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濡化对欧洲在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感的质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学生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载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和生活幸福感一直受到心理学领域和跨文化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中国,欧洲学生作为第三大在华留学群体,却鲜有关于其在文化濡化过程中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感的研究。因此,旨在帮助欧洲在华留学生减轻文化濡化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与负面情绪,本文对欧洲在华留学生在文化濡化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感进行了调查。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来自6个欧洲国家的10名在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感进行了访谈并询问了访谈者对文化濡化的相关看法。心理健康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异文化压力、自我感知、疏远感。平均访谈时长为40分钟,平均访谈语料长度为4700英文词。研究发现,在文化濡化初期,访谈者在学业、社交和生活三个方面普遍存在适应压力,主要压力源为生活领域;在自我感知方面,多数欧洲留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具有良好的自我感知,对个人的社交关系较为自信,而在学业方面的自我评价具有一定的差异;少部分欧洲留学生具有疏远感,大多数欧洲留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与中国学生和教职工建立了良好的社交关系;虽然存在适应问题,但是欧洲留学生对在华学习生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最后,留学生个人提高跨文化能力水平和中文水平以及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支持和加强对留学生的统筹工作有助于减轻在华留学生的适应压力和负面情绪,促进文化濡化过程。本研究以欧洲留学生为样本,丰富了在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调查欧洲留学生在文化濡化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感,提高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为欧洲留学生更好适应在华学习生活提供了建议,并且为高校和留学教育部门提供了对国际留学生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的指引。
其他文献
自“翻译的文化转向”的提出,译者主体性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热点。1987年,兰盖克(Langacker)提出识解理论,其维度划分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2008年,王寅将其引入翻译研究,并指明识解可用于解释翻译的主观性。本文选取沈从文小说《边城》的1936年邵洵美(Zau Sinmay)与项美丽(Emily Hahn)合译本、1947年金隄(Ching Ti)与白英(Robert Payne)合译本、19
学位
作为一种重要的互动式元话语,自我指称语是指作者在语篇中的自我呈现及自我提及。在学术语篇中,学术写作者经常通过自我指称语来进行作者身份的构建和与读者进行互动。虽然众多学者已经从多种视角对自我指称语进行了研究,但他们多聚焦于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且多为共时研究,对于自我指称语及其三个子类的历时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旨在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英语学术论文中自我指称语及其三个子类的变化趋势及其学科间历时变化趋势
学位
翻译歧义,是指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汇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拥有多个译词。翻译歧义词的语义加工与表征是语言学和心理语言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语境下中国英语学习者对翻译歧义词的跨语言加工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拥有不同书写体系的翻译歧义词的跨语言表征和语义加工特点。本研究以20个汉语翻译歧义词为刺激词(有语境/无语境),对武汉200名攻读英语二学位的高校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跨语言词汇联想实验
学位
近年来,随着隐喻研究的社会转向,学者们越来越多关注日常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隐喻,例如,抑郁症、政治、教学等语篇中的隐喻。本研究分析汉英抑郁症患者自述语篇中的抑郁隐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患者对抑郁的概念化方式,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以Lakoff and Johnson(1980)的概念隐喻理论和K(?)vecses(2005)的文化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英汉抑郁症患者线上自述语篇中
学位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跨文化接触的机会和路径也更加丰富,尤其表现在基于网络的接触方式日益多样化。而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的社交软件和各个分享平台的发展让世界各地信息的传递更快速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加速了在线跨文化接触方式对人们的影响。中国大学生作为国内进行跨文化接触和在线方式接触的主要群体,对他们的跨文化在线接触路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基于跨文化相关文献
学位
语用化是指在给定的语境中,句式或者词形的命题语义发生改变,偏向核心的元交际即话语的人际语义的过程(Frank–Job,2006:361)。If结构最初是用来表述主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基本语义是“只有当从句中的条件被满足时,主句中的情境才有可能是真实的(Quirk et al.,1985:1088)”。相关的共时研究表明,在实际会话中,if结构也可以表达人际功能,所以被认定为出现了语用化现象(La
学位
二语阅读提供可理解性输入,并促进词汇习得,是二语学习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阅读投入聚焦阅读,先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K12阶段一语阅读投入,对二语阅读投入研究相对较少。其次,尽管阅读投入相关定性研究已经指出应当关注社会投入,二语阅读投入定量研究仅涵盖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此外,在线阅读已经成为新的阅读方式,但阅读投入研究仍然聚焦纸质阅读,对在线阅读投入探讨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
学位
阅读对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但只有在阅读动机和自我调节阅读策略的相互作用下,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在二语教学领域,以往关注动机和自我调节的研究常聚焦于词汇、写作、听力等,而忽略了阅读这一十分有潜力却探索不足的领域。此外,以往的研究主要采取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即关注变量间的相关及因果关系,但这却“极大忽略了多种变量相互组合才能刻画个体特征这一事实(Schiefele&L
学位
本报告基于笔者在第17届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的一次交替传译实践,此论坛于2019年在武汉成功举办,主题为“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介绍了此次口译实践的背景、特点、困难点及所采取的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笔者选取了国际金融中心世界联盟常务董事Jochen Biedermann所做演讲为例,运用非流利理论详细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非流利现象存在于多种口语场景中
学位
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得不割让出台湾等地,支付巨额的赔偿金,甚至辽东半岛也被占领。此后,见到日本战后胜利果实的俄罗斯,因害怕日本损害其在东亚地区的利益,于是联合法德两国一起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以此次“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为契机,日本国内对于俄罗斯的抵触感愈发强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日本的报刊上,关于日据台湾的经营问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