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诚信文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基于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得到高度重视。诚信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建设发展的基础。区域诚信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规范着人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着隐性的约束作用。与银行信贷不同,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商业信用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客户的信誉和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这些决定性因素往往受制于企业的道德实践。目前我国法律和社会信用体制等尚不完善,区域诚信文化在减少企业违约风险,降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获取更多商业信用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区域诚信文化与企业商业信用之间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在研究区诚信文化与企业商业信用的基础之上,还进一步探究了在不同外部环境条件下二者的效应差异。从地区金融发展与行业竞争程度两个角度出发,就其对区域诚信文化与企业商业信用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本文以201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1)区域诚信文化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一个地区诚信文化水平越高,该地区的上市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数量越多。(2)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会显著减弱区域诚信文化与企业商业信用之间的正向关系。该结论证实了在外部市场环境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是一个有力的助力,而完善的金融发展水平与非正式制度间存在替代关系。(3)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程度会显著增强区域诚信文化与企业商业信用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即相比处于竞争不激烈行业的企业,处于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其所属区域诚信文化对企业商业信用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4)进一步分析表明,当企业与供应商均属于诚信文化水平较高地区时,文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正向影响更加强烈。(5)机制检验表明,区域诚信文化是通过减弱企业信用违约风险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信用违约风险在区域诚信文化与企业商业信用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及企业都具有重要启示: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以制度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失信惩戒机制,优化企业财务行为,降低企业的失信违约风险。同时地方政府也要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约束企业行为保护债权人权益;其次,研究结论可以使企业更好的认识到区域文化差异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以优化企业财务行为和经营管理效率。最后,企业要注重自身诚信文化的构建,在维护区域内诚信文化的同时,也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创新点在于:第一,从非正式制度角度出发,研究揭示了区域间不同的诚信文化水平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深化了已有文献中有关文化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的理论研究。第二,将金融发展等外部环境引入区域诚信文化与企业商业信用之间的分析中,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不同市场环境下国家文化发展政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重要影响。第三,从供应商角度进一步探究诚信文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机制,丰富了上下游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投资连接着需求和供给,扩大有效投资能够促进经济稳定运行、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等事件带来了各方面的风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提出了挑战。为此,中央提出了六稳六保政策,来以此稳定经济发展。稳投资应运而生,它要求扩大投资的同时要确保投资有效,提高投资效率。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投资活动是企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影响企业的价值与发展,因此,对企业
学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各地区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繁荣壮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投资观念发生显著改变。伴随企业发展而逐渐扩大的融资需求与投资者日益高涨的投资热情,共同促使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但是在奋力开拓的同时,不成熟、不稳定的市场也造成了股市动荡甚至是股价崩盘等事件,严重伤害投资者利益、打击投资者信心,为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具体到个股层面上,如2015年12月,中国神运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推进,非国有股东委派代表现象越来越普遍。国有企业由于存在“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和“内部控制人”现象,代理问题远比非国有企业突出。国企混改的出发点是创建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非国有股东来监督和约束控股股东与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特别是通过委派董事非国有股东能够更有效的参与公司治理,更好地落实非国有股东的监督职能。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学位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思想观念。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定义是要采取措施识别筛选出真正的贫困人口,利用扶贫政策对他们进行精准帮扶,从而帮助他们减贫致富并实现国家持续脱贫的目标。国家明确了企业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和方向,实现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离不开企业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责任竞争力理念是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基础,品牌传播的需要是企业决定参与精准扶贫的动力,企
学位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向现代技术驱动的进一步转化,科技和创新已经成为了引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第一推手和驱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有企业因为其规模和影响力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必须发挥先进带头作用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其“免疫功能”作用于国企内部治理。本文以2008-2019年我国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对
学位
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通过会计科目误分类操纵净利润的组成结构,虚增企业核心盈余,而核心盈余恰恰是外部利益相关者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并且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存在隐蔽性强和成本低的双重优势,因此成为企业日渐青睐的盈余操纵手段,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研究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外部影响因素时,现有文献大都围绕分析师、审计师以及外部机构投资者进行探讨,鲜有文献从债权监督视角出发,研究企业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学位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概念。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湘西考察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的重要思想;2014年1月,中央办公厅详细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至此我国精准扶贫事业拉开了帷幕,全国上下开始积极投入我国精准扶贫事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自从2013年精准扶贫被正式提出后,我国贫困人口脱贫数量每
学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和社会公众也越来越重视由于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十四五规划也指出要坚持绿色引领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已然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战略共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企业应积极进行环境保护投资,推进自身清洁生产,发挥环境治理的主体作用。然而,中国企
学位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高能耗,高污染,低质量,低产出”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要转向高质量发展,但生态环境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瓶颈。而绿色创新恰恰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融合在一起,被认为是缓解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绿色创新是
学位
十九大将精准扶贫工作推到了新的阶段。精准扶贫是相对于传统粗放的扶贫方式提出的一种新思路,要求结合实际的贫困状况做到准确帮扶,从本质上消除存在的贫困问题。我国想要顺利完成全面脱贫的的伟大目标,就需要动员社会各界都参与其中,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民营企业势必也要做出自己的贡献。资金作为企业生命的“源泉”,融资问题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许多企业尝试通过各类渠道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民营企业参与精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