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植入体表面钽/镁功能涂层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研究

来源 :川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钛合金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临床骨修复。然而,钛合金属于生物惰性材料,缺乏骨诱导性,在植入机体后不能与周围组织形成有效的骨性键合,易导致钛植入体松动、移位。其次,钛合金在体内耐腐蚀性较差,易导致钛植入体内部有毒金属离子的释放,因此对钛植入体表面进行改性增强其成骨性能和耐腐蚀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1)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钛片表面制备钽/镁涂层(Ti-Ta-Mg),以钽涂层(Ti-Ta)、钛片(Ti)、钽片(Ta)作为对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对涂层形貌、成分、厚度进行表征;采用接触角测试系统评估涂层表面亲水性;采用电化学方法评估涂层表面耐腐蚀性。(2)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与材料共培养,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形态、增殖、成骨分化、基质矿化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3)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孔径600μm、孔隙率70%、各孔隙互通的多孔钛支架(PTi),并利用上述相同方法在多孔钛支架表面制备钽/镁涂层(PTi-Ta-Mg),利用SEM、EDS对多孔支架表面涂层形貌、成分进行表征;将rBMSCs与多孔支架共培养,检测细胞在多孔支架表面的黏附形态、增殖、成骨分化、基质矿化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4)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将多孔支架植入骨缺损处,通过影像学、组织学检查评估骨组织修复情况。结果:(1)AFM检测结果显示涂层未改变钛片表面粗糙度(P>0.05);SEM、EDS结果显示Ti-Ta-Mg、Ti-Ta涂层结构完整,未见裂纹产生,且均匀分布着大量纳米颗粒;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Ti-Ta-Mg、Ti-Ta涂层表面接触角大小相近(P>0.05),但较Ti、Ta表面明显减小(P<0.05);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Ti-Ta-Mg、Ti-Ta涂层增强了钛片表面的耐腐蚀性。(2)相比于Ti-Ta,Ti、Ta表面,rBMSCs在Ti-Ta-Mg表面的早期黏附形态更佳,促rBMSCs增殖效果更强(P<0.05);ALP染色和定量、茜素红S染色结果显示Ti-Ta-Mg更能促进r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及基质矿化(P<0.05);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显示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CN、OPN在Ti-Ta-Mg表面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Ti-Ta表面其次(P<0.05)。(3)SEM 结果显示 PTi-Ta-Mg、PTi-Ta、PTi 三种多孔支架表面形貌相似;EDS在PTi-Ta-Mg支架表面同时检测到Ta、Mg元素,在PTi-Ta支架表面检测到Ta元素;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rBMSCs在PTi-Ta-Mg支架表面的黏附铺展形态优于PTi-Ta、PTi支架;活/死细胞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三种多孔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比于PTi-Ta、PTi支架,PTi-Ta-Mg支架更能促进rBMSCs增殖、成骨分化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4)术后动物恢复良好,3个月内无动物死亡;植入支架固定在位,未见脱落,支架周围组织未见炎性反应;X线检查结果显示各多孔支架周围未见骨折和骨质吸收发生,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支架内部透光度逐渐减低,以PTi-Ta-Mg支架降低最明显;显微CT扫描结果显示新生骨组织由支架外周向支架中心迁延,新生骨组织体积定量结果显示PTi-Ta-Mg支架在4、8、12周的骨体积均大于PTi-Ta、PTi支架(P<0.05);新骨组织荧光标记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4、8、12周,PTi-Ta-Mg支架内荧光分布面积和新骨生成面积也大于PTi-Ta、PTi支架(P<0.05),且新骨组织主要集中在支架与周围组织的交汇区域。结论: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在钛植入体表面制备了钽/镁功能涂层,涂层与钛基底结合紧密,无裂纹产生。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钽/镁元素的加入增强了钛植入体的成骨性能,同时还提高了钛植入体的耐腐蚀性。本研究采用的涂层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Dectin-1单核苷酸多态性中rs3901532、rs3901533与疾病的易感性的关系以及该疾病与IL-17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共70人,其中男性45人,女性25人,年龄11-90岁,平均43.97岁;对照组(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共93人,其中男性57人,女性36人,年龄15-78岁,平均40.68岁。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血标本,用全血
学位
目的:1.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栓烷B2(TXB2)、血小板微颗粒(PMPs)的表达水平,以及它们与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的关系。2.探讨活化血小板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1.收集288例SLE患者(SLE组)和27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MP
学位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Rheumatic mitral valve disease)合并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房颤转复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和心外科)收治的未行手术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PeAF患者共60例,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
学位
研究背景:通过化疗方法杀死癌细胞是临床癌症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其中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化疗药,但Dox的心脏毒性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原因。8-醛基麦冬黄烷酮B(8-Formylophiopogonanone,8-FOB)是从传统中药麦冬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黄酮类药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是,8-FOB是否可以减轻Dox诱导的心脏毒性及可能的保护机制,目
学位
目的:比较采用同期双侧输尿管镜和分期双侧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2014年1月到2019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同期输尿管镜和分期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的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分别比较了同期患者和分期患者的术前资料,围手术期资料以及术后资料。结果:本研究总病例数为133名患者,其中行同期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的有100例,行分期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的有33例。分期组术
学位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 RNALINC01088(Long intergenic non-protein coding RNA 1088)在人卵巢上皮细胞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组织和人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探讨LINC01088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关系,并分析LINC01088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SKOV3
学位
研究目的:1.明确一种DJ-1抑制剂STK793590体外是否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增殖及凋亡产生影响。2.若STK793590存在对MM细胞的抑制效应,进一步探讨其初步机制。3.明确STK793590是否能增加MM细胞对硼替佐米(Bz)的敏感性。研究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的STK793590(12.5μM-100μM)及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RPMI8226细胞,作用不同时间(
学位
目的:利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定量研究健康人群与经典三叉神经痛(classical trigeminal neuralgia,CTN)患者患侧三叉神经分支主干形态学及MRN定量参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CTN的患者44例,健康志愿者40例纳入本研究。使用美国GE Discove
学位
目的:研究β-蜕皮甾酮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为β-蜕皮甾酮运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观察MC3T3-E1细胞的一般状况及形态特征,以及进行茜素红S染色,鉴定MC3T3-E1细胞的成骨矿化潜能。CCK-8法检测各药物浓度(0,0.01,0.1,1,10μmol/L)β-蜕皮甾酮对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使用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对碱性
学位
目的:为了验证蝙蝠葛碱(Dauricine,Dau)是否能够介导ROS生成从而抑制PI3K/Akt/mTOR通路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性凋亡。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浓度蝙蝠葛碱作用24h后三种细胞增殖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蝙蝠葛碱对膀胱癌细胞抑制效果;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蝙蝠葛碱处理后两种膀胱癌细胞相关凋亡与自噬蛋白分子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不同浓度蝙蝠葛碱处理后膀胱癌细胞LC3活化情况;si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