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和相关机制分析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治疗胃癌的中医流派、地域不同,大家对于一种疾病的理解和用药习惯也有所差异。因此,为了更好的挖掘临床上治疗胃癌的用药经验和代表性方剂,本文全面的筛选和统计中文数据库里中药复方治疗胃癌的研究,挖掘凝练有效方剂及相关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中药治疗胃癌提供指导意义。方法:(1)收集199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药复方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和中药名称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处方中的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得到代表性方剂。(2)网络药理学技术进一步分析代表性方剂,运用TCMID、TCMSP、BATMAN-TCM数据库找到处方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STITCH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治疗疾病的靶点;基于Cytoscape v3.7.2数据库构建代表性方剂的化合物有效成分-疾病治疗靶点网络;运用拓扑参数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核心方和胃癌的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代表性方剂的可能作用靶点。(3)MTT比色法检测代表性方剂对胃癌细胞MKN28、HGC27、SGC7901、AG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代表性方剂对四株胃癌细胞诱导凋亡的影响;细胞周期实验检测代表性方剂对四株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代表性方剂对胃癌MKN28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代表性方剂对胃癌MKN28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代表性方剂对体内外凋亡、周期、EMT和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小鼠胃癌腋下瘤模型,检测代表性方剂在体内的抗胃癌作用。结果:(1)药物出现频数排名前5的药物为白术(145次,74.36%),茯苓(126次,63.59%),黄芪(107 次,55.38%),党参(105 次,54.36%),甘草(96 次,49.23%);药物四气主要是温性(192次,29.4%),平性(187次,28.64%);药物五味主要是甘性(194次,28.57%),苦性(191次,28.13%);归经主要是归脾经(193次,13.58%),归肺经(191次,13.44%),归胃经(190次,13.37%),归心经(177次,12.46%)。关联规则分析中两种药物组合排名靠前的是:白术-山药、白术-木香、白术-党参;三种药物组合排名靠前的是:茯苓-木香-甘草、白术-木香-党参、白术-鸡内金-党参。聚类分析得到四个方剂:方剂1(代表性方剂):白术、黄芪、半夏、木香、砂仁、麦芽、陈皮、白花蛇舌草、鸡内金、枳壳、藤梨根、山楂;方剂2:白芍、丹参、半枝莲、女贞子;方剂3:茯苓、党参、太子参、山药、甘草、薏苡仁;方剂4:莪术、当归。(2)代表性方剂中305个活性成分(黄芩素、槲皮素、川陈皮素、山奈酚等)作用于胃癌相关的 135个靶点(TP53、MMP-2、Caspase3、hTERT、MDM2、VEGF-A、Bcl-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细胞成分相关条目8条,生物学过程相关条目11条,分子功能相关条目8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排名靠前的通路有癌症中的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中的转录调控异常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等。(3)代表性方剂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诱导MKN28细胞增殖于G1期阻滞;诱导AGS、SGC7901、HGC27细胞增殖于G2/M期阻滞;通过hTERT/MDM2-P53信号通路诱导胃癌细胞周期阻滞;通过hTERT/MDM2-P53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EMT。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分析,本研究发现以白术、茯苓、黄芪、党参、甘草为主的中药复方是治疗胃癌的常见处方;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药物功效和临床用药经验得出代表性方剂由白术,黄芪,半夏,木香,砂仁,麦芽,陈皮,白花蛇舌草,鸡内金,枳壳,藤梨根,山楂组成;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发现代表性方剂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抗胃癌作用,其主要作用的信号通路是hTERT/MDM2-P53信号通路。
其他文献
琥珀是距今3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至距今0.2亿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的松柏科和豆科植物的树脂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在地壳表层所形成的有机矿物,是重镇安神的代表性中药材,其入药的最早记载见于南朝宋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华本草》将琥珀功效总结为“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现代琥珀常用于治疗惊风癫痫、心神不宁、痴呆、失眠多梦、月经停闭、小便涩痛、瘀血等病。长期以来,琥珀的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
学位
中药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位于“九大仙草”之首,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津益胃等功效。中医用石斛讲究“鲜品为上”,现代研究表明,石斛等兰科植物具有与菌物形成典型共生关系的微生态系统特征,如石斛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必须依靠共生真菌,内生菌对石斛具有促进其植物生长、增强抗性、诱导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功能;并且研究发现许多石斛属内生菌具有丰富的菌群多样性,但目前对其内生放线菌尤其是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
学位
芳香烃受体(AhR)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能够被大量外源性配体及内源性配体激活。AhR激活后能够调控药物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酶1A1(Cytochrome P450 1A1,CYP1A1)、细胞色素 P450 酶 1A2(Cytochrome P450 1A2,CYP1A2)和细胞色素 P450 酶1B1(Cytochrome P450 1B1,CYP1B1)等,AhR激活对于免疫系统疾病及炎
学位
中药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新药研发对中药材需求和品质的日益增长,导致了中药资源的紧缺和野生药材的濒危。通过发掘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采用代谢工程或者合成生物学策略,设计和改造微生物菌株并构建细胞工厂实现异源合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源获取方法,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机遇。萜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药发挥药效的一类活性成分,为了构建高效、高产的萜类化
学位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具有清利湿热,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壅遏,淋浊水肿;外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2020年版《中国药典》仅规定黄蜀葵花于花开时采收,及时干燥。这一规定并未对黄蜀葵花的具体开放状态和干燥方法等采收加工方法做详细要求,各地药材采收加工方法差别很大,导致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同时现行药典仅有金丝桃苷作为黄蜀葵花的含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及H9c2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研究大黄酸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分裂的作用,探究大黄酸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内实验:探讨大黄酸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SD大鼠的影响。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酸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组、比索洛尔组。对SD大鼠心脏前降支进行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各组模型建立24小时后,行EB-TTC双染检
学位
目的:中药美洲大蠊是蜚蠊科动物美洲大蠊的的干燥全体。中医认为蜚蠊科入药有“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尿消肿”等功效,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作为昆虫来源药物不仅在口腔溃疡、胃病、外伤等方面有治疗作用,而且在肝病甚至恶性肿瘤方面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探究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内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利用代谢组学进行美洲大蠊提取物长期服用的代谢变化,寻找差
学位
急性禁食会导致肝细胞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并诱导肝脏中大量的脂肪堆积,本研究探讨了肝脏关键水通道蛋白8(AQP8)在禁食过程中对能量代谢和肝脏病理生理的影响。目的:明确AQP8在小鼠肝脏中的定位分布及其在禁食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探索AQP8在禁食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中的具体作用与机制,为临床上治疗由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对AQP8-Flag转基因小鼠的肝组织进行冰冻切片,通过免疫
学位
大量药物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比如地西泮,氯雷他定,氯沙坦,氯吡格雷,溴苯那敏,胺碘酮等一些临床上常用的药品。另外,有机卤代物作为有机合成和药物研发的重要中间体,广泛用于各种天然产物、复杂药物分子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构筑中。因此,有机卤化物的合成一直以来都备受化学家们的重点关注。早期,传统的亲电卤代,Sandmeyer反应以及导向邻位卤代等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卤代方法存在一
学位
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可激活荧光探针由于其低背景信号干扰、高组织渗透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及低生物毒性近年来被不断开发,广泛用于生理病理事件的可视化成像。其中,半花菁染料具有结构多样化、光谱可调谐、量子产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大量应用于疾病诊断、实时治疗监视、肿瘤成像引导切除。当前大部分探针仅能对单个生物标志物进行监测,而复杂的体内环境可能会影响反应动力学或产生假阳性结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