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丘陵区的红壤是我国主要的中低产田土壤,其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和功能活性差,植物抗逆性和磷(P)吸收的功能低,使得红壤资源潜在的生产能力无法发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通过侵染植物根系皮层细胞形成丛枝结构,与植物根系建立互惠互利共生体,进而影响植物生长特性与P吸收过程。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有机(猪粪)培肥长期定位试验进行,针对东南丘陵区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设置4种不同有机肥处理(CK,不施肥对照;LM,低量有机肥,150 kg N ha-1 y-1;HM,高量有机肥,600 kg N ha-1y-1;HML,高量有机肥+石灰,600 kg N ha-1 y-1+石灰3000 kg ha-1 3y-1),采集根际土壤和根区土壤,以及植物根样,提取玉米根内和土壤基因组总DNA。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研究了玉米根内、根际土壤和根区土壤中AMF的alpha多样性指数(Chao1、Richness、Shannon)和群落结构组成对玉米生长和根系P吸收的影响机制。1.高通量测序技术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养分水平,根际土壤和根区土壤p H显著升高,含水量(Moisture)、有机质(OM)、全磷(TP)、有效磷(AP)和全氮(TN)均显著增加。其中HML处理效果最好,在根际土壤中,HML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为CK的1.30-39.69倍;在根区土壤中,HML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为CK的1.08-57.69倍。(2)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AMF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在LM处理下达到最大值。LM处理下玉米根内、根际土壤和根区土壤AMF的Chao1指数、Richness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是CK的1.89-2.05倍,1.55-2.33倍和1.56-1.83倍。根际土壤和根区土壤AMF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玉米根内。(3)群落结构组成分析表明,玉米根内、根际土壤和根区土壤AMF群落中优势菌群均为球囊霉属(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在玉米根内Glomus(52.88%-79.93%)>Paraglomus(0.17%-20.64%),在根际土壤和根区土壤中Paraglomus(48.73%-74.23%、32.82%-63.66%)>Glomus(3.00%-29.45%、2.90%-24.85%)。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不同有机肥处理下AMF的群落结构在PC1轴上明显分异。(4)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MF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Chao1、Richness和Shannon)、群落结构(PC1)以及优势种群(Glomus和Paraglomus)主要与Moisture、OM、TN、TP和AP含量显著相关(P<0.05)。随机森林模型表明,p H、OM、TN、TP和AP是AMF多样性、群落结构的主控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2%-16.13%、3.68%-21.61%、7.78%-19.83%、4.81%-20.05%、6.92%-20.80%。2.长期施用有机肥下,玉米生长和菌根诱导磷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发现:(1)在玉米拔节期,不同有机肥处理均促进了玉米根系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根长(Len)、平均直径(Avg D)、表面积(SA)、体积(Vol)、根尖数(N Tips)、分支数(N Forks)和交叉数(N Cross)等根系参数都较CK处理显著增加,玉米的生物量(包括株高、玉米杆、玉米根和玉米籽粒干重)和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磷肥利用率(P%)都明显提高。(2)AMF对玉米根系的侵染率在LM处理下最低(8.00%),在CK、HM和HML处理下侵染率显著提高,分别为28.00%、33.33%和38.67%。(3)本研究检测的样品序列和目的序列(玉米Zmpht1;6)比对,构建样品序列与参考基因组(玉米、水稻和拟南芥)进化树比对发现,样品序列和玉米中受菌根诱导的Zmpht1;6同源性最高。说明样品序列就是玉米Pht1家族成员中受菌根诱导的磷转运蛋白基因,命名为ZEAma;Pht1;6。其表达程度在LM处理下最低,在CK、HM和HML处理下表达量提高,与AMF的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MF群落对玉米生长和P吸收的影响。(1)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根际土壤理化性质OM、TP、AP、p H,玉米根内和根际土壤AMF多样性(Richness),玉米的地上部(株高、玉米杆干重、玉米籽粒干重、SPAD值)和地下部(玉米根干重和根系参数)指标均对P%有显著贡献。(2)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OM、TP、AP、p H、玉米根内和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Richness、Shannon、Chao1、PC1)、玉米地上部(株高、玉米杆干重、玉米籽粒干重、成熟期SPAD值)和地下部(玉米根干重、Vol、Avg D、SA)的生长和P%均显著相关(P<0.05)。(3)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根际土壤理化性质OM、TP、p H可以通过影响玉米根内(RichnessR)和根际土壤(RichnessRZ)的AMF多样性,间接影响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以及P%。分析总贡献率发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OM、TP、p H)、玉米根内AMF多样性(RichnessR)、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均显著影响P%。AMF可以调控植物生长特性和对土壤P吸收过程,本论文研究了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玉米生长和根系P吸收的影响,揭示了AMF—植物互作对红壤磷素高效利用的生物转化机制,对AMF在红壤生态系统的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