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素养和健康行为规范,提升生活生存技能,增强体质,防控疫情的扩散,消除潜在危险,提升自我的健康状况;通过生命教育的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懂得生命的宝贵和价值,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提高个体生命质量,创造生命意义与价值。总之,生命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命、维护健康,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本研究首先介绍研究缘由、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社会对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关注、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教育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需生命健康教育助力使得生命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施成为必然。通过对已有文献整理和分析,结合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其次,对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进行理论阐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有生命教育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生命价值理论、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阐述关于“生命”“生命健康”“生命健康教育”的主旨内涵,提出生命健康教育旨在关爱生命、促进健康,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再次,对疫情影响下的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进行问题审视与归因。从青少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心理健康四个角度,分析当前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包括“身体离场”之下的体质下降、关系淡漠之下的漠视生命、苦痛打击之下的意志薄弱以及生命困惑之下的消极厌世。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青少年成长中的主体性矛盾、学校生命健康教育调整不到位、家庭生命健康教育的加强有错位以及社会生命健康教育的丰富需补位。最后,构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的优化路径。在内容上践行生命至上伟大抗疫精神,兼顾青少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心理健康、生命道德等方面,方法上坚持“线上”+“线下”混合式生命健康教育,统筹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生命健康教育共同体,构建适应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需要的生命健康教育策略。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旨在关爱生命,促进健康。在后疫情时代,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生命健康观、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增强青少年生存生活能力,促进青少年生命全面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促进其生命健康成长、维护其生命和谐发展、培育生命责任担当、发掘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
其他文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新入职教师的不断加入,其中教育信念是影响新入职教师稳定从教、安心从教、热爱从教的关键因素。教育信念指导着新入职教师做出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新入职教师在遇到困境时仍能够坚持原有想法,突破困境,实现专业发展与专业成长。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确认和坚信自己持有的关于教育命题的看法和观点能够对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观倾向性。教育信念以“信”为关键,内隐于教师的精神层面,外化于教师的教育教学
学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国考”)的实施是教师教育发展的一次重要变化,有助于从入口处把好教师质量关,为培养合格的职前教师发挥助推作用。职前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教师教育课程是职前教师培养的立根之基。本研究在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分析“国考”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通过对数据资料和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梳理“国考”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学位
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一直强调人岗匹配,但是随着上下级之间的互依越来越重要,上下级之间的匹配也逐渐受到重视。在组织中员工的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作为他们的直接上级,是员工开展工作的的指导者和管理者,上下级之间是否匹配,直接影响双方的职业发展及组织的绩效。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探讨上下级之间的幽默匹配情况及其对员工追随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上下级幽默在匹配一致与不一致的情况下对员
学位
“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新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探索,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意味着沿线各国(地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经济融合度不断提高,同时也为金融风险在沿线各国(地区)的快速蔓延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尤其是2018年以来,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面临的金融风险大大提升。因此,对沿线国家(地区)的金融
学位
目标调整是个体面对难以实现的任务时,减少对该任务目标的投入并开始追求其他新的目标。目标调整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心理不适如抑郁是受不能灵活调整目标而影响的。大学生处于能力发展期,但又面临许多学习、就业、人际等压力,面对这些任务,如果不能提高目标调整能力,就很容易陷入不良情绪。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倾向于对自己设置高要求,面对困难任务时,不愿意调整高标准、高目标。以往研究在
学位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世界多国提高教育质量的共同举措,也是我国自2014年以来重点推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UGS联盟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强调建立并实行由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双导师作为卓越教师培养的共同责任人,其选聘质量和指导质量,不仅是卓越教师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通过卓越计划整合优化教师教育资源的依托。本文以质量管理为视域,以PDCA循环管理模型为理论框架,以H项目为
学位
今天的时代是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对话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对话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缺乏对话精神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由于知识没有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和体验,对师生而言知识意味着缺乏温度的冰冷符号,也就很难对人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精神相遇、平等对话、思想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通过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师生在对话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
学位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振兴乡村的关键在教育,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在乡村教师。而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的短板,乡村教师存在“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困境。要破解乡村教师的难题,乡村教师的职业获得感是重要突破口。因此,有必要对乡村教师职业获得感的实际情况、所存问题、深层次原因,以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以乡村教师为对象,以获得感的视角审视乡村教师工作状态,运用经典人本主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微信、微小说、微视频为代表的微文化产品变得随处可见,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微文化朝气蓬勃、活力满满,推崇个性化、自主化,满足了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但是,作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其“零门槛”“大众参与”的属性又使得它的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大学生是一个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追求个性解放、有着极强表现欲望、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辨别力不足,同时又极易受网络信息影响的群
学位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既是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一名教育家。朱熹在中国游学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的游学活动促成中国南宋儒学的新发展,带动了理学思想的热潮,将理学思想不断完善。本论文主要对朱熹游学的社会背景、游学的目的指向、游学路线及交往群体、游学的日常生活、游学的特点与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大体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从主客观方面研究朱熹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