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生长因子探讨盆痛灵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疼痛的镇痛作用机理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变化,以及异位内膜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p75NTR)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探讨盆痛灵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镇痛作用机理。方法:设假手术组大鼠10只(仅切除单侧结扎段子宫),采用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SD大鼠EMs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盆痛灵低、中、高剂量组和消炎痛组,每组10只。盆痛灵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10.2、20.4、40.8g·kg-1·d-1盆痛灵方水煎液,消炎痛组大鼠给予3mg·kg-1·d-1消炎痛混悬液,各组均采用直肠给药方式,每天1次,连续4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0.9%Na Cl溶液。采用Von Frey2390电子测痛仪测量大鼠机械压力痛阈,观察其痛阈变化。末次给药后,采集血清及腹腔液,ELISA检测EMs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NGF的浓度,并分析NGF浓度与痛阈变化的关系。采集各组子宫内膜组织,PCR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内膜NGF、p75NTR、Trk A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异位内膜NGF、p75NTR、Trk A蛋白表达。结果:1.ELISA结果显示,在血清及腹腔液中,模型组的NGF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消炎痛组和盆痛灵中、高剂量组NGF水平降低(P<0.05);与消炎痛组比较,盆痛灵低、中剂量组中的NGF水平较高(P<0.01)。在盆痛灵三组中,与盆痛灵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血清及腹腔液中NGF水平降低(P<0.05);与盆痛灵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腹腔液中NGF水平降低(P<0.01)。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s各组机械痛阈值分别与腹腔液NGF水平成负相关,而假手术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与腹腔液NGF水平无相关关系。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与血清中NGF水平无相关关系,各组大鼠的腹腔液与血清中NGF水平无相关关系。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GF及其受体p75NTR、Trk A主要在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胞浆表达,在胞核仅少量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消炎痛组与盆痛灵中、高剂量组中的NGF及其受体阳性表达均减弱,盆痛灵低剂量组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NGF及其受体p75NTR、Trk A相对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消炎痛组和盆痛灵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NGF、p75NTR、Trk A表达(P<0.01),低、中剂量组仅能降低NGF表达(P<0.01);与消炎痛组相比,盆痛灵低、中剂量组p75NTR、Trk A表达较高(P<0.01)。在盆痛灵三组中,分别与低、中剂量组比较,盆痛灵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p75NTR、Trk A的表达(P<0.05)。4.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内膜组织NGF、p75NTR、Trk A的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比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消炎痛组和盆痛灵中、高剂量组中NGF、Trk A的mRNA表达降低(P<0.05),消炎痛组和盆痛灵高剂量组p75NTR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消炎痛组比较,盆痛灵低、中剂量组中NGF及p75NTR的mRNA表达均较高(P<0.05),盆痛灵低剂量组中Trk A的mRNA表达较高(P<0.01)。在盆痛灵三组中,与盆痛灵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内膜组织NGF、p75NTR、Trk A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中Trk A的mRNA表达亦降低(P<0.05);与盆痛灵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p75NTR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内膜组织NGF、p75NTR、Trk A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消炎痛组和盆痛灵低、中、高剂量组中的NGF、p75NTR、Trk 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消炎痛组比较,盆痛灵组中NGF、p75NTR、Trk A的蛋白表达均较高(P<0.01)。与盆痛灵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NGF、p75NTR、Trk A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盆痛灵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NGF、p75NTR、Trk A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盆痛灵方可能通过抑制异位内膜中NGF与其受体p75NTR、Trk A结合,降低异位内膜组织周围腹腔液和血清中NGF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起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慢性避水应激(WAS)引起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及疏肝饮(SGD)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5周龄SD大鼠45只,体质量200±20g,购自斯莱克公司,饲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分组如下:第一部分24只分为正常组、WAS组、抗生素组和抗生素+WAS组;第二部分21只分为正常组、WAS组和SGD组。采用WAS的方法复制IBS模型,造模期间记录排便量;造模结束后,测定结直肠球囊扩张(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活血化湿方及其拆方对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诱导的足细胞骨架蛋白损伤及自噬活性降低的保护与调节作用研究。方法:1.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系(MPC-5)作为细胞实验对象,光镜下观察足细胞分化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足细胞分化成熟标志蛋白Synaptopodin表达量,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Synaptopodin纯度;2.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PAN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学位
目的观察通络散结凝胶外用对骨癌痛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通络散结凝胶治疗骨癌痛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络散结凝胶制备及质量控制。将通络散结处方饮片制备为凝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处方的主要成分以控制药物质量。2.骨癌痛大鼠行为学检测。将160g-180g Wistar大鼠分为安慰剂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安慰剂组和治疗组大鼠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假手术组注射PBS。在造模前和造模后第5、1
学位
目的基于m TOR-ATG5介导细胞自噬研究降脂颗粒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药效机制。方法1.46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n=13)和模型组(n=33),模型组采用高脂饮食喂饲,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22周后,正常和模型组各取3只小鼠,检测小鼠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以确定NASH模型的成功建立。将造模成功的
学位
目的:通过结肠癌细胞(HCT-116)建立DSS诱导的IBD的细胞炎症模型,使用临床经验方红萸饮对其进行干预,探讨红萸饮通过抑制IBD模型介导的IL-6/JAK2/STAT3通路发挥对炎症性肠病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1.选取结肠癌细胞HCT-116,设立空白对照组和DSS造模组,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IL-6的含量,选取HCT-116细胞的最佳造模条件。2.将红萸饮药物旋转、蒸发、冻
学位
目的:导师领导的研究团队前期利用临床研究分析了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埋线治疗前后的血清当中的蛋白组学改变。发现治疗后有50多种蛋白表达发生变化,进一步扩大样本应用PRM质谱定量蛋白分析,验证后得到6个蛋白。为了深入研究验证差异蛋白变化结果,阐明针灸埋线治疗机制,我们利用模型动物来分析研究差异蛋白变化,为针灸埋线干预单纯性肥胖在临床上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更好的证据。方法:1、雄性C57b1/6小鼠,8周龄
学位
目的:基于模拟PBC患者的HiBEC凋亡模型,证实补虚化瘀法组方中药基于AKT/Bax信号通路抑制HiBEC凋亡的作用机制,并对补虚化瘀法组方中药调控HiBEC凋亡模型的miRNA150-5P表达的靶点进行初步探索。方法:(1)基于前期的研究发现GCDC参与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发病的基础上,本实验将以HiBEC为载体,并用1.2mM/LGCDC(甘氨鹅脱氧胆酸)为诱导剂,建立模拟PBC患
学位
目的:旨在研究补肾益精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索该复方调控OPG/RANKL信号的可能机制。方法:1.去卵巢大鼠模型血清OPG/RANKL水平的动态观察OVX造模后每2周检测体重、血清学骨转换指标和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直到造模后第10周,同时设Sham组对照观测。观察大鼠骨形态变化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动态变化规律,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体内骨转换指标变化趋势。2.补肾益精
学位
目的:明确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的关系;观察CUMS模型类抑郁样行为与骨代谢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神经炎症、HPA轴激活在抑郁症合并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酸枣仁汤的调控机制。方法:1.将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LPS组、帕立骨化醇组。帕立骨化醇腹腔注射(0.4μg/kg)预处理14天,而后LPS注射(1 mg/kg)诱导神经炎症,行为学检测后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下丘脑中IL-1β
学位
目的:1.通过模式动物体内实验探索化瘀补肾方对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2.通过网络药理分析化瘀补肾方有效成分及相关信号通路。3.观察局部缓释化瘀补肾方有效成分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小鼠骨质疏松模型骨折愈合的作用和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优化齐墩果酸给药方式。方法:1.实验采用3月龄雌性C57BL/6小鼠,36只,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化瘀补肾方组每组12只,去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