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而留守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农村留守老人是伴随着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加大、频次加快而产生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移,动摇了家庭养老的根基,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农村青壮年作为农村老人首要赡养责任人的缺位,使农村留守老人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以精神保障不足最为突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研究当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在精神保障方面面临的困境,进而对困境背后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缓解留守老人精神保障困境的对策建议。 文章主要以社会支持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依托,通过结构式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资料,利用SPSS作为文章的主要数据分析工具,最终通过图表数据的量化形式对留守老人面临的精神保障困境进行研究分析。 笔者主要以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家庭团聚、子女孝顺、亲朋邻里互动和老人精神健康等指标为衡量体系,分析留守老人的精神保障程度和相关关系。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农村留守老人主要存在着以下方面的精神保障问题:一是孤独感强烈;二是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三是子女关心不够;四是“婚姻需求”难以实现;五是经济基础薄弱;六是精神保障维权困难。探究这些困境的背后成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社会主体缺乏对老人精神需求的关心;二是农村城镇化效果不佳,精神保障缺乏空间保证;三是政策法规落地施行困难,精神保障权益难以维护;四是低适应能力导致的老人社会参与不足,自我精神保障缺乏必须基础;五是传统孝文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冲击家庭精神保障功能。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避免故土“空心化”;加快城乡融合,使“携母入城”成为可能;社会多方发力,共筑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氛围;发挥留守老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解决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