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I患者PCI术后β受体阻滞剂非持续用药及其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来源 :桂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并且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探讨影响患者非持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以及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1)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1日,初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若发生MACE事件,则终止随访并记录发生MACE事件的时间,若无MACE事件发生,则随访至截止时间,随访结束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2)随访期间,观察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情况,以及是否发生MACE事件的情况。随访对象的观察指标包括:(1)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教育程度、职业、婚姻情况、民族、BMI水平等;(2)既往史:既往是否有过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史、吸烟史、肾功能不全病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3)入院日期、急性心肌梗死种类(前壁、非前壁)、入院时心梗严重程度(Killip分级)、并发症情况、行PCI治疗时间、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初次口服的β受体阻滞剂的时间、住院时长、出院时治愈或好转,院外随访治疗病例中β受体阻滞剂的详细服药情况,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服药情况,以及他汀类等药品的具体使用情况。(3)根据以上基线资料,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各变量与发生MACE事件的相关性及非持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影响因素。结果:(1)此次总共发放随访调查问卷303份,其中有效随访问卷232份,有效率76.5%,调查随访截止时间是2021年12月31日,其中有效随访最长时间47个月,最短的1个月。由表1中可见,有效随访的患者发病年龄32-87岁,中位数是63岁(62.46±11.56),其中男性病患为189例(81.47%),女性病患为43例(18.53%)。在所有随访成功病例中,非持续性服用β受体阻滞剂88(37.93%)例,持续服β受体阻滞剂189例(81.47%)。非持续性服用他汀类药物87(37.50%)例,持续服他汀类药物145例(62.50%)。停服阿司匹林6(2.59%)例,未停服阿司匹林226例(97.41%)。非持续性服用氯吡格雷/替格瑞洛0(0.00%)例,持续服氯吡格雷/替格瑞洛232例(100%)。(2)发生MACE事件与文化教育程度,吸烟史,糖尿病史,肾功能不全病史,冠脉治疗支架数量,killip分级,有无持续口服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有无持续口服他汀类药物与是否发生了MACE事件都有统计学差别(所有P<0.05)。通过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再结论如下:Killip I级的STEMI患者预后优于II级、III级、IV级的患者;持续性口服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病人,预后高于非持续者;持续性口服他汀类药物的病人,预后优于停用者。(3)对非持续性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影响因素:文化教育程度,吸烟史,糖尿病史。停药的直接原因主要为担心副作用或自觉“无效”。结论:(1)非持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会提高STEMI患者PCI术后MACE事件发生危险性。(2)文化教育程度,吸烟史,糖尿病史是β受体阻滞剂非持续治疗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γ-谷氨酰转移酶(GG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37例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根据二分位法将其分为两组:高Gensini积分组(n=68)、低Gensini积分组
学位
目的:通过筛选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2021年12月活检为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149例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幽门螺杆感染、病变部位、大小、内镜下形态、表面有无充血发红、结节、表面溃疡或糜烂等指标,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病理升级组与病理未升级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
学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小胶质细胞自噬与激活的影响及其在减轻脊髓缺血后延迟性瘫痪中的作用,体外实验研究自噬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开胸但不阻断主动脉);手术组(SCI组,开胸后阻断主动脉40 min);亚低温干预组(SCI+Hypothermia组,在33±0.5℃下开胸阻断主动脉40 min)。将培养至稳定成熟的小胶质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Contr
学位
目的:2020年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肺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且其死亡率位于首位。深入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有可能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诊断标志分子,有利于实现早期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C9orf46基因定位于染色体9p24.1,是一个编码147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C9orf46在人和小鼠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具有纤溶酶原受体功能,可调节组织中的纤溶酶蛋白水解功能。C9orf46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地
学位
目的:探讨Bio Cli M指数对慢性肝衰竭预后相关研究。方法: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81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2年的生存资料。计算MELD、MELD-Na、CTP及Bio Cli M指数并通过ROC曲线评估并比较4项评分的预测能力。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4项评分对生存能力的预测。结果:总共纳入181名患者并完成
学位
目的:主要评估肠道支架作为外科手术术前桥梁在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有效率、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的获益情况。方法:回顾性的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因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行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后择期外科手术和急诊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分为横结肠远端1/3、结肠脾曲、降结肠、乙降交界、乙状结肠、直乙交界、直肠,比较支架后择期手术组与急诊外科手术组的有效率、安全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前瞻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队列,探讨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rine 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u L-FABP)联合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7(urin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u MMP-7)预测IgAN进展的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桂林医学院
学位
目的: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通常不推荐用于切除有蒂的结直肠息肉。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分析CSP与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HSP)相比在完全切除直径≤1 cm的有蒂息肉方面的临床获益。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使用CSP和HSP切除头部直径6~10 mm有蒂息肉的357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出血、穿孔等手术不良事件,息肉完全切除率和手术时间、住院情况等,并分析可
学位
目的: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据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统计显示,肺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二,死亡率排名第一。且肺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低。随着分子医药技术的进步,针对肺癌的靶向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广大肺癌患者受益于各种靶向药物治疗。但是因肿瘤的异质性,对靶向药物产生耐药等,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范围缩小。因此,仍需不断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靶点,以满足肺癌患者的需求。C8orf33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种构成、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非进展性肺纤维化表型的患者进行对比,寻找呈进展性肺纤维化表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进行探讨,以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性收录2015年11月-2019年3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CTD-ILD患者,其中呈肺部进展性肺纤维化表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