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视阈下大学精神的培育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x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让大学能够经久不衰的,正是大学本身所拥有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反映一所大学历史传统、特征和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它代表的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一所大学优秀传统的积淀,影响高校师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优秀文化,大学精神一旦内化为大学人思想和行为中,必然会对大学生自身及社会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的和谐发展对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思想的指引下,高校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精神也逐渐衰微。培育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时代的呼唤,本论文力图从和谐校园构建的背景下提出大学精神的培育。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大学精神内涵、特征及其功能。从分析大学精神的内涵入手,阐述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影响下,经过大学人的长期的实践积累下来的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结果,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所在。大学精神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共同性与独特性相结合三个特征,并以其独有的导向、激励、凝聚、辐射和发展功能作用于现代大学。第二部分是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和谐校园构建的辨证关系。和谐校园建设为大学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活力,和谐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意,构建和谐校园重在坚守和培植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和支撑,导向功能促使学校品牌迅速形成;凝聚功能凝聚人心和吸引人才;激励功能促进科学和人文交融;发展功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大学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大学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人文精神的缺失;创新精神的消退;大学人的信仰危机和心态浮躁。就大学精神失落的原因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工具理性的膨胀对大学精神的侵蚀;行政本位思想对大学精神的压制。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如何培育大学精神。培育大学精神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理念,准确把握大学的性质、作用,处理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不同其大学精神也各有千秋。在培育大学精神过程中,注意处理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发展、适应与超越的关系。注重制度建设,为大学精神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努力提高高校师生总体素质,培养大师级教师来引领大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大学精神的培育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体育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培育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大学精神的培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三联药物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
本选题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践履公民道德责任为研究内容,在分析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践履之应然的基础上,评析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时机和困境,提出和谐社会视野下
共享经济从萌芽开始到现在都有极高的现实及理论关注度。马克思流通理论是分析共享经济的重要理论方法,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分析范式,对流通成本、流通时间如何影响商
“人才柔性流动”是相对于传统的对人才流动有诸多限制的“刚性流动”而言的,是指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摆脱传统的国籍、户籍、档案、身份等人事制度中的约束,在不改变与原单位隶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不明病因的临床综合征,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由于炎症导致关节局部组织酸化,关节腔内滑液pH显著下降。酸敏感离子通道(A
目的1)了解妊娠早、中期孕妇的营养状况。2)对孕早、中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3)探讨相关营养指标与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
本论文通过横纵比较、典型概述、实例调研、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就业工作最新动态、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加强就业工作质量的典型、就业工作质量模糊
反垄断法的救济问题,在反垄断法域中向来是比较受重视的一个领域。其中民事救济是整个救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反垄断法》仅在第50条对垄断行为应承担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力量,行业特色大学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其与原有行业的关系弱化,在这种环境下暴露出来的学科布局狭
张之洞作为晚清最后一名“扛鼎之臣”,不仅参与了晚清政治、经济、军事的多项改革要务,更主导了我国教育更新的历史进程。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社会,张之洞的教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