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对不同射血分数水平的CAD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ye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从冠状动脉生理功能学角度,通过QFR(Quantitative Flow Ratio,定量血流分数)评估低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左室射血分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获益。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自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所有成功实施PCI术并完成1年造影随访的冠心病患者被纳入,并回顾性对其进行QFR分析。基于患者入院时心脏彩超测得的LVEF,以50%为界值,共301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并进而分为低LVEF组(≤50%,例数=48)与正常LVEF组(>50%,例数=253)。将两组患者的术前QFR,术后QFR,1年随访QFR,晚期管腔丢失,LVEF以及1年内MACC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进行比较,以进而评估两组患者实行PCI后的临床受益。MACCE定义为任意类型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相关再入院,以及任意缺血驱动的再次血管重建。结果:相较于正常LVEF组,低LVEF组患者有着更低的平均术前QFR(0.67±0.16 vs.0.73±0.15,p=0.004),但两组的术后QFR及1年随访QFR均无明显差异。无论是术前还是1年随访时,LVEF与QFR均未发现明显关联性。低LVEF组比正常LVEF组有着更为明显的QFR提升(0.27±0.18 vs.0.22±0.15,p=0.043)以及LVEF提升(6.05±9.45%vs.-0.37±8.11%,p<0.001)。此外,两组的晚期管腔丢失结果未发现明显区别,提示两组有着相似的血管再狭窄程度。低LVEF有着相对较高的MACCE发生率(14.6%vs.4.3%,p=0.016),而这主要归因于低LVEF组患者有着相对较高的心力衰竭发生率(6.3%vs.0%,p=0.004)。两组患者1年内的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缺血驱动的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未发现明显区别。结论:与相对应的正常LVEF患者相比,低LVEF的冠心病患者在实施PCI术后,有着更为明显的QFR和LVEF的提升,类似的血管再狭窄程度,以及主要由于更高心力衰竭风险导致的更高的MACCE发生率。从冠状动脉生理学角度来看,低LVEF患者在实施血管重建后似乎获得了更多的冠状动脉生理受益,从血管生理学角度为支持低LVEF冠心病患者积极实施血管重建提供了新的证据。
其他文献
目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偏差(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Standard Difference,RDW-SD)是反应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其通常被用于各种贫血之间的鉴别诊断。但过去的几十年中RDW-SD在心血管领域也被发现有其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探讨RDW-SD对贫血患者PCI术后发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2018年于
目的:评估诊室自动血压在高血压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探讨诊室自动血压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以及动态血压的差异以及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08月-2021年0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的高血压受试者118名,其中男性55名,女性63名,平均年龄56.1±12.8岁,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Omron HEM-7200进行诊室血压、诊室自动血压以及家庭血压测量
目的: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束支起搏(LBBP)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短期改变。方法:本文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窦房结功能障碍(Sinus node dysfunction,SND)、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和房颤伴室率缓慢(Atrial fibrillation ac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左束支起搏术后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和随访期间起搏参数稳定性的观察,初步分析左束支起搏(LBBP)在需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从而评估LBB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我院符合CRT植入适应证的心衰患者22例,根据记录术中心腔内电图和起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将起搏导线成功植入左心室间隔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确保起
目的: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对早期动脉硬化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是评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TG/HDL-C与ba PWV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评估健康人群早期动脉硬化提供简单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0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ba PWV检测的58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ELD(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ysfunction,终末期肝功能不全模型)评分具有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人群预后的能力。然而,大多数的证据是基于终末期心力衰竭人群和心脏移植人群得出的,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MELD-Ⅺ评分与HFpEF(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人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对左心功能的改变,探讨两种起搏方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LBBP,20例行RVSP。本研究采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左心房和左心室
目的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近期的安全性、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成功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患者51例。观察其术中、术后起搏器参数和新发心律失常情况及心脏结构的变化。同时倾向评分匹配51例右室起搏患者,比较两组手术前后QRS波宽度差异性。结果1.51例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患者中,男
目的评价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了解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复发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有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及早干预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初次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病人133例,均为60岁以上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年龄是否大于80岁将入选病人分为高龄组(≥80岁)和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RAS系统中Ang-(1-7)、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情况及与左心室心肌质量的相关。方法自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患者57例设为病例组,以及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38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并应用ELISA检测血清RAS系统中的ACE2、Ang-(1-7)浓度水平,收集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