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权代持强制执行的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设立公司成为公民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商事活动中,股权代持的投资方式凭借隐蔽性强、方式灵活、收益大等特点备受人们青睐,从而使得股权代持现象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过程中比较常见。但股权代持的投资方式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纠纷,这其中股权代持强制执行问题成为比较常见的纠纷行为之一。究其原因,是我国当前法律缺乏对股权代持强制执行中涉及到的各方权利人之间关系和利益冲突的梳理,现行法律规定无法很好地解决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股权代持强制执行在司法界及实务界都产生了较大争议。即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债权人之间产生纠纷,债权人对名义股东名下股权申请强制执行,实际出资人能否以案外人的身份,对该强制执行请求予以排除。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案例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法院对于该类问题的判决结果并不一致,学界对于该类问题的意见也无法统一。该问题在《公司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不够完善,给案件当事人以及审判者均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导致理论与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论,观点之间的差异也导致实践中审判者对于同类问题会出现不同的审判结果。文章以股权代持强制执行为核心,探求各方权利人的权利界限,为股权代持强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和路径,平衡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并制定相关解决标准为法院审判提供参考,从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解决。第一部分讲述股权代持的概念及特征,分析股权代持关系中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的法律关系以及双方面临的风险问题,探讨争议股权的实际归属,并根据司法实践中对股权代持强制执行的认定情况,判断股权代持强制执行中应当保护债权人利益还是实际出资人利益。第二部分针对债权人与实际出资人的博弈,分析在司法强制执行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判断标准如何,当前对于股权代持强制执行这一问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界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该部分通过对股权代持强制执行中实际出资人与债权人利益冲突问题的现状进行探讨,对理论界与司法界关于该问题的争论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研究该问题能够有所帮助。第三部分介绍当前股权代持强制执行存在哪些困难,准确区分第三人与商事外观主义的适用范围,统一适用标准,合理把控股权代持强制执行过程中实际出资人权益的保护界限,从而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参考,精准的为股权代持强制执行提供合理标准,让债权人与实际出资人权益都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第四部分重构股权代持强制执行的各方利益保护机制,明确债权人利益优先保护原则,在代持股权强制执行纠纷中应当首先保护债权人利益;其次明确债权人保护与实际出资人保护的界限,统一裁判标准;最后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方的权利范围予以明确,提供一个司法裁判的标准,从而维护司法统一,更好地维护债权人利益,使得债权人利益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
其他文献
法律翻译作为专门用途的翻译,在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对外交流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法律翻译能力是法律翻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当前国内外对法律翻译能力的研究尚不成熟,从多维度探究并分析其构成及发展的研究依然不足。法律翻译能力各子能力之间的联系以及能力的发展是动态且复杂的。构成法律翻译能力的各子能力相互联结、相互作用,使得法律翻译能力成为一个动态系统,需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其构成及发展。本文首先
学位
中国古典诗歌享誉全球,其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决定了对其译本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寒山诗》在国内虽然不属于主流文学,但在国外追随者众多,其作品翻译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对其作品译本的研究近年也逐渐流行。较为可惜的是,现在国内外学者均专注于寒山诗英译本的研究,针对德译本研究较少。在中德友好交往的环境下,研究中文作品在国外受众广泛的背后原因,并由此促进优秀中文作品的对德传播,是我们德语学者应当密切关注
学位
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因此对两国法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语言是法律的载体,立法文本是法律信息的最直接外在形式。研究立法文本的语言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立法者的意图。被动句是立法文本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式,具有较高研究价值。但由于俄汉被动句存在较大差异,在法律翻译过程中对于被动句的翻译需要格外斟酌。熟练掌握俄汉被动句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立法文
学位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未限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原则上来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于所有案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因为重罪案件在提高诉讼效率的价值相对受限,导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向重罪案件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特别是受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使得认罪认罚从宽程序逐步沦为司法机关快速治罪的工具。这一做法不仅忽视了重罪案件被追诉人平等的诉讼权利,另一方面也忽略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其他价值,特别是在重罪案
学位
但书条款是法律规范研究的重要主题,是一类常见的法律条款。然而现有的对但书条款的研究,以部门法教义学进路(尤其是刑法教义学)和法律语言进路的居多,运用逻辑工具进行的一般法理论研究明显不足。而实务中出现的许多对但书条款的理解和适用不当问题,恰恰源于但书条款之逻辑分析的匮乏。因此,本文旨基于逻辑分析的立场,对但书连词、但书分句和但书复句依次进行剖析。为此,我们需先行界定“但书条款”本身,并明确所谓逻辑分
学位
近些年来,学者对自由心证引入我国证据证明力评价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法定证据制度在证明力评价中的批判声越来越强,实际上,不管在中国还是域外,一味强调自由心证主义或者法定证据主义都不是证据法的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来看,两大证明力评价方式已经有了融合的趋势,主要是出于发现案件真实性和抑制法官主观随意性这两种诉讼法价值平衡的考量。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裁判人员的自由裁量的范围逐渐压缩,经验规则上升为法
学位
近年来,关于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无论是给医疗机构还是患者,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民法典》对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表现形式和侵权责任做了总体规定,但由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错综复杂,仅有原则性的规定无法实现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有效保障,在适用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权利认定、侵权类型、权利救济等方面都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为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效解决医患纠纷,明确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并完善损害
学位
根据实证数据,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具有6种罪名组合形式,单一罪名包含三种,“引诱他人吸毒罪”“教唆他人吸毒罪”“欺骗他人吸毒罪”,复合罪名包括三种,“引诱、教唆他人吸毒罪”“欺骗、引诱他人吸毒罪”和“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就单一罪名案件而言,“教唆他人吸毒罪”案件数量最多,占比41%,“欺骗他人吸毒罪”案件数量最少,占比7%,“引诱他人吸毒罪”案件数量占比21%。就复合罪名而言,两两
学位
《民法典》第831条规定了收货人的检验义务。在司法实践中,收货人的检验义务被遗漏适用、适用不足以及与买受人检验义务混淆适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学术研究中收货人的检验义务鲜少得到关注。在社会生活中,大众对检验义务的了解不够,重视不足。因此,大众履行检验义务的积极性不高。对履行过程的证据留存意识不强导致审判机关无法认定相应的案件事实,从而失去适用检验义务的事实基础。另外,对收货人检验义务的内容理解不充分
学位
尽管人们不想承认自己的决策受到了情绪的影响,但难以否认的是情绪和认知总是共同影响行为,人无法将情绪从理性的思考中完全抽离。20世纪80年代后,曾经被排除在决策研究外的情绪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近些年,有研究将情绪引入对翻译创造性和准确性的考察。中立性作为重要的法律翻译职业道德,可能因细微的语言改变而受到损害,因而对译者中立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研究显示法官量刑的中立性受案件相关情绪与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