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核壳结构的光学二次谐波增强特性的理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ao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粒子,尤其是以绝缘体为核以金为壳的复合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内核材料的介电常数、金属纳米颗粒的大小和核壳的相对尺寸,可以实现很宽波段内(可见到近红外区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局域电场增强以及二次谐波增强等特性的可调谐。该可调谐特性在传感器、光学定标、光热疗、癌症检测以及生物组织成像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根据纳米粒子与光波相互作用的准静态近似理论,给出了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消光截面、局域电场增强因子以及二次谐波增强因子的表达式。然后我们采用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以绝缘体材料为核以金为壳的核壳结构的光学性质,并对比核壳组分的次序被颠倒时(也就是以金为核以绝缘体材料为壳的结构)这两类复合纳米粒子的绝缘体材料的介电常数,复合纳米粒子周围环境的介电常数以及内核尺寸与壳层厚度等参数的变化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局域电场增强和光学二次谐波增强的影响。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知道以绝缘体材料为核以金为壳的复合纳米粒子在共振波长范围方面具有更高的可调谐性,共振波长很容易调节至近红外区。最后,我们以Au2S核Au壳的复合纳米粒子为例,具体分析其内核半径与壳层厚度对二次谐波增强的影响,并给出核半径与壳厚度的比值X在3~10之间变化时,短波处二次谐波增强的共振波长一般在近红外区700~1200nm范围内,随X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
其他文献
多数项目止步于“短时租赁”“预约、找车,剩下的就是出发”、“不用养车、扫码用车”、“随借随停”……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一种补充,如今又有了“新能源”、“共享经济
近年来,量子关联以及稠密编码课题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因为它在量子力学领域具有显著的特征,并且在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计算机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大量科学家对量子信息课题研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稀磁半导体(GaMn)N薄膜的光学性质。稀磁半导体近年来凭借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潜在用途正日益激起人们的兴趣,而(GaMn)N是最有前景的稀磁半导体材
原子与分子碰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与实际应用意义,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本文在大量的理论工作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密耦近似计算方法,以及T—T势能模型,计算了He、Ne、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是SU(3)C×SU(2)L×U(1)Y的规范理论。它描述了自然界中的强、弱和电磁相互作用,并且将电弱相互作用在能标O(102)GeV下完成了统一。在过去的50年间,标准模型
考虑了核间相互作用,并且用修正的库仑玻恩理论模型(MCB-PT)计算入射粒子为16MeVO7+碰撞氦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FDCS),并将计算结果、最近的实验数据、四体库仑波(4CW)理论及连
都市报有着强大的品牌优势、公信力,有专业的队伍、优质的内容,若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创新传播方式,都市报会迎来又一个白银时代。1995年4月,一张报纸在山
本研究通过调查异源三倍体为父本的百合杂交后代倍性及其追踪染色体来源,来探讨异源三倍体的遗传规律。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对以雄性不育的二倍体亚洲百合GHC-01为母本,以Longi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作的光学薄膜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新工艺。溶胶-凝胶镀膜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薄膜的纯度高、厚度容易控制、制备费用低,而且所需镀膜设备相对较为廉价,易实现大面积镀膜,镀膜过程易向工业化转化。我国研发的新一代高功率ICF装置中的主要光学元件,如隔板玻璃、倍频晶体、开关晶体、靶室窗口玻璃片等均需要进行化学镀膜,而近年来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ZrO_2/SiO_2多层膜以
纠缠光子是实现许多量子信息过程和完成量子光学实验很重要的工具。目前为止,广泛用来获得纠缠光子源的方法是非线性晶体的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SPDC)。量子通信的其中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