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地区产妇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与分析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0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产妇在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表明孕产妇的基础内分泌和自身生理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加之经历妊娠和分娩后,机体的心理和生理再次发生改变,从而造成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减弱,容易导致产褥感染的发生。如何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病率,首先要求我们要掌握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加以预防。鉴于此,本研究拟针对河南商丘地区产妇产褥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这些研究可以为我们临床医生在今后工作中加强监护,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提供帮助。目的探讨与分析河南省商丘地区产妇产褥感染的高风险影响因素,为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夏邑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2号至2018年10月31号分娩的1521例产妇的临床数据,年龄19~46岁,平均28.17±2.2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3±0.72周;分娩次数1~6次,平均1.7±0.5次;体重指数16.8~37.2Kg/m2,平均23.0±4.2Kg/m2。其中产褥期未发生感染的产妇1430例标记为产褥期未感染组,产褥期发生感染的产妇91例标记为产褥感染组,整理并分析产妇年龄、分娩次数、体重指数和吸烟等基本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会阴切口、羊水污染、产程时间、破膜时间、卧床时间、软产道损伤、产前贫血、胎盘残留、分娩方式、血红蛋白等因素与产褥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产褥感染未发生组(1430例)和产褥感染发生组(91例)的年龄基础资料分别为28.1±4.1岁和28.3±3.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产褥感染发生的关系(OR 1.012;95%C.I 0.978~1.048;P=0.486)。两组分娩次数基础资料分别为1.6±0.3次(感染未发生组)和1.7±0.7次(感染发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次数和产褥感染关系(OR 1.016;95%C.I 0.995~1.038;P=0.137)。两组体重指数基础资料分别为22.9±3.4Kg/M2(感染未发生组)和23.1±4.6Kg/M2(感染发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和产褥感染关系(OR 1.042;95%C.I 0.940~1.155;P=0.437)。两组吸烟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10根/天和吸烟≥10根/天对比不吸烟组分别为(OR 1.041;95%C.I 0.938~1.150;P=0.432)和(OR 1.026;95%C.I1.005~1.048;P=0.021)。2.产褥感染与会阴切口、胎盘残留、羊水污染、产前贫血、产后出血、分娩方式有关(χ2=6.439,6.663,5.269,10.188,4.862,4.125,均P<0.05),产褥感染未发生组破膜时间、血红蛋白、产程长短及卧床时间分别为(11.2±2.5)h、(103.2±12.1)g/L、(11.7±1.8)h、(4.2±0.7)d,产褥感染发生组分别为(10.1±2.1)h、(110.5±10.8)g/L、(8.2±1.4)h、(2.8±0.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6,6.205,-22.689,-21.355,均P<0.05)。结论1.产褥感染的发生与产妇年龄、分娩次数、体重指数和吸烟<10根/天等因素无统计学关系,但当吸烟≥10根/天,可导致产褥感染的发生。2.会阴切口、羊水污染、产程时间、破膜时间、卧床时间、软产道损伤、产前贫血、胎盘残留、分娩方式、血红蛋白与产褥感染的发生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以减少产褥感染的发生。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严重程度根据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of Kidney Disease in Children,ISKDC)分级标准进行分类,其主要依据新月体的百分比,忽略了其他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故有学者认为ISKDC分级不能准确的判断预后。有研究发现IgA肾病(I
背景脑卒中患者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受限,早介入、早治疗和早干预可有效提高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康复早期上肢运动功能处于尚未恢复阶段,运动训练难以进行,引入运动想象干预将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而随着康复过程推进,先要进行肢体近端前臂与上臂的粗大运动训练,之后延伸至肢体远端的手功能精细运动康复。运动想象与运动执行关系密切,且涉及脑运动功能区和前额叶区,运动想象会改变脑激活模式,引起脑血流响应
背景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可由二十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EVs)引起,其中多数为A组EVs。近年来,非肠道病毒71型、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其他EVs引起的HFMD增加。我们前期从本地引起HFMD的其他EVs中,检测到与柯萨奇病毒A组19型(coxsackievirus A19,CV-A
背景青年卒中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缺血性卒中所占比重较高,使家庭及社会承受极其沉重的情感创伤和经济负担。多项研究表明,促使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关于青年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青年缺血性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借助超声评估病人颈动脉斑块,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背景慢性脑缺血是一组由于慢性脑灌注下降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若不及时干预,可进展为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复发血栓栓塞事件会加重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最高。在脑梗死预防及治疗中,尽管有些患者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复发血栓栓塞事件仍发生。凝血在慢性脑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复发血栓栓塞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栓弹力图可动态反应凝血及纤溶的全过程。目的1.
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小板破坏增加,生成减少,血小板计数降低。多数研究表明,ITP的发病机制涉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尤其细胞免疫机制。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T细胞亚群Th17细胞、Treg细胞和B细胞亚群Breg细胞也可能参与ITP的发病过程,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对
背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INS)是儿童期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77.6%~91.0%的患儿初始激素敏感,但有80%~90%出现复发,甚至频复发。已知T细胞内转录因子表达异常与INS复发密切相关,但具体涉及哪些转录因子尚不清楚。因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与儿童INS发病密切相关,且在多种肾脏病的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其狭窄程度与死亡率密切相关。Micro RNAs(miRNA)参与CAD的病理生理发生与发展过程,例如炎症、脂质代谢、平滑肌的增值与迁移、内皮损伤等机制。目前细胞及动物实验已发现miR-146a-5p参与了炎症、免疫系统的调节和髓系肿瘤的发生,miR-101-5p可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发病群体年龄逐渐下降,已被医学界广泛关注。青年IS患者的病因呈多样化的特点,包括特定的年龄因素和行为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与老年IS相比,大动脉及小血管病变引起的IS相对较少,心源型及少见原因型、不明原因型多见,积极探索青年IS的病因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孜孜不倦的目标。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血管炎性因子,与动
背景功能性大便失禁(functional incontinence,FI)是指4岁以上患者既往正常排便,出现至少3个月反复发作的、不能控制的粪便流出,且无任何神经源性和解剖结构异常的病因学的改变,以在不合适时间、地点不受控制地漏粪,污染衣物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FI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年龄、患者认知能力减退、腹泻等危险因素有关。前期研究显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