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首位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b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短短的四十年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城市位序-规模定律的角度上观察中国的现实,我们发现,在省域内部,城市之间的规模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尤其是省会城市和低位城市之间的规模差距。近年来,“强化省会城市”,人为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政策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使“一城独大”的现象在一些省份日益凸显。省会城市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和优先级的行政权利,在省域内的城市经济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并迅速与低位城市之间拉开规模上的距离。在城市间的资源要素的强势竞争过程中,这种特殊的空间配置资源的能力对区域城市规模结构和分布产生强力的极化作用。理论上,首位城市生产资源的配置能力越强,其经济产出也将越强。首位城市的城市规模集聚扩张是符合经济法则的。但是,首位城市不能“一枝独秀”,它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应当承担起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与区域内其它城市协同发展。当今,创新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首位,是引领区域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省域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首位城市已成为省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城市是创新的策源地。首位城市集聚资源的能力越强,代表着自身创新产出的潜力更大。而首位城市与区域内其它城市之间实质上是一个多极共生的创新系统,发挥首位城市在引领区域创新中的功能作用,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经济首位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一,通过文献回顾,对城市位序-规模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建立起经济首位度对省域整体创新产出能力影响的理论框架。第二,从中国经济首位度现状、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三个维度,分析了首位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了中国城市规模体系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为了验证经济首位度对创新产出影响的理论假说,提取了关键性经济变量,通过建立基准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首位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第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中介模型,厘清经济首位度可以集聚哪些资源要素,并且证实是哪些资源要素的集聚可以影响着创新产出。第五,根据实证结果,归纳总结得出本文的最终结论,考虑到不同省份之间发展的差异性现状,提出了区域间差别化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首位城市对省域整体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和实证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发现:第一,经济首位度在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分布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断层现象,且越是欠发达省份经济首位度越高。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首位度基本稳定在1.10左右,中部地区的经济首位度为2.00,西部地区的经济首位度最高,维持在3.30左右。第二,在一般情况下,经济首位度越高,首位城市的创新产出促进作用也应该越强,但事实上却存在着阻碍省域整体创新产出的现象。首位城市与次位城市的规模差距越大,其配置生产资源的能力越强,越能集聚更多的经济要素,可能对其他城市的资源要素有较强的虹吸效应,从而损害了省域整体的创新产出水平。第三,经济首位度提高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效果显著,而人为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对区域创新产出并不存在着正向的因果关系,因此,一味推动省会城市扩容的政策是有失偏颇的。第四,在省域内的资源要素配置上,经济规模、行政干预等变量更多地影响着首位城市及其区域创新产出,而其他一些变量如创新存量、人口规模存量和固定投资向首位城市集聚,对省域的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十分显著。这表明经济首位度对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并不是各类资源要素的简单堆积,需要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和谐、有机、动态的配合才行。
其他文献
我国《政府采购法》将单一来源采购规定为政府采购方式之一。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前者反映在如WTO《政府采购协议》(GPA)和联合国《公共采购示范法》等国际采购规则中,以及GPA成员方如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政府采购法律均对单一来源采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单一来源采购与其他政府采购方式相比,它具有非竞争性,容易出现滥用单一来源采购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单一来源采购进行法律规制。近年来,由于我
学位
路桥企业是基础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形势下,路桥企业的发展空间领域越来越广,走出国门,空间变广,随着就业、用工多元化,人员队伍越来越多样化,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精细化,随着法治化建设的深入,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拓展思路。思想政治工作包含在党建工作、"三基建设"工作、主题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它们是一体化、系统化的,因此,新形势下,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必须结合这些工作拓宽新思路。
期刊
在全球化和中国走出去政策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走出国门的全球化之路。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除了市场范围扩大,销售额增多等诸多有利面以外,国际市场的复杂多变以及国际环境的多样化则给企业在海外的经营带来了许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诸多风险与不确定性之中,突发事件风险的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发生的不确定性、稀有性和强大冲击性,突发事件风险在所有风险中是较难控制与抵御的一种风险。
学位
1978年至2020年,中国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进行了 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融入全球生产链,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形成了优势互补。但是,在1997、2001、2003、2008、2012、2016和2018年这几个时间点上,中国经历了几次国际经济外部冲击:俄罗斯及东南亚金融危机、“911”事件,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美国财政危机、英国退欧以及与美国的贸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的推动下,产品内分工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产品在它的生产过程中包含着不同的工序和环节,拆开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产品内分工体系。产品内分工,形成了当代国际分工的基本层面,它充分体现了从产品过渡到工序的特点以及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并进一步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在这一背景下的推动下,取消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实现贸易便利化以及
学位
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始终是国际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经济体为改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放松了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但即使是发展水平相似的经济体,其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影响却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的经济政策与制度设计是造就这截然不同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制度质量为切入点,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个层面探讨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非线性效应,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经
学位
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全球经济从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正在朝向新的产业方向进行变革,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在各国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计算机等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占比不断提高。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让世界震惊,让国人振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经济转型的重大变革。我国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结构,通过对服务业采取政策扶持来促进其进步,为
学位
当下,新冠疫情肆虐。疫情防控是一场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也是一场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的大考。企业防疫及运营的压力巨大,招工复工难、资金周转难、会计审计难、年报披露难……一系列问题相继涌现,亟待解决。当下,大部分企业采取远程办公措施,涉及到即时通讯、协同文档、在线会议、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员工培训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和服务,除了远程办公场景中的各种协同工具之外,企业运营在线化、数字化这一趋势也在加速发展。财务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了世界贸易第一大国,但中国的出口贸易优势仅在于“量多”,而不在于“质高”。因为产业链分工等因素的影响,相比于国外,中国出口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化产品,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出口的高端化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且近几年中国企业出口质量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伴随着人口宏利的下降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企业无法再仅依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获取利
学位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19年对“一带一路”国家实现直接投资流量186.9亿美元,占同期流量的13.7%;年末存量1794.7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8.2%。“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中国也需要挖掘更多在“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