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叠加定位的干涉成像和机器学习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水力压裂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储量巨大的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水力压裂已经成为必要的手段之一。微地震监测技术是在地面或者井下布设检波器来接收由于地下岩石破裂产生的微地震信号,通过对记录到微地震事件进行震源定位、震源机制反演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对水力压裂的效果进行评估。而通过地震学中震源定位的方法获取微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则是微地震监测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众多地震定位方法中,基于波形信息的偏移叠加类方法因其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而广泛应用于信噪比(SNR)相对较低的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中。其中绕射叠加(DS)定位方法,根据地下成像点的走时曲线直接对地震波形进行简单的叠加,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因此在微地震实时监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水力压裂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破裂包含大量的剪切破裂成分,对于剪切破裂的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由于受到自身震源机制的影响,会在地面地震记录中产生P波极性反转的现象。此时按照绕射叠加方法直接依据走时信息叠加波形,无法在真实的震源位置处得到聚焦的成像结果,而是在震源的发震时刻呈现出以震源位置为中心的对称性分布的特征(由于这一特征和震源辐射花样类似,我们称之为类辐射花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DS定位方法在地面地震记录出现极性反转的情况下,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提出绕射叠加干涉成像(DSII)定位方法,即使用空间干涉成像条件对震源DS成像中的类辐射花样进行校正。每个时间步的空间干涉算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给定的空间干涉窗,以任意成像点为中心取出局部三维DS成像结果;(2)在取出的干涉窗内,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成像点,将其DS成像值做乘积;(3)遍历所有对称位置,将所有的乘积进行求和,对求和结果取绝对值后作为中心点的干涉成像值;(4)按照步骤(1)-(3)遍历所有成像点,获得空间干涉成像结果。上述空间干涉成像过程,能够将DS震源成像中的类辐射花样聚焦在了对称性分布的中心位置,也就是真实的震源位置。所以提出的DSII方法可以对微地震事件进行准确定位。空间干涉震源成像方法虽然可以通过校正绕射叠加结果进行准确定位,但是震源成像结果却存在很多成像假象而非完美聚焦。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的地震定位方法:将四维DS震源成像结果作为网络输入,并使用修改后的三维U型网络(U-Net)将其中的类辐射花样拟合为以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为中心的四维高斯分布。DS成像中的类辐射花样主要受震源机制影响,在不同工区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可以使用合成数据进行网络训练,然后将训练好的网络用于实际数据预测定位。输出端是以震源为中心的高斯分布,相比于空间干涉成像,网络的预测输出具有更好的聚焦效果。基于偏移理论的叠加定位方法,其绝对定位结果会受到速度模型的影响。而准确的速度模型反演对于微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具有较高的要求。本论文在DS震源成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微地震数据去噪的新思路:由于地震信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DS震源成像可以将信号的能量聚焦在震源位置周围,形成类辐射花样,而噪声能量则分散到地下成像空间;将聚焦的类辐射花样的能量,反偏移回地面检波器处,就可以对信号波形进行恢复。本论文提出的DSII方法不仅可以对微地震事件进行准确定位,还保留了传统DS方法的抗噪性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此外,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复杂速度模型,在速度模型扰动和稀疏观测的情况下也具有较好表现。论文提出的机器学习定位方法,进一步优化了震源成像结果,并且训练好的网络可以应用于不同速度模型和观测系统,具有较好的泛化性。网络输入之前的DS震源成像过程,使得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噪声压制效果。在网络预测过程中,输出的成像结果对类辐射花样的特征较为敏感,对于信噪比较低的微地震事件,只要其绕射叠加震源成像中的类辐射花样特征比较明显,就能够得到聚焦效果很好的震源成像结果。论文最后提出的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随机噪声干扰和规则线性干扰,还能够对剔除的坏道等缺失道集进行补全。恢复的信号波形为后续的震源机制反演、速度模型反演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先天或后天损伤导致的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常见问题。采用传统手段治疗存在效果不明显、需要二次手术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复合干细胞和生物材料的组织工程技术诱导组织再生为这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水凝胶是一种高保水的高分子材料,其丰富的含水量与天然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类似,常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海藻酸盐是从海洋褐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类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二价阳离子如Ca2
学位
针对重大疾病的成像、诊断、靶向及治疗,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上已取得了不少进展,然而在临床应用上却不尽人意,主要因为缺乏高效安全的药物传输技术。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多功能纳米材料,整合诊断、靶向和图像引导,提升治疗效果。本文通过静电雾化技术开发了具有“双核-单壳”结构的多功能微纳米微载体,可用于药物递送的各个层面,包括药物缓释、生物利用度增强、选择性药物释放、成像以及药物的可控递送。论文通过一系列的台式
学位
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是压水堆核电站以及其他新型堆的重要结构部件之一。传热管长期服役过程中,腐蚀损伤的发生与发展通常起源于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区域,且传热管在出厂、运输与安装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校平机械处理、表面划伤、高速喷丸等强烈塑性变形过程,所以材料表面状态严重影响其长期服役性能。因此,探究表面状态对传热管在服役环境下的长期腐蚀行为与短期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关键部件的安全服役与未来构件设计与
学位
本文以第二代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MCrAlY涂层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了光学显微镜(OM)、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技术(XRD)等手段,开展了实验合金基体的长时服役损伤行为、喷涂MCrAlY涂层实验合金的界面组织演化特性以及持久性能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开展了第二代抗热腐蚀镍基单晶合金在不同近服役温度条件下长时热暴
学位
NLRP3炎性体是一种在各种刺激下组装的细胞内多蛋白复合物,它控制caspase-1的激活,并调节IL-1β和IL-18的分泌。NLRP3炎性体的激活已被发现与很多慢性疾病息息相关,包括肺部纤维化、阿尔兹海默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及癌症等。当前,多种纳米材料已被发现能够通过溶酶体破裂、活性氧物种产生、钾离子外流等途径激活NLRP3炎性体,引发纤维化疾病,这与其特有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而环境和食品中
学位
疏水颗粒与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类具有动态润湿的流固耦合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且对工业生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类流动问题不仅包含着移动接触线、界面毛细波和流固耦合等一系列非定常复杂流动现象,还涉及到浸润性、运动颗粒的直径和速度等多种影响因素,其中的流动机理尚未得到深刻认识。本文结合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聚焦颗粒的运动状态与流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了三
学位
扩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能够测量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是评估组织微结构特性的有效手段。并且,dMRI是目前唯一被广泛应用于白质纤维束无创可视化的成像技术。然而,dMRI在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上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仍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值得探索。因此,本文试图利用dMRI微结构特征及脑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为临床和基础科学问题
学位
低碳能源是降低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化学储能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其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目前,以石墨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容量逐步接近其理论极限,但仍无法满足市场对于更高能量密度储能的需求。用具有更低电势和更高容量的锂金属替代石墨作负极是发展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有效策略。然而,锂金属负极的商业化应用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锂金属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其巨大体积变化,会导致固态电解质界面(
学位
地震波数值模拟是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和地下结构成像的重要工具。强地面运动模拟和全波形反演中涉及大规模宽频地震波数值模拟,对计算资源需求量大。有限差分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与其他数值方法相比,有限差分法较为简单高效。针对复杂模型,有限差分法采用的结构网格生成容易。同样由于采用结构化网格,有限差分法容易部署到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平台,以提高计算效率。传统的有限差分法模拟采用均匀网格,网格步长
学位
有限差分算法可以简单高效地模拟二维/三维非均匀模型中地震波传播,在提出了基于应力-速度的一阶差分格式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研究区域-全球尺度的地震波传播时,必须要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虽然可以通过网格变形或者展平变换等方法转化计算,但是选用极坐标系(二维)或者球坐标系(三维)更为直接方便,因此很多工作基于极/球坐标系下有限差分算法进行。地形起伏会明显影响地震波传播。前人提出了多种方法在有限差分中处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