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铁(钴)/缺陷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s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清洁可持续的电能受到更多的重视。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安全、清洁、高能量转换效率等优点。其中,锌-空电池因其体积小、无污染、理论能量密度高的优点,被视作新一代能量储存和转换装置。但是锌-空电池也面临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的问题,因此,寻求高活性和稳定性,低成本的ORR催化剂,是实现锌-空电池大规模应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关键。同时,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二氧化碳(CO2)气体大量排放,进而加剧温室效应,这使人们开始致力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利用清洁可持续的电能,进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实现CO2的电化学转化,被认为是遏制温室效应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但因CO2的化学反应惰性,故需要催化剂来实现CO2RR。过渡金属酞菁(MPcs)具有典型的M-N4-C结构,过渡金属中心未被充满的价层d轨道使其可以自由得失电子,因此被作为多种电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然而,MPcs极易聚集而且M-N4螯合大环的导电性较差,导致ORR和CO2RR电流密度较小。将MPcs分散耦合在碳纳米材料(CNMs)上,可以充分暴露M-N4-C活性位点,这使ORR和CO2RR的电流密度增大,然而材料的本征催化活性并未提升。可以引入缺陷来改变CNMs基底的结构进而优化过渡金属中心的电子环境,提升催化材料的本征活性。本文通过简单的氮原子掺杂和去除,制得缺陷石墨烯(DG)。利用石墨烯缺陷位点和过渡金属中心的直接化学、电子耦合及π-π堆积作用,制得MPcs/DG复合材料,并用作ORR和CO2RR催化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理论计算证明,石墨烯585缺陷位点向酞菁铁(FePc)进行电子转移,在活性Fe位点形成富电子区域,高密度电子进一步提升Fe原子的d带轨道,使其d带中心由-0.87 eV提升至-0.57 eV,这有利于O2分子在活性Fe位点的吸附和反应。基于此,将单层分散的FePc耦合在缺陷石墨烯上,制得FePc/DG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表明DG基底显著提升FePc的ORR本征催化活性,起始电位由FePc的0.87 V vs.RHE正移至FePc/DG的0.98 V vs.RHE。此外,FePc/DG的半波电位为0.90 V vs.RHE,优于商业Pt/C催化剂(0.86 V vs.RHE)。此外,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稳定性,DG和FePc之间的强化学和电子耦合作用,使得FePc分子难以重新聚集,催化反应中活性位点不受损失。(2)基于CoPc和DG芳香环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Co金属中心和石墨烯缺陷位点的直接化学和电子耦合,将单层分散的CoPc耦合在缺陷石墨烯上,制得CoPc/DG复合材料。CoPc/DG催化CO2RR过程中,CO法拉第效率在-1.08 V vs.RHE达到94%,而H2法拉第效率仅为5%。经过11000 s的连续催化反应,CO法拉第效率仍保持为93%。石墨烯缺陷位点和Co金属中心的直接化学和电子耦合使CoPc/DG催化剂保持Co单原子活性位点,这使CoPc/DG复合材料成为高活性、高选择性及高稳定性的CO2RR催化剂。
其他文献
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对风能、太阳能光伏和燃料电池等绿色能源发电系统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同时对DC-DC变换器的可靠性运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研究人员的探索,人们发现采用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数学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描述,一些电路元件潜在的分数阶特性也相继被发现。有鉴于此,本文系统的研究了以分数阶微积分理论为基础的Buck-Boost变换器建模与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电路元件的分数阶特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不断地更新换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列车的气动性能。我国西北地区多荒滩戈壁,区域内风沙覆盖面积大,极易引起风沙灾害,时刻威胁着过往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高速列车在强风沙环境下运行时的气动特性及运行安全性。本文开展了沙尘环境以及风沙环境下的多相流计算,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分别建立了沙尘环境以及风沙环境下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滚动轴承作为最基本以及最广泛使用的旋转机器和工业设备的重要组件之一,如何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和有效地监测和诊断,对保证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以及避免重大突发事件出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滚动轴承的故障发生通常是随机的,通过定期的人工检查,很难避免故障的出现。因此,在线监测其运营状态并及时地诊断其发生的
随着机械工程的日益复杂化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到广泛应用和关注。其中,动力学建模和数值计算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均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并设计更加高效、稳定的动力学方程数值算法,来适应实际工程的需求。本文研究多体系统动力学方向矢量模型对应的微分-代数方程组,构造多步块格式和L-稳定块格式仿真算法。自然坐标下的方向矢量坐标有坐标选择灵活、坐标数量适中、约束雅克比矩阵为线性、方程中的
随着对新科学领域的发展探索,很多时候都需要强磁场创造的极端条件作为研究环境。超导强磁场可以提供长时间且稳定的磁场,在电工,医疗,交通,军工和科学实验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磁场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核磁共振法、磁光效应法、霍尔效应法、电磁感应法等,因国家标准磁场的溯源上限是12特斯拉,所以在对高于12特斯拉的磁场进行标准测量必然受限。随着超导磁体的磁感应强度范围不断增大,迫切需要适用于超导磁体系统
以液体甲醇为燃料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一种。由于燃料甲醇可以不经过燃烧过程即可以将其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且DMFC不涉及机械转动,从而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转换效率。此外,DMFC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工作,具有环境友好、燃料易储存与运输等优点,展现出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DMFC阳极甲醇氧化(MOR)和阴极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常需要借助于贵金属P
锂离子储能器件由于其高比能量和高工作电压以及较高的效率等优点占据着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石墨阳极材料有限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反应动力学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因此需要开发新型高性能的阳极材料。本论文以多孔碳及其分散过渡金属氧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控多孔碳的孔隙结构及其与Mn O固/固界面的性能调控阳极材料的储锂性能,从而开发出高性能的硬碳及其分散Mn O阳极材料。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随着5G网络不断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发展成为了万物互联的景象。同时,车联网的发展也随着新一代平台应用的迭代而不断更新,智能化成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先进的智能设备整合到汽车当中,汽车的内外饰造型和功能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由此,产生了诸多体验不一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使得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由传统的机械按键操作,逐渐转变成液晶触摸屏操作。越来越大的“占屏比”带来的却是令人
单相两级型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具有高效,电压利用率高且系统配置灵活的特点。传统单相两级型逆变器通常前级采用传统Boost提高输入电压等级,后级采用传统桥式逆变结构。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场合的传统两级型逆变器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本文以光伏分布式户用场合的单相两级型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对传统单相两级型逆变拓扑的结构改进与效率提升展开研究。首先介绍选题的背景及目前单相光伏逆变器研究现状,从该领域内现有的架构入
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为全球能源危机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但也给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微电网虽为解决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网和发挥分布式电源效能提供了有效途径,但也在频率稳定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需求响应的提出,为微电网的频率调节提供了一种崭新思路。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需求响应参与微电网调频的控制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了电力系统频率调节原理和微电网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各种分布式