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探索能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异质分组教学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衍化而来,在充分了解、熟悉学生的学情之后,教师依据某几个指标进行分组,同时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其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文献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进行异质分组教学的实践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探索能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异质分组教学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衍化而来,在充分了解、熟悉学生的学情之后,教师依据某几个指标进行分组,同时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其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文献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进行异质分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以学生中考成绩、第一次月考成绩、生物学认知以及特长(音体美)为指标,形成异质性小组,每组由优秀、良好、较差三类学生构成,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合作学习,有一定学校特色和创新。2.设计三个教学案例,分别是新授课《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和复习课《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小组合作,自主或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每位学生学习动态有小组长全过程记录并形成学习档案。3.在异质分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性格、人际关系差异也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上述因素为指标适度进行小组成员动态调整;当学生已经适应该教学方式时,为了小组成员的情绪稳定,不可随意调整小组结构。4.在异质分组教学实践后,通过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以及学业成绩比较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生物学学习兴趣、自信心、社交能力以及学业成绩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班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自信心、社交能力以及学业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次实践研究发现,在高中生物学课堂实施异质分组教学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立足学校异质性和学生异质性,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希望本研究能为一线高中生物学教师提供些许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相转移催化合成酸性橙E-3R(C.I.Acid Orange 3)的工艺研究,并确立了催化无盐法制取工艺,提出了在相关合成产品上的应用.
在笔者几年的教学经历中逐渐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所面临窘境,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直译的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法教师们却很少系统的运用,而且伴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古诗词不再是单纯的背诵,而要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但部分一线老师对待古诗词教学仍然以背诵记忆为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深度的重要
<正>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镶嵌的双分子膜蛋白,能让相应大小的电荷和离子通过。通道在一定条件下开放,此现象称为门控(gating)。根据膜孔道是否受膜电位控制,离子通道分两大类:①电压依从性通道(也叫电压门控性通道)。其对膜电位变化敏感,以膜电位变化而启闭。按其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
小学科学实验室是各学校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标准配备实验装备,为学生提供进行科学实验的标准、安全的场所。小学科学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科学实验室设置、合理的使用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的13所小学校科学实验室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有8所小学校的实验室设置限定项目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课标),要求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并明确数学文化的定义。而且早在1952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和2003年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中也提出过要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因此,无论是从数学文化的研究角度,还是从数学教科书的发展角度来看,研究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对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逐步冲击着传统的应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机器人教育也因此越来越受重视,其对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培养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都具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但在实践教学中以什么方式上好机器人课程,以及如何在机器人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梳理文献,明确了机器人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现存的问题和核心概念,分析了项目式
阅读是个体以语言文字的书面语言系统为中介,以原有知识经验为辅助,获得信息的活动,增长知识文化、发展智力和思维,还能满足个人对知识和好奇心的需求。课外阅读是对于学生而言是语文教学的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拓展,是重要的课外活动之一,是课内阅读知识的补充,技能的锻炼,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要达到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地要求,目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素养。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就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在大学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化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成为教育领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本研究立足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以生物学课堂教学为平台抓手,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题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探索生物学课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强化了评价的动态性、诊断性、多元性,有利于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固定化的评价方式,促进评价对象的多样、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进行了本次研究。本研究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不少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在学习中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既是创新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同时,生物学本身作为一门探究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学科,它对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重视以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势在必行。本研究先通过文献分析法了解国内外对“提问能力”和“KWL”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