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题为《柳如是诗文中的家国情怀与漂泊意识》,共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本文论述了柳如是诗文中的家国情怀。并把她与同时期的其他三位女作家——王端淑、徐灿、刘淑进行对比,旁及与柳如是交往的陈子龙、钱谦益诸人,认为柳如是的家国情怀的产生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与徐灿相比,柳如是一生没有向清廷妥协的任何举动。与刘淑相比,柳如是在反清过程中从未掩盖自己的性别特征。因此,她的家国情怀远在一般女子之上。
其次论述了柳如是诗文中的漂泊意识,认为漂泊意识既是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主题,也是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所决定的,而并非柳如是所独有。而她在择人而嫁的过程中体现着对命运的抗争。本文简略笺释了柳如是与汪汝谦的唱和诗,认为她与汪汝谦的交往,与《柳如是别传》中所论述的知己之交不同。汪汝谦正是柳如是首先选择和依靠的对象,只是他辜负了柳如是,柳如是与钱谦益的姻缘,是她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本文把柳如是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分析了“秦淮八艳”产生的历史根源与时代背景,认为柳如是的产生有着时代的必然性。并把柳如是与董小宛和顾眉进行对比,认为《柳如是别传》一书的产生,即是因为陈寅恪先生对于女性作家与作品的偏爱,也因为柳如是不肯居于人下的性格暗合于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且,这一巨著的产生,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