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染色、NBI及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病变ESD术前评估的价值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现没有足够灵敏度及特异度的循环标志物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内镜活检是确诊食管癌的金标准。早分期的食管癌经内镜治疗后有望得到根治,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首选方式,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并实现病变的完整剥离,除了完善术前病理检查外,内镜下对于病变范围和浸润深度的全面评估意义重大。目的:研究碘染色、窄带成像及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E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初步分析ESD术后标本切缘阳性与哪项因素相关。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早期食管鳞癌及其癌前病变ESD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病变诊断金标准,比较ME-NBI、EUS对病灶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比较NBI与碘染色内镜对于病变诊断率及范围的判断有无差异;初步分析ESD术后标本切缘阳性与哪项因素相关。结果:NBI和碘染色内镜对早期食管鳞癌和癌前病变总体诊断率为97.8%(221/226)、100.0%(226/226);NBI内镜对早期食管鳞癌的诊断率与碘染色内镜相同;NBI内镜对食管癌前病变诊断率低于碘染色内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和碘染色内镜下病变范围分别为2.88±1.40cm、3.22±1.65cm,部分病变碘染色内镜下病变显示范围更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BI对早期食管鳞癌及其癌前病变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度高于超声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病变术后标本大小为14.75±9.03cm2,切缘阴性病变术后标本大小为6.93±5.47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切缘阳性与基底切缘阳性病变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ESD术前对非甲状腺功能亢进、过敏体质患者行全食管碘染色联合M E-NBI检查,以判断病变的界限范围、浸润深度并减少漏诊,超声内镜单独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病变范围过大,术中操作应更加细致以减少切缘阳性的发生。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肺泡不能进行正常气体交换,导致难治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呼吸系统疾病,对于ARDS的治疗一直都是医学重点与难点。ARDS发生后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激活“死亡信号”通路,可能导致肝、肾、心等多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OSAHS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害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及神经精神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据报道,与正常人相比,OSAHS患者脑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但OSAHS患者脑功能
背景:据2020年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探索更多标记物来预测肿瘤进展和疗效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多种类型的细胞均可产生外泌体,而肿瘤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可影响癌细胞的定植、远处转移和耐药性。Lnc RNA作为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不具备翻译蛋白质的功能,但可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的lnc RNA有着调节肿瘤进展的作用。Lnc RNA L
背景: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高,分析危险因素对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能为临床提供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考资料亦较少。目的:探讨湖北十堰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发现及改善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
背景:近些年随着造影剂在血管造影、增强CT和血管CT造影检查中的广泛应用,由造影剂引起的造影剂肾病越发常见。对健康人而言适量使用造影剂尚不足以造成造影剂肾病,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来说肾组织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造影剂的应用有加重肾脏损伤的潜在风险。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叠患者(COPD
背景:胶质瘤(Glioma)是人类大脑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死亡率很高。尽管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是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胶质瘤的策略是迫切需要的。PICALM interacting mitotic regulator(PIMREG)(NM019013)又被称作FAM64A、CATS和RCS1,在调控细胞的增殖、肿瘤
背景:全球常见癌症中,结直肠癌的发病比例极高,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结直肠癌进展迅速、侵袭性强、容易耐治疗,常常很难被早期发现。虽然结肠癌的诊疗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结肠癌病人往往预后不良,反复发作以及癌细胞扩散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肿瘤的生物学过程中出现的肿瘤干细胞(CSCs)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的相关探索发现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
背景: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第五大最常见恶性肿瘤,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胃癌在确诊时通常已是中晚期,五年生存率极低。2018年全球约784000[1]例患者死于胃癌,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胃癌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涉及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是胃癌发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对其进行合理的临床管理可以极大的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然而,不同临床
目的:1.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β10在肝癌数据集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分期、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2.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Tβ10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及对Tβ10表达进行干扰后于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及凋亡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以期发现肝细胞癌诊断、预后评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及治疗潜在靶点。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在Oncomine数据库中分析Tβ10在肝细胞癌数据集中的转
背景:肺癌是我国和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肺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平均5年生存率约为15%。肺腺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往往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临床上对于不能手术的早期、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放射治疗是控制病灶的主要手段。但是,放射治疗的最大障碍在于肿瘤细胞存在放射抵抗,这也是导致肺腺癌患者放疗失败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糖基转移酶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