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酸钠模拟粘蛋白功能和重建生理泪膜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分析玻璃酸钠在兔干眼模型中的治疗效能,阐明其模拟粘蛋白功能和重建生理泪膜的机制。材料和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8只,体重2.5kg-3kg,电脑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选取右眼作为实验眼,A组为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B组为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颈部皮下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1.0mg/kg,4次/天,连续35天,每天8点、11点、14点和18点进行注射。注药7天后:A组滴0.1%玻璃酸钠滴眼液,B组滴0.3%玻璃酸钠滴眼液,C组滴生理盐水,连续28天。注药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和第35天对每组行泪液分泌试验、泪液蕨类结晶实验、角结膜丽丝胺绿染色、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A、B组滴玻璃酸钠滴眼液5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行角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蕨类结晶实验。分别在第21天和35天氯胺酮过量随机处死每组6只兔子,取实验眼眼角膜和结膜组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粘蛋白MUC5AC、MUC1的表达。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复。结果:1.皮下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7天后,实验兔双眼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均阳性,泪液分泌量均低于11.0±1.59mm。2.与对照组相比,0.1%玻璃酸钠滴眼液组第一次滴药90min内角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蕨类结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3%玻璃酸钠滴眼液组30分钟后丽丝胺绿和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蕨类结晶实验90分钟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组泪液分泌量整个实验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与对照组相比,0.1%玻璃酸钠滴眼液组丽丝胺绿染色评分降低,至第2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第35天统计学无差异。0.3%玻璃酸钠滴眼液组至第2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持续至实验结束。0.1%玻璃酸钠滴眼液组和0.3%玻璃酸钠滴眼液组荧光素钠染色评分降低,至第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1,PB<0.001),并持续至实验结束。5.与对照组相比,A组泪液蕨类结晶实验评分降低,至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并持续至第28天(P<0.01),B组至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并持续至实验结束。6.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时间延长,至第2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6,PB<0.005),并持续至实验结束。7.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结膜印记细胞学,至第3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6,PB<0.005),8.与对照组相比, A、B组实验眼角结膜上皮Muc5Ac、Muc1表达显著高于C、D组,CD44表达低于C、D组。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不仅能够模拟泪液粘蛋白稳定泪膜、保水、保湿、润滑的作用,而且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和损伤修复,减轻角膜上皮炎症,恢复眼表损伤,从而有效治疗干眼。
其他文献
背景:视网膜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视力及生活质量的疾病。视网膜的损伤尤其是视网膜上皮层的损伤,至今临床上尚无发现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发展,采用药物、手术、激光
【目的】  中耳腔内结构精细复杂,部分细微结构在显微镜下难以很好的辨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应用领域扩展到中耳腔,国内外少有关于内镜下中耳腔解剖的报道,由于内镜凭借其
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PICC置管时导针器分离的最佳时机。方法:采用视锐5超声引导MST行PICC置管的患者174例,随机分为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观察ATP竞争性mTORC2抑制剂PP242对体外培养的H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干扰素/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构成的年龄、性别和年代变化特点,为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性调查2000年-2011年连续12年解放
【研究背景】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全球约有5-15%的人群受此疾病困扰,目前我国患病率仍居高不下,且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气候、生活习惯等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arnitine, LC)对高糖损伤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出生1-3d的SD大鼠,取视网膜,0.125%的胰蛋白酶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后进行体
背景与目的:急性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急诊与住院原因,常指直肠温度≥38℃,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尤其对于年龄小于5岁患儿,及时判断急诊发热病因和正确治疗有利于降低患儿病死率。
目的:1.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布及其关系。2.对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监测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本院2011年9月-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2.用MicroScan WalkAway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并得到铜
背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S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疾病,是缺血性心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