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三甲胺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ki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如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大多数均不可避免地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并且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当前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腹膜炎是腹膜透析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慢性肾脏病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破坏,使肠道菌群毒性代谢产物移位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系统性炎症。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属于小分子毒素,当人体摄入富含卵磷脂、胆碱的食物,肠道菌群将这些营养物质代谢为TMA并在肝脏FMO3下转化为TMAO。因TMAO主要经肾脏排泄,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血浆TMAO浓度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TMAO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但是TMAO对腹膜炎症的作用并没有明确地阐述。因此,本文旨在探讨TMAO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中的作用及发生机制。研究方法及内容1.临床研究:收集我院2016年-2018年共144名腹膜透析患者的血清及腹透液标本,检测血生化、血清和腹透液中TMAO水平、腹透液中IL-6、PAI-1、CA125水平。2.体内实验:采用5/6肾切除法构建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实验分为sham组、5/6Nx+2.5%葡萄糖腹透液(5/6Nx+2.5%G)组、5/6Nx+2.5%葡萄糖腹透液+TMAO 20mg/kg/d(5/6Nx+2.5%G+TMAO)组、5/6Nx+4.25%葡萄糖腹透液组(5/6Nx+4.25%G)组。持续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留取壁层腹膜做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CD68、CD3及MPO表达。留取脏层腹膜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 IL-6、MCP-1、IL-1β、NLRP3 和磷酸化 NF-κB p65 的 mRNA和蛋白表达。3.体外实验:(1)提取大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LPS预处理1h,予不同浓度梯度TMAO(0,50,100,200μM)刺激培养24h,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NF-κB p65,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巨噬细胞中磷酸化p65入核情况。(2)传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HMrSV5,LPS预处理1h,予不同浓度梯度TMAO(0,50,100,200μM)刺激培养24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和LDH释放实验检测腹膜间皮细胞的坏死率。Western Blot检测焦亡关键蛋白NLRP3,Caspase-1,IL-1β和GSDMD的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腹膜 Kt/V(r=-0.21,P=0.010),残余肾 Kt/V(r=-0.35,P=0.000)和总Kt/V(r=-0.42,P=0.000)与TMAO水平负相关。血清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r=0.25,P=0.009)和C-反应蛋白(r=0.23,P=0.014)浓度与TMAO水平正相关。血清TMAO浓度与腹透液中IL-6浓度(r=0.22,P=0.022)、PAI-1浓度(r=0.21,P=0.028)正相关,与CA125浓度(r=-0.22,P=0.021)负相关。高水平TMAO与腹透患者较高死亡率和腹膜炎发生率相关。2.体内实验:HE染色可见5/6Nx+2.5%G+TMAO组与sham组和5/6Nx+2.5%G组比较,间皮细胞脱落明显,间质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可见5/6Nx+2.5%G+TMAO组CD68+、CD3+、MPO+细胞均显著增加(P<0.01)。5/6Nx+2.5%G+TMAO 组 IL-6(P<0.01)、MCP-1(P<0.01)、IL-1β(P<0.01)、NLRP3(P<0.01)、磷酸化 NF-κB p65(P<0.0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3.体外实验:(1)在LPS诱导大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中,IL-6、MCP-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TMAO浓度依赖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NF-κB p65及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亦呈TMAO浓度依赖显著升高(P<0.05)。细胞免疫荧光显示LPS+TMAO组细胞中磷酸化p65入核比例比LPS组显著增高(P<0.01)。(2)在LPS诱导腹膜间皮细胞中,流式细胞术和LDH释放实验可见LPS+TMAO组比LPS组细胞坏死率(%)显著升高(P<0.01);NLRP3,Caspase-1,IL-1β 和 GSDMD 蛋白表达水平随着TMAO浓度的增加先逐渐升高后降低,在100μM TMAO刺激时升高最显著(P<0.05)。结论氧化三甲胺(TMAO)促进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及NLRP3炎症小体活化,促进LP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焦亡,从而加重腹膜炎症。
其他文献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致残的精神障碍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4.4%。新型抗抑郁药阿戈美拉汀是世界上第一个褪黑激素受体激动剂。与传统抗抑郁药物相比,阿戈美拉汀具有明显的抗抑郁疗效、安全性高、对性功能影响小、并兼具改善睡眠的功效,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本课题主要研究了阿戈美拉汀的合成工艺。通过分析查阅已经报道的阿戈美拉汀的合成文献,选择了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路线,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较佳的合
学位
阿维菌素是一类高效、低毒、广谱、安全、环境友好型天然生物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畜牧业。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许多害虫的卵无活性与内吸性,而且随着阿维菌素被长时间和大面积的使用,某些害虫已对其产生抗药性,通过结构修饰来开发新化合物已成为该类药物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阿维菌素B2a是阿维菌素的主要组分之一,不仅具有阿维菌素类化合物的活性,其本身对根结线虫、胞囊线虫、根腐线虫、松材线虫和茎线虫等植物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乳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生育和激素失衡等因素,近年来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涉及内分泌、环境和遗传学等多种因素,探讨乳腺癌发生及演进过程中相关基因的改变是揭示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MIER3(Mesodern induction early response 1,family membe
学位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Eprinomectin,EPR)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可在动物孕期及哺乳期安全使用的绿色驱虫剂。由于国内市场上的普通速释注射液和浇泼剂的频繁或不正当使用,容易产生物种耐药性,而且浇泼剂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本文将EPR与原位凝胶植入剂给药系统结合,开发EPR长效制剂,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处方前研究:测定了EPR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EPR易溶于甲醇、甘油缩甲醛
学位
研究背景炎症和纤维化是肾病进展的显著特征,炎症促进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sase,CKD)的进展,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CKD的进展常伴随RAAS系统的激活,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高于正常水平,对肾脏炎症及纤维化发挥促进作用。最新研究发现CKD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明显的能量代谢缺陷,肾皮质(尤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的异常可能参与慢性肾
学位
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是一种广泛用于合成药物分子、天然产物的重要反应。随着社会发展对绿色化学的迫切需求,开发更加高效、操作简便、原子及步骤经济的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吲哚C3位的酰化反应一般需要预先保护N原子以及使用过量的路易斯酸,本论文第一部分实现了等当量的BEt3促进的N原子未被保护的吲哚C3位的选择性酰化反应,对反应底物进行了拓展,确定了底物范围,
学位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对衰老和老年相关疾病的调控机制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研究发现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患病风险远超女性,而女性在绝经后,这些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升高。这种性别间发病率的差异以及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的锐减和相继发生衰老变化,提示雌激素与衰老和老年相关疾病的调控密切相关。17β-E2分子中含有酚类结构,因而高于生理浓度(>1
学位
研究背景全球约有15%的育龄夫妇存在不孕不育问题,其中男性因素占50%左右。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最为严重的情况之一,精子发生障碍是其主要病因。由于NOA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故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睾丸组织中呈现高度特异性表达,且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lncRNA在N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病理机制研究却鲜有报道。研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自体脂肪移植是目前整形外科医生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改善面部轮廓及实现面部年轻化常用手段。即使自体脂肪移植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是仍然存在着移植脂肪存活率低,体积减少多等效果不佳的情况以及发生脂肪坏死,形成油囊和钙化结节等并发症。我们的前期研究创新性的从脂肪组织中,通过纯物理方法提取出一种高度浓缩富含SVF细胞和ECM的基质胶(SVF-gel),动物移植模型观察到SVF-gel移植比普通
学位
[目的]宫颈癌常转移至宫旁组织,阴道旁组织,腹盆腔淋巴结,甚至子宫周围脏器,但对于卵巢/输卵管转移,目前对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了解不多。为进一步明确宫颈癌卵巢/输卵管转移的临床意义,基于医学大数据和真实世界研究的背景下,我们对宫颈癌转移至卵巢/输卵管的发生率、相关风险因素、转移途径及肿瘤学预后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6年间,中国大陆11个省市自治区37家医院的宫颈癌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