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的哀愁》与雨果·克劳斯的自我塑型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h0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果·克劳斯(Hugo Claus,1929-2008),二十世纪比利时备受赞誉的艺术家之一,他不仅仅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还是画家、编辑、翻译家、评论家、戏剧和电影导演。兼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雨果·克劳斯,十分多才多艺,以惊人的创作量、多种文体驾驭能力、及挑战世俗的勇气蜚声文坛。克劳斯于1983年出版的小说《比利时的哀愁》被视为比利时现代文学的高峰,该小说以半自传体成长小说、编年体战争历史小说的方式呈现了经历二战及战后重建的比利时。按照新历史主义的观点,文学与历史不是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始终在相互塑造中生成,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自我塑型”理论也指出了作为个体自我也是多种历史合力的产物。雨果·克劳斯以自我指涉的方式,以自己的经历进行虚构创作具有自传性的小说《比利时的哀愁》,与文本中的主人公路易斯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格林布拉特的理论为本文提供了新的视角。本论文主要采用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自我塑型”理论来研究雨果·克劳斯的自我塑型,以作者克劳斯的小说文本《比利时的哀愁》结合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通过分析文本中人物自身、作品内部、作家与社会、作家与作家、人与人相对立的复杂力量之间极力冲突的内在张力,展示作者克劳斯本人在《比利时的哀愁》中呈现出的对历史、民族、身份和自我等问题的思考,以及体现出的自我塑型。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概述雨果·克劳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新历史主义”、“自我塑型”理论及概念做出界定。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阐述克劳斯在《比利时的哀愁》文本中重现的自我塑型过程。其中,第一章从克劳斯创作《比利时的哀愁》时的现代政治环境,及文本中呈现的二战时期的政治环境出发,阐释政治环境对主体自我塑型产生的影响。第二章从家庭主体缺位及友情之爱,阐述二者对自我塑型的影响。第三章阐释宗教、文化保守主义、现代主义思想等文化对主体自我塑型的影响。第四章阐述克劳斯在创作中颠覆和超越前三章提及的权威力量,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三种身份,在语言创作中完成自我塑型。同时,将《比利时的哀愁》文本延伸到现实,塑造追求绝对自由的自我形象。结语部分,对正文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铁路公安乘警是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是铁路列车上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执法力量,也是最能集中反映铁路警察形象的重要警种之一。随着中国铁路飞速发展,铁路规模在逐渐扩大,促使乘警工作任务加重。近年来,列车上旅客霸坐、高铁扒门事件频发,在网络上不断发酵,乘警工作模式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愈加明显,执法实务中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单警作战、点多线长、空间狭小、警力缺乏、执法理念观念缺乏、执法者素质参差不齐、执法规范
学位
目前我国的新冠疫情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为了做到未雨绸缪,将新冠的传播进行有效阻断,教育部大力推行线上教学模式,做到“停课不停学”。一方面,由于此次疫情的反复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老年大学为老年学员开展有效的在线课程已不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暂时性措施,更应成为老年大学课程发展的新常态。另一方面,根据2016-2020年对老年人教育发展的规划文件,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开展老年人
学位
华德福是在全球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1919年由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在德国斯加图特创建,他力求以人智学理论为基础,以培养自由而全面的人为目标,通过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寻求一条出路。华德福教育理念深受席勒美育思想影响,其教育实践也与审美教育路径高度契合,本论文由此入手,在朔源华德福教育理念,调研中国华德福学校实践状况的基础上,探究华德福审美教育的本土化问题,亦即在中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洋为中用、因地制
学位
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不但起到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作用,也直接推动了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表征。中国的警察制度是在西方警察制度的影响下建立的,因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发展特征与近代警察制度的建设要求相悖,要想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培养新式的职业警察,必须依靠警察教育,这就显示出警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代云南的警察教育与警察制度相伴而生,经历了长时间的摸
学位
在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战时期,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遭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严重破坏,然而云南因地处大后方,并未受战争的直接影响,在这种山河破碎的现实困境下,云南省中等教育竟表现出数量上的逐渐增加和质量上的有所改善的难能可贵之发展,其中以私立中学的发展尤为明显,而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其私立中学发展一定程度也能代表整个云南的私立中学概况,探究抗战时期昆明私立中学的发展对于了解近代云南教育发展有着
学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一环,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鼓励职业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挥以赛促教促学的引领作用。各地中职院校也积极参与相职业技能大赛,并希望借此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客户服务》课程中的应用为例探索职业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方式及专业课程内容结合的应用方法
学位
作为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妇女刊物之一,《妇女生活》办刊近五年半,历经抗日战争初期和全面抗战时期。《妇女生活》前身是《妇女园地》,作为《申报》副刊星期天版面,后因局势艰难暂行停刊并立即出版《妇女生活》,在妇女刊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妇女生活》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妇女抗战的宣传媒介和政治职能,凝聚了妇女界的抗日救亡力量。它不仅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传达党的指令、方针、政策,而且组织动员妇女参加
学位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关于“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理念,既是为破除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也是为“复兴农业、搞活农村、惠及农民”的机制并进一步实现城镇现代化建设的策略。其中,王春光等学者认为在县(市)区域内已经产生了一个新型的城市融合关系,即“非城非乡”或者说“又城又乡”双向流动的“城乡两栖”新关系。笔者的所在家乡,在中国农村振兴大热潮下也产生了中国早期的“城乡两栖”农业,现今发展为了穿
学位
“上谕十一道”指的是雍正帝即位后,下发的十一道谕旨,涉及官员上至督抚,下至知县等地方各级官吏。这十一道上谕体现了雍正帝为政观念和吏治思想,主要包括重视“治人”、力辩“名”与“实”关系、注重“宽严相济”、强调“唯知有君,公忠为先”等思想。雍正帝在之后的执政中,也正是躬行“上谕十一道”中的吏治思想着手整顿吏治、清查亏空、改设制度以及用人实践的。雍正帝为实践其吏治思想所进行的吏治实践活动,改善了自康熙末
学位
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与媒介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圈层化”传播应运而生,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中以相似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信息需求作为节点进行连接的行为成为趋势,体育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已形成圈层化传播样态,在此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圈层特性进行体育文化传播从而促进体育文化与事业的发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大学生群体体育文化圈层化传播现象,并提出以下问题:大学生群体体育文化圈层化传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