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合成聚苯胺/Fe2O3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光化学合成为基本合成手段,通过光化学反应制备出八面体FeS2/S颗粒,并探讨了其光催化性能。接着进一步对八面体FeS2/S颗粒进行煅烧,得到了分散均匀,颗粒细小的Fe2O3纳米颗粒,探讨了产物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光催化性能。同时,以Fe2O3纳米颗粒为基础,通过光化学合成的方法,在Fe2O3纳米颗粒表面原位复合出二维网状聚苯胺纳米纤维,从而得到Fe2O3/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以及光催化性能。主要工作和取得的实验成果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以Na2S2O3.5H2O和ZnSO4.7H2O作前驱体溶液,以8W,254nm紫外灯作为光源,以PVP作为模板控制产物的形貌,直接在溶液里面合成八面体FeS2/S。研究表面,当S2O32-∶Fe3+的摩尔浓度比为10∶1时,光照12小时,pvp含量为0.8g时,得到的产物形貌最规整。进一步实验表明,该八面体FeS2/S是S的八面体的表面附着FeS2的结构。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染料,结果表明,在150min后,目标染料几乎完全降解,表现出来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2)采用光化学辅助合成的方法,首先以Na2S2O3.5H2O和ZnSO4.7H2O作前驱体,以8W,254nm紫外灯作为光源,在溶液里面合成黄色的八面体FeS2/S,离心、分离、收集样品在室温条件下风干。然后将样品放入马弗炉中于400℃温度下煅烧,得到深红色的Fe2O3样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电化学性能、磁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光催化性能。   (3)采用光化学合成的方法在酸性苯胺溶液中通过光引发在气液界面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材料,并初步讨论了紫外光照射的作用以及聚苯胺纳米纤维材料的形成机理。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无模板、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所得产物纯净、环境友好制备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4)采用光化学合成的方法,通过苯胺单体在Fe2O3纳米粒子表面的原位酸催化聚合,制备了Fe2O3/PANI纳米复合催化材料。以罗丹明B为光催化脱色、降解评价了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材料能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全程光波;该纳米Fe2O3/PANI复合催化剂对RhB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本研究制备的纳米复合催化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它在光能的利用和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面有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基于黄酮醇骨架的新型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HIV-1整合酶为病毒复制所必需的三大基本酶之一,它为HIV-1病毒所
正相色谱(NPC)是一种经典的液相色谱,分离量大、效率高、原料廉价易得,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及植物化学等常规分离。其采用极性填料做固定相,相对非极性有机溶剂作流动相,与
DNA电化学传感器在检测特定的DNA序列时因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高效、易于实现微型化和自动化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药物机理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但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电压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能的电存储器件之一。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因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成为当今热点之一。由于植物体系与激素作用的复杂性,尚无成熟方法研究激素信号转导机理。量子点因具有优良、独特的光学性质
蛋白质磷酸化过程对生物体的诸多生理活动都起到重要的调控功能,是生物界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被形象地称为“分子开关”。CTD作为RNA聚合酶Ⅱ最大末端羧基
本论文构建了三种新颖的免固定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靶标分子核酸的高灵敏、高选择、新颖的检测,为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新方法,有望应用于早期临床疾病的检测。1、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基于外切酶Ⅲ催化释放亚甲基蓝标记的单核苷酸的免固定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策略,并且释放出的亚甲基蓝标记的单核苷酸可以与十二硫醇疏水的烷链相互结合,从而富集亚甲基蓝分子到十二硫醇单分子层上,产生电化
Cu(Ⅰ)/Ag(Ⅰ)金属卤化物杂化材料由于其丰富的结构特色和新颖的光、电以及半导体特性在无机化学合成和材料应用领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新型材料开发的一个研究热点
“尼康摄影大赛”是国际性的摄影比赛,旨在为专业及业余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促进摄影文化的发展。从1969年创办第一届摄影大赛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参与和支
2(5H)-呋喃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许多含有该结构单元的化合物都具有杀菌、抗炎、抗癌、抗HIV等生理活性,故2(5H)-呋喃酮的研究不断引起世人的关注,特别是2(5H)-呋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