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组织价值观管理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eteor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化研究的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早己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相比之下,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进行价值观管理研究却出现得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在其合著的《追求卓越》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总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和维持整个组织的价值共识,而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失败的最大分野。他们在负责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研究项目结论中归纳出管理的七要素(7s),即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术、作风和共同价值观。他们认为,共享价值观是一个企业及其成员的奋斗目标,能够将员工个人和企业的目标真正结合起来。由此开始,价值观管理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我们的研究发现,寺庙作为一类特殊的组织,在组织制度、运行方式等方面都与企业不同。与企业相比,寺庙价值观管理的实施是比较成功的,僧众不仅具有高度一致的价值观,而且对寺庙以及佛法本身具有极高的忠诚度。基于此,本文将选取价值观管理实施比较成功的组织——寺庙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发掘寺庙组织中价值观管理的运行机制,以期由此总结的原则和规律对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价值观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鉴。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著名的佛教组织——大悲寺和大悲古寺为调研对象,聚焦于价值观管理,在文献探讨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寺庙内部进行观察和深度访谈获得研究所需的原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了社会、组织和个体三个层次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寺庙价值观管理的实施过程,并比较了研究结果在僧众和居士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佛教社会意识(带有“启蒙”色彩的、基于个体自我理解的佛教社会意识,后文还将详细解释)通常作用于个体接触佛教文化的初期阶段,并由于个体理解能力、修行方式等的限制而仅起到有限的教化作用;寺庙价值观通过修行戒律和日常行为两种渠道规范个体的价值观;相较于僧众,居士在事前考核、事中监督和事后激励与惩罚阶段受到的限制都非常有限。这一价值观管理机制的揭示,深化了价值观管理理论的研究,对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人员的选拔、监督以及激励与惩罚阶段为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全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基督徒数量增长、教堂数量增加、教会学校增多三个方面。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宗教慈善事业
“西河”地区是山西省西部黄河自此向以南的区域。在这一区域里流传着丰富的关于卜子夏的传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论文选取卜子夏信仰最为典型的河津东辛封村和孝义元
我国电力企业国际产能合作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力资源的风险。本文以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为基础,阐述了我国电力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模式、趋势以及人才方面的现状,提出
罗教(又称无为教、罗祖教等)是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民间教派之一,对罗教的研究历来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对罗教的研究形式多样,涉及领域十分广泛,而在这之中,对于
孔庙祭祀包括狭义的祭孔与附祭,而谓附祭云配享和从祀,统称为“从祀制”。本文以唐宋时期孔庙从祀制度为研究内容,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唐宋时期孔庙发展状况。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章
一、研究意义当前,国内外藏学界在藏传佛教历史研究方面,相对于格鲁派、噶举派和萨迦派,宁玛派历史研究似乎是个薄弱环节。然而,宁玛派独树一帜的宗教思想和教法体系,别具一
关于神迹的问题,是历史上众多神学家、哲学家争论已久的问题。有为神迹辩护的,诸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帕斯卡、巴特勒等,他们都诉诸神迹来为上帝的存在作证明。同时,也有
目的:建立检测硼替佐米起始合成原料3中对映异构体杂质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AICEL CHIRALPAK AD-H手型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含0.01%三氟乙酸的正己烷:异丙醇(95
要深入和準確認識李贄的思想,其歸屬的學派和思想淵源是一個重要問題。李贄在哲學思想方面深受王龍溪、羅近溪等王學門人影響,更師從王心齋之子王東崖,其心學一脈的思想淵源
<正>杜甫以"秋兴"为题共写了八首古诗,教材所选的诗作是第一首。这八首诗作虽然都是以写秋景抒感伤为核心,但每一首诗作对于秋景的描绘又有所不同,因而,每一首诗作抒发感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