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CT特征及影像组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常见突变状态的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e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肺腺癌临床及CT特征在预测EGFR基因突变中的价值目的探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ADC)临床及CT特征在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经病理证实且行胸部CT扫描及EGFR基因检测的单发LADC患者803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EGFR基因突变阳性组(426例,53.1%)和阴性组(377例,47.0%),比较两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联合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及CT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判断该模型在预测EGFR基因突变中的效能。结果(1)临床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年龄(62±10 vs 61±11岁)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与男性(69.5%vs 39.0%)、不吸烟者与吸烟者(66.4%vs 36.2%)EGFR基因突变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01);I-II期与Ⅲ-IV期患者(57.8%vs 50.8%)EGFR基因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CT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在803例患者中,阳性组与阴性组肿瘤大小[(3.4±1.8cm)vs(3.8±2.1cm)]有统计学差异(p<0.05);周围型分布(55.3%vs 45.7%)及存在毛刺征(60.5%vs 50.3%)、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66.7%vs 50.9%)、充气支气管征(70.8%vs 49.9%)、血管集束征(76.9%vs 45.4%)、胸膜牵拉征(65.0%vs 39.5%)及双肺多发转移(62.9%vs 51.6%)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而存在含气腔隙(46.7%vs 53.3%)、坏死(33.9%vs 56.2%)、胸腔积液(46.2%vs 55.3%)及胸内淋巴结肿大(48.7%vs 59.9%)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低(p均<0.05)。在608例增强扫描患者中,阳性组与阴性组静脉期△CT值[(40.8±23.4 Hu)vs(35.8±20.7 Hu)]有统计学差异(p<0.05)。(3)联合临床及CT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不吸烟、GGO、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及双肺多发转移为LAD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示该回归模型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AUC为0.77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8%、68.5%。结论女性、不吸烟者及肿瘤存在GGO、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和双肺多发转移等可以作为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及CT特征对LADC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有重要预测价值。第二部分肺腺癌EGFR 19及21外显子突变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比较目的探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ADC)EGFR 19及21外显子突变患者临床、病理及CT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683例LAD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根据基因突变状态分为EGFR 19外显子(exon 19)突变组(24.2%,165/683)、EGFR 21外显子(exon 21)突变组(31.8%,217/683)及EGFR阴性突变组(44.1%,301/683),比较EGFR常见位点(exons 19&21)突变组与EGFR阴性突变组、EGFR exon 19与EGFR exon 21突变组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结果(1)EGFR常见位点突变组与EGFR阴性突变组的比较:临床特征中,两组女性(62.8%vs 30.6%)、不吸烟者占比(69.9%vs 59.5%)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病理特征中,两组以实体为主生长方式占比(14.6%vs 5.0%)有统计学差异(p<0.05);CT特征中,周围型分布(80.4%vs 73.4%)、毛刺征(31.7%vs 21.6%)、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19.6%vs 8.0%)、充气支气管征(20.7%vs 9.3%)、血管集束征(35.6%vs 12.3%)、胸膜凹陷征(66.5%vs 38.5%)及肺内多发转移(14.7%vs 9.3%)多见于EGFR常见位点突变组,而肿瘤最大径≥3cm(64.1%vs 48.4%)、胸腔积液(29.6%vs 20.7%)、坏死(21.6%vs 8.9%)、淋巴结转移(66.4%vs 55.5%)多见于EGFR阴性突变组(p均<0.05)。(2)EGFR exon 19与EGFR exon 21突变组的比较:临床特征中,两组女性占比(66.7%vs 59.9%)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特征中,两组以腺泡状为主生长方式占比(81.0%vs67.1%)有统计学差异(p<0.05);CT特征中,EGFR exon 21突变组周围型分布(81.6%vs 78.8%)、血管集束征(41.5%vs 27.9%)及胸膜凹陷征(71.4%vs 60.0%)发生率均高于EGFR exon 19突变组(p均<0.05)。结论女性、不吸烟者、周围型分布、毛刺征、GGO、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肺内多发转移更常见于EGFR常见位点突变者,而以实体为主的生长方式、肿瘤最大径≥3cm、胸腔积液、坏死、淋巴结转移更常见于EGFR阴性突变者。相比于EGFR exon 19突变,男性、以腺泡状为主生长方式、周围型分布、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均更常见于EGFR exon 21突变者。不同的EGFR突变状态的LADC患者在临床、病理及CT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熟悉和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LAD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第三部分基于CT的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CT特征预测肺腺癌EGFR常见突变亚型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CT特征预测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AD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常见突变亚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9年10月608例行胸部CT检查的LAD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307例(50.5%,307/608)患者EGFR突变阳性,301例(49.5%,301/608)患者EGFR突变阴性。在EGFR突变阳性患者中,114例(37.1%,114/307)存在19del突变,155例(50.5%,155/307)存在L858R突变,38例(12.4%,38/307)存在其他罕见突变。联合影像组学、临床及CT特征建立三个模型来预测EGFR突变状态及常见突变亚型。在每个模型中,患者均以约8:2的比例随机分配给训练集和测试集。模型1用于预测EGFR突变阳性和阴性,模型2用于鉴别19del突变和非19del突变,模型3用于鉴别L858R突变和非L858R突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用于评价3个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3个模型中,模型1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69和0.886,验证集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10、0.902和0.717。模型2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999和0.847,验证集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52、0.739和0.879。模型3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984和0.806,验证集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13、0.879和0.652。结论基于影像组学、临床及CT特征的联合模型鉴别EGFR突变阳性及阴性、19del突变及非19del突变,L858R突变及非L858R突变均具有良好的效能,其可作为预测EGFR常见突变状态的辅助工具,有助于临床上LAD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第四部分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影像学分型、基因突变状态及手术预后分析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 MPLC)的影像学分型、基因突变状态及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192例s MPLC患者的临床、CT及分子病理特征,并对其中89例行单纯手术切除s MPLC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1)在192例患者中,根据CT表现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I型(14.1%,27/192)为所有病灶表现为实性结节/肿块,Ⅱ型(43.2%,83/192)为所有病灶表现为亚实性结节/肿块,Ⅲ型(42.7%,82/192)为所有病灶为以下2种或2种以上表现的组合:实性结节/肿块、亚实性结节/肿块、囊腔间隙和局灶性实变。(2)在252例行基因检测的肿瘤病灶中,亚实性肿瘤(74.0%vs 50.6%)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率较高,而实性肿瘤(50.0%vs 69.8%)的EGFR突变率较低(p均<0.05)。在19例所有肿瘤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及9类基因检测的患者中,12例(63.2%,12/19)其多发的肿瘤呈现不同基因突变状态。(3)在89例行单纯手术切除患者的预后分析中,肿瘤最高临床分期为非I期、同侧分布、CT分型I型与s MPL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均<0.05)。结论s MPLC在CT表现上以Ⅱ型及Ⅲ型多见,其中亚实性肿瘤的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而实性肿瘤EGFR突变率较低。同一s MPLC患者中各肿瘤的驱动基因存在遗传异质性。肿瘤最高临床分期、位置和CT分型可作为sMP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电力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和保障。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为了评估电网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电网引入了韧性的概念。深入研究电网韧性评估方法和提升措施,以提高电网在极端灾害中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电力调度优化是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
学位
【目的/意义】人才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基础,社科人才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时间不长,在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咨政人才短板之痛。【方法/过程】基于智库建设的空间场域,研究从静态的社科人才布局结构和动态的运行管理与决策成果转化结构,分析社科人才发挥作用的深层机理和实践困境。【结果/结论】研究指出,破解单一化、小规模、临时性的人才布局结构,弱团队、简易化、传统型的运行管理结构和同
期刊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1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中提出了职业教育应当重视价值观培养的命题,拓宽了职业教育视野。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
学位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MIMO)技术因其能够有效提升设备连接数、频谱效率和覆盖范围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天线数和用户数庞大的M-MIMO系统中,低复杂度近似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检测性能接收机的实现是M-MIM
学位
随着5G、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业产业开始向智慧农业迈进。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深入影响、促进和推动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进行智慧农业生产的动能和助力。研究对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的科技应用创新进行总结,凝练出科技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形成能够引导智慧农业科技推动的路径突破。
期刊
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已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影响早期儿童的阅读方式。传统阅读主要是基于文字的阅读,图画、图像的阅读被遮蔽,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可视化技术在转变人类的阅读观念,图文并重的视觉素养观念影响着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变革,以视觉素养的视角来关照早期阅读素养发展的特点就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将从早期阅读素养的图文意识、图文阅读能力与图文阅读品质特征三个维度出发,以实验方式考察4~
学位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天然气)”的资源禀赋特点促使高效清洁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而煤层瓦斯的抽采利用不仅有利于我国主体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也能有效预防矿井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对煤中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与CH4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尺寸孔隙结构的CH4吸附特征、解吸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开展相关研究,对于完善CH4在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中的赋存和运移规律,指导矿井
学位
背景烧伤至今依然是全球性的重大健康和安全难题,而对原发组织损伤的处理和间生态烧伤创面转归的介入,是烧伤早期治疗的重要内容。深二度及以上烧伤创面表皮大部分损毁,伤后主要来源于创面周边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迁移,分泌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等构成新的细胞外基质,填补创面缺损,同时收缩伤口面积。成纤维细胞是深度烧伤创面愈合进程中重要的功能细胞,可受到多种局部或循环中的细胞因子刺激和调控。多项以正常动物个体作
学位
照护者如何回应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首先,学前教师恰当回应幼儿需要是优质师幼互动的基础。其次,回应性照护是当今社会大力发展的托育服务的基本原则。再者,在工作与养育的两难困境中父母恰当回应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石。可见,恰当回应已经成为照护者与幼儿互动的基本原则。但先前关于照护者回应与幼儿发展的研究大多依赖测量技术,关注照护者的作用,而对于幼儿如何理解照护关系知之甚少
学位
“幼有所育”从评价角度意味着让托育机构中的每一位婴幼儿获得公正而有质量的托育服务。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幼有所育”的发展目标以来,托育机构保教质量要求专业工作者为每一位婴幼儿提供适宜性照护服务,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托育质量评价要有适宜于“个体化”的质量评价工具,并取得幼儿发展的相关证据。以往研究托育质量较多关注班级质量层面,且班级质量与幼儿发展之间存在关联低效应量小的问题,亟需在测量托育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