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激活酶UBE1和UBA6调控心肌钠离子通道Nav1.5的泛素化及表达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s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心肌钠离子通道的α亚基Nav1.5由SCN5A基因编码,该基因位于染色体3p21的位置,Nav1.5产生的内向钠电流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起始、传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SCN5A基因突变或Nav1.5表达异常导致多种心律失常的疾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家族性心脏传导障碍、家族性房颤及扩张型心肌病等。之前研究人员运用遗传学、电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Nav1.5表达异常会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脏形态学的变化,但由于各种疾病临床症状的异质性,以及病人遗传背景和环境变化等综合原因,使治疗与Nav1.5有关疾病变得困难重重,因此深入了解Nav1.5表达分子机制的调控对发展新的治疗思路是非常有作用的。
  泛素是一个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质,是翻译后蛋白质降解的标志性分子。泛素分别通过E1激活酶、E2结合酶、E3连接酶催化的级联反应,共价结合到底物蛋白质的赖氨酸上。在此过程中,泛素首先被E1激活酶激活,之后转移到E2结合酶上,随之E3连接酶与E2结合,此时底物的赖氨酸与泛素羧基末端形成异构肽,经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底物最终被泛素化进而被降解。泛素化对蛋白质的定位、运输和被调控蛋白的识别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和稳态。离子通道的泛素化能调控其转运与降解,进而直接影响电信号的传递,因此深入了解Nav1.5泛素化机制对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或心衰等疾病提供思路。在人类基因组中,有超过600个E3连接酶和40多个E2结合酶,我们实验室最近报道了一个能使底物SUMO化的E2结合酶UBC9,它能调控Nav1.5的泛素化。此外,我们实验室及其他研究人员之前也发现Nedd4-2能作为E3连接酶调控Nav1.5的泛素化过程。
  到目前为止,Nav1.5泛素化途径尚不完整,部分关键步骤需进一步明确,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起始Nav1.5泛素化的E1激活酶。现如今,人类基因组中发现的E1激活酶只有UBE1和UBA6两种。于是,我们首先在稳定表达Nav1.5的HEK293/Nav1.5细胞和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中分别过表达UBE1和UBA6,发现Nav1.5的表达水平和电流密度显著降低,相反,敲低UBE1或UBA6显著增加Nav1.5的表达和电流密度。在HEK293/Nav1.5细胞中,无论过表达UBE1或UBA6,均能增加Nav1.5的泛素化,但这种调控在同时敲低UBC9的表达后就消失了,以上结果说明UBE1和UBA6均可通过UBC9调控Nav1.5的泛素化。之后,我们在HEK293/Nav1.5细胞中同时敲低UBE1和UBA6的表达,发现Nav1.5的蛋白水平比单独敲低UBE1或UBA6增加的更为显著,这一结果说明UBE1和UBA6在调控Nav1.5的泛素化过程中发挥着协同合作的效应,然而同时过表达UBE1和UBA6,这种协同效应表现的并不是很显著。有趣的是,在HEK293/Nav1.5细胞中分别转染一定浓度梯度的UBE1或UBA6的表达质粒,发现Nav1.5表达水平随UBE1或UBA6表达质粒浓度梯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说明UBE1和UBA6对Nav1.5的调控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最后,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Nav1.5的两个泛素化位点,K590和K591,当这两个位点的赖氨酸K突变为丙氨酸A时,UBE1和UBA6对突变型Nav1.5的表达和电流密度的调控就消失了。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UBE1和UBA6均为起始Nav1.5泛素化的E1激活酶,并通过UBC9调控Nav1.5的表达及泛素化,而且UBE1和UBA6在调控Nav1.5的表达上均具有剂量效应和协同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找出了UBE1和UBA6调控Nav1.5泛素化的作用位点,分别位于Nav1.5上第590位和591位的赖氨酸。本研究首次揭示了UBE1和UBA6对离子通道泛素化调控的机制,使我们从分子层面更深入了解Nav1.5的表达调控。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绘画流派色彩纷呈,一时之间在画坛上涌现了各种不同的流派,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其中明代时期有浙派,吴门画派,还有松江画派,而以戴进、吴伟为首的浙派雄踞画坛数十年,余绪直达晚明。但是就至今文献研究来看,对浙派绘画的研究并没有很多,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起因是明代晚期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把浙派归为北宗的画派,受到明晚期画家的贬斥。所以在清以后的绘画研究史上是一片空白的,直至20世纪初,才有所改
学位
书法史上每个不同的历史断代都会经历“文”与“质”的转变,因此书法欣赏与创作中针对“文”与“质”的探讨始终未曾中断。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围绕“文”、“质”结合这一论点展开讨论。  文章从“文”与“质”的出处入手,探讨了这对概念在传统文化、文学以及审美领域的应用,进而引申到书法审美的层面展开论述。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选取王澍、邓石如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书家为例,分别从他们的成长环境、书学思想和书法实践
学位
姚鼐作为一代文章大家,对桐城派的古文进行总结和梳理,可谓是集大成者。他在对学术研究方面,推崇“义理”、“训诂”、“辞章”三者并举的思想也植入书学研究上,并且取得较大的成果。孟子有言“义理悦我心”,可见义理对于人的涵养性情,大有裨益。书家离不开对古代经典的诵读,对其中义理的反复涵咏,方能不断提高个人格调。格调越高,书品自高。训诂是指对文义之考证,辨析字句之对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辞章则是对
学位
作为王文治书法研究的基础阶段,本研究主要着眼于王文治的临书,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去深入理解王文治是如何学习书法的。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从王文治的学书环境、对临摹对象的选择及临摹观等方面展开论述。  在第一章中,主要探讨王文治学习书法的环境是怎样的。王文治通过与友人们的交往,亲眼观览数量庞大的拓本和墨迹,把它们作为范本进行了临摹。另外,王文治与金石学者交流密切,有着学习当时所流行的碑派书法的机会
学位
渔父意象,自古以来受到了大量中国文人的青睐。渔父意象最初的出现,却要追溯到《楚辞·渔父》和《庄子·渔父》。自从这两个作品诞生以后,“渔父”,这个带有隐逸情怀的独特形象便形成了中国文人们心目中诸多情感的敦厚载体。渔父成为了隐逸的代名词。  明朝时期往前,渔父的形象很大部分都是被用于为隐士们代言的,而自明代开始,还出现了更多的创新以及更多的逾越,但由于有了逐步趋向世俗化的趋势,在某一层面上来说,也是让
学位
本报告以“明代王府经济的演变”为主线,注重制度实践过程的考察,强调区域研究的视角,共作可独立成篇的五章,其主要内容分别如下。  明代的菜户创制于洪武永乐时期,主要职能是供办日用所需的蔬菜。洪武末期,国子监设立菜户,由膳夫兼任,实为一种附加徭役。永乐五年,嘉蔬署设立菜户,分配土地,专门供应宫廷及部分朝中衙门蔬菜,形成一种承担特殊赋役的户籍。至明代中期,王府及地方官衙亦佥派菜户,是为一种加派于地方的徭
学位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作为20世纪西方著名的犹太女性政治哲学家,通过其自身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实践和思考,尤其是她对反犹主义历史根源的分析与见解,并将犹太人归纳为政治上的贱民;同时,汉娜·阿伦特对主流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双元民族主义的主张。  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汉娜·阿伦特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汉娜·阿伦特犹
东北地区乃满族的发祥地,盛京地区更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清入关后,鉴于东北地区凋敝的经济状况,统治者颁布了招垦令吸引移民入辽东垦荒。然而,在移民不断涌入东北的情势下,统治者又略显惊慌,唯恐汉族民人侵占满洲人在东北的根本利益。不可阻挡的移民大势,却又迫使清廷在职官设置上进行了政策调整。顺治十四年(1657),清廷于盛京增设置奉天府府尹一职。府尹主要负责处理民人事务,随着民人人数的增加,府尹的职能也逐步扩
学位
恶性肿瘤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研发能够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抗肿瘤药物是癌症治疗的关键。肿瘤干细胞被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复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的方法并不能准确地筛选出肿瘤干细胞。针对这一问题,汪宁等人利用力学手段筛选出一种高致瘤性的肿瘤细胞,命名为肿瘤再生细胞,仅需注射十个小鼠黑色素瘤再生细胞就可以在野生型小鼠体内形成肿瘤。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难以抑制
学位
肿瘤细胞转移是造成乳腺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由于胞间连接分子E-Cadherin、vimentin等蛋白表达改变导致肿瘤细胞发生上皮细胞状态向间质细胞状态转化,即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进而导致肿瘤细胞转移。EMT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机制仍然是肿瘤转移研究的关键点。  SIPA1分子(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