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凯拉姆在西方哲学史中的位置——以沃尔弗森对属性问题的研究为例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wa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斯兰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不仅仅是比较哲学的话题,更是思想史的历史研究的重要话题。然而,残缺而破碎的伊斯兰哲学资料常常使研究者望而生畏,系统的整理成果少,更毋论其在西方哲学上的位置问题。同时,当前伊斯兰主体性伸张的政治经济要求也影响到学术研究,结果是忽视历史真实性。带着这样一种问题和态度,本文作者阅读了沃尔夫森的《凯拉姆哲学》一书,并把它放在作者整个研究系列中。笔者选取了“理念的历史”作为论文主题,反映在早期伊斯兰教义哲学(凯拉姆)上即是关于神圣属性的问题。目的是通过梳理沃尔夫森所整理的脉落,得出凯拉姆在此问题的讨论与西方宗教哲学的“理念的历史”的关系。
  笔者所选取的对象只有一位思想家,这并不是说完全赞同他。而是,按照沃尔夫森的方法论,在细读文本、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之前,评论是僭妄的。综合以往对沃尔夫森的研究,本文在思考与写作上采用如下方法:1,分专题细读、2,试探伊斯兰凯拉姆与斯宾诺莎的关系、3,平衡作为历史学家与思想家的沃尔夫森。提出两个问题:属性问题与样式理论的历史脉落。
  研究的结论是:1,凯拉姆关于属性的讨论是多重因素会聚和激荡的结果:古兰经、宗教哲学传统(斐洛与基督教哲学、新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2,凯拉姆属性问题所产生的共相讨论与样式理论间接影响了斯宾诺莎的世界观。
其他文献
从十四世纪开始,粗糙的透视画法己逐渐出现在欧洲绘画之中,其中的水平线透视变换问题构成了阿尔贝蒂发明其透视建构法的直接动机。在《论绘画》中,阿尔贝蒂对视觉金字塔原理作出了详细的阐释,据此对绘画的本质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透视建构方法。这一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一.确定画框和单位长度;二.确定中心点,对垂直线进行投影变换;三.确定距离点,对水平线进行投影变换;四.对角线检验,确定等头高地平
学位
本文以净影慧远的阿梨耶识观为切入点,探讨无为依唯识学成立的理论依据、过程以及义理创新等问题。无为依唯识学的理论特色在于统合“阿梨耶识”与“如来藏”,并认为,二者为同质概念。然而,从思想源流来看,阿梨耶识产生于佛教对生死主体问题的探究,如来藏思想则是佛教实相观的主体化表现,二者分别代表了早期佛教两条不同的思想演进脉络,即以“世间法”为阐释核心的“染向”脉络和以“出世间法”为阐释核心的“净向”脉络。 
学位
马克思以生产一般建构的历史规律思想呈现的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必然逻辑,但这并非人类发展的唯一道路。人类历史的根本规律是立足于“劳动”的人的自由实现,它的中间环节延伸出许多可能性的道路,西欧资本主义、俄国公社制都是较为典型的发展模式。在西欧的这种模式下,起初为人类生存需要的生产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而成为一种“物质生产”,物质生产形成客观的生产力从而使社会发展呈现为“自然历史过程”,物质生产的使命就
自《易》草创以来,注者百家,汉魏以降,歧说纷纭,或衍象解经,或携《传》注经。魏晋以后,康成、辅嗣传《易》,依本费氏。然时儒或各有所宗,殆无绳准。会初唐新立,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太宗遂诏旨群儒,宗定圣学,乃有《周易正义》之兼论理象,弥合汉晋,以疏证注而成一家之言。今考叙颖达疏文,其博征前儒者盖多,创为慧解者亦繁,于稽易象,盖损益前说而躬启后学;欲探魏晋易学之流变,汉宋象道之嬗递,必案据诸《正义》。故
《诗》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以“思无邪”来概括三百零五篇诗之主旨。南宋的杨简对这一论点予以新的阐释。杨简为南宋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的弟子,是象山心学思想的继承者。他将心学思想用于《诗》的阐释之中,并真正将“思无邪”这一主旨贯彻于每一诗篇的解读之中。  从心学的观点看,每个人都生而具有无邪之本心,且不因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而有所改变。在杨简看来,《诗》之所以“思无邪”,是因为三百零五
学位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明确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是研究和理解《资本论》思想以及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的一个关节点。虽然学界对二者关系的讨论很多,但是细致的、文本式的研究却很薄弱。本文的写作就是要试图摈弃过去那种宏观而抽象言说的方式,推进对马克思思想复杂性及其论证逻辑的深入研究。但鉴于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手稿,很难在一篇论文中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在历史上几经跌宕,特别是近百年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五四”时期及建国后初期遭到了激烈的批判。令人欣慰的是,孔子及其儒学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当代中国重新被评价,被发掘,并引起学术界和民间的学习讨论热潮。这既不是偶然,也不是幸运,是和儒家学派在过去两千多年间对中华民族的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等观念的全面渗透有关。同时,孔子和儒家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要理解
学位
东汉末期的名教危机,促成了汉魏之际社会思想的转变,汉魏之际成为中国历史上继战国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思想活跃时期。名教危机带来的各种弊端,又同时促成了汉魏之际人物品鉴思潮的兴起,带来了人才观念的巨大转变。人物品评和选拔的标准,从两汉以来的重视“德行”倾向于更重视“才能”。才性理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显著的理论成果就是曹魏政权的刘邵撰写的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的系统理论著作《人物志》。  刘邵秉承汉
学位
陈亮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本论文是关于他的天人思想的研究。陈亮天人思想的内容以及其与价值观、历史观之间的关系为本论文的主要论题。  世界观的确立是在整体之中确立个体位置与价值的过程。从这过程中导出来的结果,才能成为合理的价值判断的根据。陈亮拒绝形而上学体系,从自然的运行方式与其原理那里推导天道、天德的概念,并以之为重要根据,获得了其思想的合理性。  天道在作为自然循环的原理的同时,也作用为人行为的原
学位
本文分成两部分:(1)“王弼思想的本体论架构”;(2)“王弼政治哲学新探”。这个区分反映了王弼研究的一个基本的区分,即把王弼的思想分成本体论与政治哲学。本文以王弼《老子注》第一章提出的“始物”与“终物”为基本视角与主题,并使用这个视角来重构王弼的本体论与政治哲学思想。因此,第一部从“始物”与“终物”一角度探讨王弼的本体论。第二部分探讨“始物”与“终物”在政治哲学当中的具体运用。  在“王弼思想的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