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脉证式》及其校补文献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论脉证式》凡八卷,日本古方派医家川越衡山著,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特色较鲜明《伤寒论》注释之作。本文从川越衡山生平及著述、《伤寒论脉证式》的成书背景与著书缘起、版本情况、学术特点以及先生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清末蜀中名医张骥参考中日诸家著作,对《伤寒论脉证式》进行校补,著成《伤寒论脉证式校补》(以下简称《校补》)一书。本文亦对张骥生平及著述、《校补》引书情况、校补内容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川越衡山生于宝历八年(1758),卒于文政十一年(1828),师从日本著名医家吉益东洞之高足中西深斋,同门有中西惟效、白水栋等。其著作主要有《伤寒论脉证式》《伤寒药品体用》《伤寒论奥旨》《稽症》。在学术方面,川越衡山对《伤寒论》序文等篇目进行真伪辨析、详解“伤寒”“三阴三阳”含义、首提“脉有状有势”、首次以奇正类比疾病传变、注重症状的阴阳属性分析、注重类方对比、提出桂枝汤有“导开合,通畅内外上下”之功、重视脉诊、不唯方证对应、择用唐宋元明之方、注重校勘原文。其学术见解鲜明,为后世学者探求《伤寒论》真旨提供了参考。《伤寒论脉证式校补》为张骥先生参考丹波元简之《伤寒论辑义》、浅田惟常之《伤寒论识》、山田正珍之《伤寒论集成》、中西深斋之《伤寒论辨正》、白水栋之《伤寒论刘氏传》、浅野元甫之《校正宋板伤寒论》、程应旄之《伤寒论后条辨》诸本写成。全书对《伤寒论脉证式》的校勘、字词训释、名物训释、病因病机、服药方法、药物加工和煎煮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备的补充与对比,体现了张骥对传统朴学的沿袭与严密审慎的治学态度,亦为诸家深入研究《伤寒论脉证式》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城镇化发展不断推进,失地农民群体大幅上升,失地农民的转型与就业成为较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社区教育学院作为区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门机构,肩负着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为此,本文以增城社区教育学院为例,阐述了社区教育学院针对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失地农民群体,主动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需求,加强社区教育学院的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构建了“失地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的
期刊
目的:本文通过理论溯源的办法,明确悲、“悲伤”与“悲病”的概念,探讨“悲伤”致病机制、“悲病”临床表现与“悲病”临床方药规律。方法:1.通过理论溯源的方法,借助《中华医典》进行关键词搜索,归纳梳理中医古代医籍文献,运用WPS Office软件对有效的临床证据进行数据整理,明确概念。2.通过数据整理,运用WPS Office软件对“悲伤”致病与“悲病”临床数据表进行频数分析,探讨“悲伤”致病机制与“
学位
对于肥胖的认识早在《内经》时期就已有相关论述,为后世肥胖的诊断及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内经》关于肥胖的理论依然指导着肥胖的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对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辨证论治仍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古代医学经典仍然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目的:梳理《内经》肥胖的相关论述,以《内经》思维为方法学基础,整理出《内经》肥胖理论的大致框架,对《内经》中肥胖理论进行研究和
学位
目的:本文是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明确“脾胃为脏腑之本”理论的概念实质,探讨从脾胃防治情志病的思路和特色。方法:1.采取文献研究方法,对脾胃及情志病相关的书籍进行研究,借助中国知网刊录的文献进行相关词条的关键词检索,梳理文献内容,明晰相关概念。2.取用WPS软件录入、整理相关文献的医案数据,运用WPS软件进行频数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关联分析,采用IBM S
学位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第五版)医案部分中带下病相关的医案,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带下病医案的证型和用药信息,总结古代医案治疗带下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带下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搜集第五版《中华医典》医案部分中关于带下病的医案,用Excel软件建立带下病医案数据库,对药物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和医案证型进行频数分析,筛选出频率大于10%(频数大于20次)的药物,使用SPSS22.0进行聚类
学位
张乃修(1844-1905),字聿青(一作聿清),原字莲葆,号且休馆主,清末著名医家,临证经验丰富,善于应用丸方。本论文通过研读其《张聿青医案》,归纳总结张氏运用丸方的主要特色。张氏出身医学世家,于江浙一带行医四十余载,成就斐然,门人众多。张氏临证经验丰富,善于运用汤、丸、散、膏等各种剂型,尤其善用丸方。全书共载有丸方159首,其中成药丸方90首,自拟丸方69首。在1139则医案中,有362则运用
学位
“胀”是首载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古病名,为临床常见疾病,与多种现代疾病密切相关。但由于本病不见于现在的《中医内科学》教材,故对其病机证治的研究较为少见。《内经》有关“胀”的内容论述丰富,涉及“胀”(及“满”)的篇章有57篇,并有《灵枢·胀论》专篇论述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内经》“胀”与“满”相关经文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论述,系统梳理
学位
目的:通过分析《中华医典》收录历代医家阳痿治疗验案,运用SPSS 22.0等软件将医案中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药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社团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归纳总结药性规律,以药测证发现阳痿证候治法,推出阳痿的标准化治疗药物及用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思路,最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男性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睦。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医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整理与分析阳痿
学位
中医药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传承精华是首要任务,只有传承好才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方剂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医治患者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古籍中记载的中医方剂数量众多,其中经方主要指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
学位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梅核气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梳理梅核气的发展脉络,综合探讨梅核气的病因病机,明确其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梅核气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进行研究。广泛搜集古代医籍中梅核气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断代研究的形式,通过分析医籍,结合医家学术思想,对记载的梅核气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总结各时期梅核气相关理论的发展特点,阐述梅核气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病后转归,疾病鉴别等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