幼鼠的母源抗体完全消失,感染幼鼠的抗体增加或保持不变。A试验亲代哺乳喂养的幼鼠弓形虫垂直传播率为19.57%(9/46)。在试验A中,感染Me49虫株的小鼠和未感染小鼠携带母源抗体比与其他两组(TgCatCHn4,TgMonkeyCHn1)相比抗体滴度更高。试验B通过PCR和小鼠生物学鉴定测定弓形虫经胎盘的传播比率,为16.35%(17/104),推测母乳传播率为3.22%。本试验共繁育150只小鼠,弓形虫垂直传播率为17.33%(26/150)。
其他文献
绵羊是一种皮毛肉兼用型经济动物,随着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病原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多发,虽然抗生素或化学药物能预防和治疗这些疫病,但长期使用一方面会破坏动物胃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胃肠道菌群紊乱,另一方面会使动物机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微生态制剂被畜牧行业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广大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有着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仅能够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学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组蛋白和染色质的结构,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细胞增殖分化、器官正常生长和发育。病毒依赖组蛋白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调节组蛋白结构进而调控其基因表达。然而目前尚无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之间关系的报道。基于此,本试验首先通过HDAC1抑制剂TSA处理PK15细
抗菌药是人类和动物抵抗细菌、病毒等引起感染的重要武器,为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减少养殖业损失提供了保障。抗菌药的不合理、不规范使用,导致大量耐药细菌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共同持续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黏菌素是临床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有效手段,可转移、可突变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发现,限制了黏菌素的使用。养禽业是我国的养殖支柱产业,食品动物尤其是鸡的安全,
蛋鸡的产蛋性能与卵泡发育密切相关,卵泡发育的全过程都伴随着颗粒细胞的生长。卵巢颗粒细胞在调节蛋鸡卵泡发育、成熟和闭锁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探讨褪黑素-卵巢颗粒细胞-产蛋性能的关系,本研究采取体外和体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褪黑素对鸡卵巢颗粒细胞的抗氧化性能、抗凋亡性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鸡卵巢颗粒细胞的培养与鉴定。结果显示:在M199基础培养基+1%ITS+1%双抗的培养体系中
学位
现代化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集约化的生产管理,使得引起家禽应激反应的因素更加复杂。适度的应激能增强家禽的免疫能力,但是过度的应激则会对家禽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家禽发生应激性免疫抑制(Stress-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SIS)。SIS降低家禽机体免疫功能,引起很多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长期以来,尽管科研工作者和家禽生产者在生产应激防治方面进行了大
学位
黏菌素(Colistin)属于阳离子多肽类抗菌药物,是世界公认的治疗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近年其耐药性世界范围内日益增长,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关黏菌素耐药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诸多进展,已报道的机制包括:染色体介导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CSs)PhoPQ和PmrAB、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尚未阐明分子机制的主动外排系统等。TCSCpxAR是革兰氏阴性菌中常见的双组分
学位
毕氏肠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是两种重要的人兽共患肠道寄生原虫,感染宿主广泛,可感染鼠、人等多种哺乳动物,引起腹泻等临床症状。受污染水源或食物被摄入常导致毕氏肠微孢子虫病和隐孢子虫病暴发。鼠体型较小,活动范围广泛,容易携带包括毕氏肠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在内等人兽共患病原,并可通过粪便污染水源造成寄生虫传播。实验鼠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实验动物携带人兽共患病原将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和饲养者生命健康,也可造成实验
空肠弯曲菌(C.jejuni)和结肠弯曲菌(C.coli)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和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导致雏鸡、仔猪、绵羊等流产,还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导致人的急性胃肠炎及神经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近年来,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中,导致我国畜禽源弯曲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耐药弯曲菌的产生及传播将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开展畜禽源弯曲菌耐药机制研究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
学位
多重耐药(MDR)菌的出现和流行及新型抗菌药的缺乏使世界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与抗菌佐剂联用以恢复原有抗菌药的活性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鉴于外排泵和细胞膜通透性在先天和进化耐药性中的作用,我们选择了毒副作用小的植物源外排泵抑制剂小檗碱(BBR)和膜通透性促进剂EDTA,以探讨两药联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黏菌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机制。通过PCR技术、质谱分析分离鉴定出鸡源沙门菌9株、大肠杆菌19株;
学位
近年来,同时检出blaCTX-M和mcr-1的大肠杆菌不断被报道,但河南省鸡源大肠杆菌中有关两者的遗传背景及散播机制尚不明晰。因此,本试验以河南省同时携带blaCTX-M和mcr-1的鸡源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其共同传播机制,为临床防控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本试验在14株鸡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检测到12株受试菌同时携带blaCTX-M和mcr-1,其中9株受试菌筛选获得同时含有blaC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